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若柳絮因风起,咏絮才女谢道韫,遗憾虽所嫁非人,却成一代名士

夏恂谈历史 2023-06-13 21:18:05

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

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

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一(宋)蒲寿宬《咏史八首.谢道韫》

古往今来,伤春悲秋者甚众,而且大多数人都在“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些唯美的辞藻之间没有太多真实情感。

她叫谢道韫,字太姜,出生于东晋时期的河南太康,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后来她还成了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当她的人生还没有这么多限定的时候,她的倩影卓姿早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因为一场雪名动京师。

那时的谢道韫还是一个黄发垂髫的小姑娘,正与兄弟姐妹们一同玩耍,刚好下了大雪。此时谢安又恰巧在兄长家拜访,看到白雪纷纷,就有意考一考自己的后辈们,于是就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安话音刚落,他的侄儿谢朗就率先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漫天的雪花就像撒了一把盐在空中。对于侄儿的回答,谢安未置可否。

随后,小道韫稚声回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把雪花清扬婉转的姿态比作飘飞的柳絮,不仅形神兼备,而且意境尤其高远。谢安听到侄女的回答心中大快,而这句“咏雪词”也在一夜间传遍京师的大街小巷,所有人都知道谢家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丫头。

有一天,谢安问谢道韫觉得《诗经》里哪句诗最妙,谢道韫回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这个回答谢安非常满意,难得谢道韫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幽远深雅的情思。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乌衣巷》里的名句,讲的就是东晋朝的旧事。王、谢两家是东晋世代簪缨的名门望族。生在这样的世家里,谢道韫的婚姻当然备受瞩目。

当时能够与她相配的家族是以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代表的王家,当年王羲之“东床快婿”的故事被传为佳话,王羲之的妻子为他生了七个儿子,比较有名气的五个儿子分别是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桢之和王献之。王玄之早逝,而后谢道韫成了王凝之的妻子。

王凝之虽然性情敦厚,善书法,然而跟谢道韫的才情比起来还是有些相形见绌的。至于王徽之,他性情孤高,颇有东晋雅士之风。

据说,有一天王徽之看到天上明月皎洁,乳白色的光晕浸染了墨色的天空,星辰朗朗如烛。而自己却在独自饮酒,这等美景这番雅趣岂能一人独享,他立即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来,打算乘船去邀约友人一起对月小酌。

等到王徽之出发后,他突然又兴致寥寥,而后就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打道回府了。知道事情经过的人都问他,为何不能按照最初的心意去拜访友人,没想到王徽之朗声而笑,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

王徽之还当过桓温的参军。王徽之好酒,有一次桓温看他又喝醉了,生气地问他来军营到底是干什么来了,难道是为了喝酒吗?王徽之倒也不怕,理直气壮地回答说他来军营管马。桓温就又问他有多少匹马,王徽之却回答道他连马关在哪里都不知道,又怎么会知道有多少匹马。

桓温简直要气炸了,可是他强压怒火,问道:“你知不知道一场战役会死多少匹马?”这一次王徽之的回答更是离谱,他说:“我连活着的马匹有多少都不知道,难道会知道死了多少匹马?”说完这话,王徽之就又醉倒过去。

世界上有四个字很美,那就是“魏晋风骨”。那一群人吟啸山林,他们迎风抚琴,尽情高歌,用狂傲不羁来隐藏自己的一片丹心。或许王徽之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宽袍大袖,落拓不羁,行走之间,只留给我们一个遥远的背影,或许真性情的他才是谢道韫的良人。

王徽之未必要做得好诗,未必能写得好字,然而他能品得天下美酒,懂得人生百年该嬉笑怒骂,不应该被礼教束缚住手脚。这样痴绝的人,与谢道韫相比是极配的,一个是“咏絮才”,一个是“风骨情”,待到晋末战乱,一双眷侣避世遁隐,陶然山水之间,倒也逍遥自在,然而姻缘总是错过,而这一错就是终身误。

王羲之有“书圣”之名,他的几个儿子里,书法造诣最高的要数王献之了,后世将父子两人合称“二王”。

王献之从小就练笔不辍,而且非常有恒心。据说每次王献之练字的时候,他的父亲王羲之都会从身后猛然抽他的笔,然而王献之每次握笔都很沉稳,从没有让王羲之得手过。王羲之对这个儿子自然是分外疼爱,对他也抱有很高的期望,王献之果然没有让自己的父亲失望,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一般士族子弟都会经常参加这类文人雅士的集会,更何况是生于名门望族的王献之了。有一天晚上,王献之邀请了一些朋友在家清谈,但不料自己竟然处于劣势,无法辩驳对方的观点,几乎就要认输了。

偶然路过的谢道韫,当时已经是王凝之的妻子,看到小叔如此为难,谢道韫有心帮助王献之。于是找丫鬟递了纸条给王献之,上面写着有心帮忙,希望能够允许。虽然魏晋民风淳朴,在世族之家也有闺阁女子参与清谈,但一般情况下,参加清谈的女子还是要在屏风之后,以免与外人相见。

得到王献之的允许之后,谢道韫轻移莲步,于一屏风后凝神静听清谈者的观点、论据,而后,谢道韫不疾不慢,以方才王献之的观点为引子,层层递进,立意高远同时论据充分,没-会儿工夫就让对方甘拜下风了。

此事一出,更显谢道韫才情高远,令人不得不叹服。

王献之是个妙人,他一生醉心书法,又常常以他人为念。晚年王献之的身体很不好,然而他丝毫不在意自己,还曾请巫师为自己的兄弟续命,哪怕是以自己的生命交换都可以,这样广博的胸怀当真世间少有。

然而那时候王献之已经病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的兄弟王徽之听说弟弟死了,快马奔来却只能在灵前服丧,王徽之想弹首曲子给弟弟送别,却没想到因为心中哀伤无法奏出曲调,悲愤心碎的王徽之起身碎琴,心中如噎,无限怅然。

原本王家诸子都是人中龙凤,谢道韫的婚姻应该很幸福才对,可是事与愿违,王凝之与谢道韫之间总隔了千万句诗行的阻碍。

初嫁王凝之的时候,谢道韫非常不满意这个郎君,甚至因此负气回了娘家。在提到自己的夫君时,谢道韫说道:“天壤之间,乃有王郎!

”这并不是一句赞美的话,意思是说,真真没想到,天地之间居然会有王凝之这样的人。身为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真的有这么不堪吗?

后人这样评价王凝之:“禀性忠厚,文学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笃信道教,行止端方。”显然这样的评价并不低,可是在尽是诗书才学俱佳的谢家兄弟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中间,王凝之着实有些逊色