逮捕普京?俄罗斯曾反手一个全球通缉令,提醒了中国该算一笔旧账

历史有小狼 2025-02-21 18:28:40

就在全球目光聚焦俄乌战争快要结束的今天,我们十分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三年当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战争奇闻,美国作为自诩的全球话事人,曾经组织过国家法庭审判普京,指责其“入侵乌克兰绑架儿童”罪名成立,批准予以逮捕。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头一次了,之前的阿富汗战争、反恐行动和利比亚危机,每一次都有美国组织国际法庭审判的事情发生,这些所谓的司法独立,公正审判,都能将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最后达到美国人的军事目的,而这一行为最终激怒了普京,他反手一个全球通缉令对这次审判的日本女法官发出了警告。

三天后就吓得日本女法官赤根智子连夜返回了日本,这时候,看热闹的群众中有人说,这个所谓的国际法庭还欠着中国一笔旧账,而国际法庭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动不动就审判他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庭——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日本女法官

这个所谓的国际法庭位于荷兰海牙,成立于1945年,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之一,它负责处理国家之间的法律争端,并根据国际法进行裁决,理论上应当是全球司法公正的象征。

然而,这一国际法庭的运行和其在全球政治中的作用,其实是非常“荒谬”——尤其是在它无法有效执行裁决、缺乏公正性以及被大国政治操控等方面。

赤根智子这位日本籍的女法官,自2018年起便在国际刑事法院履行职责,背负着审判全球重大罪行的重任,不可想象一个曾经屠杀人类的民族出现了这样一位如此有“道德水平”的女人。

尽管她所在的法庭高举着“公正无私”的旗帜,首先缺乏的就是公正,更不要说执行力了,所以常常是发出逮捕令,却只能望而却步,无法强制执行其判决。

在没有国家合作的情况下,这个全球法庭的判决不过是一纸空文,无法真正落地。

2023年3月17日,赤根智子参与的国际刑事法院发布了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逮捕令,指控他在乌克兰战争中非法驱逐和绑架乌克兰儿童,要求将其逮捕并审判。

这一裁决震动了国际社会,却也迅速引发了广泛争议,普京方面则坚决否认,指出这些所谓的“绑架”行动不过是将乌克兰的无家可归儿童从战争区转移到俄罗斯境内的安全区域,为他们提供庇护。

俄罗斯政府表示,他们的行为并非带有恶意的强迫性质,而是基于保护儿童免于战争暴力的人道主义考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环境,而不是像国际刑事法院所指控的那样进行“绑架”。

然而,赤根智子的判决显然不以此为然,她坚持认为俄罗斯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构成了战争罪。

对于国际法庭的单方面指控,俄罗斯予以了回击,三天后,俄罗斯内务部对赤根智子发出了正式通缉令,要求她为“绑架罪”的判决负责。

面对人身压力,赤根智子匆忙连夜返回日本,试问如果对自己所作的决定和后果自信,又为什么要回国呢?

到达日本后,她又公开声明,自己将坚持对普京的判决,誓言不会因此退缩,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正义的坚定信念,然而,这番话语像是村口儿童骂架一般可叹可笑。

在这场关于儿童转移的争议中,普京坚持认为他们是在尽全力保护这些无助的孩子,而国际刑事法院却将此行为视为侵犯,到底是“绑架”,还是“保护”?而赤根智子所谓的“正义审判”,拿着“鸡毛”当“令箭”,没有做过现场调查的她是不是开发了新的莫须有罪名呢?

日本的存在感与俄罗斯的旧怨——公报私仇的法律武器

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虽不及超级大国,但其经济实力无可忽视。

二战后的日本,虽被全世界阉割了军事力量,战败后的平和宪法将其束缚在了不具备战争能力的框架中,但这并未完全消除其深藏的军事野心。

战后的日本,其经济繁荣与政治脉络,深受美国的扶持,美国的深远战略,除了保留日本作为反苏反华的重要屏障,还留下了不少与军国主义历史息息相关的右翼家族和政治力量,这些人更成了战后日本的首任内阁成员。

自19世纪的日俄战争起,俄罗斯与日本之间的恩怨便开始了,日俄战争的根本原因并非仅仅是为了两国的霸权争夺,更是为了争夺库页岛的控制权,以及更深远的对远东的战略布局。

战后,日本的战略野心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被巧妙地隐藏起来,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在背后进行布局,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挑战,几乎成了日本外交政策中的一条主线。

日本虽然在军事上无法参与全球冲突,但其在国际舆论上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

尤其是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中,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立刻站到了西方阵营一边,指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

在这场争斗中,日本通过所谓的“国际正义法则”来批判俄罗斯,指责俄罗斯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主权,还违反了国际法。

基于这些指控,日本不仅配合西方经济制裁俄罗斯,还通过国际刑事法院,利用国际司法的力量来“正义”地宣扬俄罗斯的罪行。

俄乌战争是两个独立国家的地区争端,却成为众多国家发家致富和下注的对象。

显然俄罗斯是为了保护本国公民和反击外部威胁,尤其是考虑到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历史根源和战略安全需求。

而日本,却在这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借助所谓的国际法庭,让普京和俄罗斯高官成为国际通缉犯,这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捍卫所谓的国际法,更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历史恩怨。

日本将其经济制裁和法律手段与历史上的对俄旧怨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公报私仇”的策略,宣扬的“国际正义”,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对历史耻辱的反击和对俄罗斯远东利益的竞争。

这一过程中,俄罗斯的辩解几乎没有得到考虑——从普京到俄罗斯的高官们,直接被判定为“战争罪犯”,并被列入了国际通缉名单。

在这种审判机制中,所谓的“黑白分明”最终成为了日本所控制的国际舆论与法律工具,是俄罗斯没有人到场的一场审判。

对于这些俄罗斯高级“通缉犯”,如果他们进入123个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的领土,便会立刻被逮捕并移交至海牙接受审判,岂不是夜郎自大,自说自话?

这样的判决背后,不仅仅是对俄罗斯军事行为的指责,更深层次地体现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历史战略意图,要让俄罗斯为日本在远东失去的面子和利益付出代价。

如此荒谬的国际“正义”,究竟能带来什么?拿着“国际法”的名义进行政治操作,这种做法不仅未能真正推动全球司法公正,反而成为了某些国家实现私利的工具。

在国际法的掩护下,公报私仇、政治与司法的界限愈发模糊,这场所谓的“审判”不过是历史复仇和大国博弈的又一次表现。

一笔绝对不会忘记的旧帐——南海仲裁案

2023年,日本在国际法庭上的这一笑话,虽然表面上看似与美国无关,但实际上,它的背后隐藏着一成不变的历史原则。

美国与日本的紧密合作,以及他们之间的密切配合,带我们回到了十多年前,一场影响深远的事件——南海仲裁案。

这场仲裁案的发生,几乎是对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的公然挑战,而它背后所体现的“国际正义”,更像是全球大国利用国际法庭达成自己的利益诉求的工具。

南海仲裁案自2013年开始,直到2016年才最终裁定,菲律宾当时未经中国同意、未经中国参与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对南海诸岛的争议解决,企图通过国际法庭将其非法占领的岛屿合法化。

参与此次仲裁的国家,众多来自西方和东南亚的力量,他们在背后推动了菲律宾的单方立场,形成了对中国的全面围堵。

然而,这一切背后没有中国的参与,也没有中国的同意,这就是国际法庭和国际社会的所谓的“公正”,戳穿了只不过是站在美国利益上的“自助餐”正义。

而这场仲裁案的主法官,正是当时担任国际海洋法法庭主席的日本人——柳井俊二。

柳井俊二,曾经担任日本驻美国大使的日本外交官,显然并非中立的代表,作为一个深受美国影响的日本人,柳井俊二是否能够主持一场真正公平和正义的审判,值得深思。

历史上,国际法庭的公平受到大国政治的深刻影响,而这场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无疑毫无法庭公正性,柳井俊二如何能够在这种充满政治背景的案件中坚持公正?这是对国际法庭公正性的巨大唾弃。

如果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类似的“国际正义”总是为当事国所拒绝。

比如,1938年纪伯伦签订的慕尼黑协议,就是没有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的参与下,强行将捷克的土地割让给了德国。

而十年前的中国,因海军力量薄弱,几乎无法有效反击外部的侵略,航母、歼击机等先进武器的缺乏,使得日本和美国联合支持南海诸国,借此不断侵扰中国的领土与岛屿。

中国当时只能忍气吞声,这一切仿佛在重演历史的悲剧——落后就会挨打,“国际正义”只是西方的利益法则。

中国的南海利益在那场仲裁案中遭遇了巨大损失,但历史的车轮并不会永远停滞。

今天,中国的海军力量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航母、核潜艇、歼击机等一系列先进装备的更新换代,让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得到更有力的捍卫。

无论是面对日本、菲律宾,还是其他国家的挑衅,中国都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弱国,而南海的岛屿与领土,终将归还中国,那些曾经通过所谓的“国际法”侵占的岛屿和海域,最终都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一切,中国人民绝不会忘记,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笔历史账目,更是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捍卫自己正当利益和尊严的承诺。

过去的忍耐和屈辱,是我们和平崛起的动力,中国一定要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不让任何外部势力在南海问题上为所欲为。

参考文献:

俄罗斯退出国际刑事法院 称其辜负国际社会期望,新华社

翻炒所谓南海仲裁案掩盖不了侵权挑衅的实质,人民日报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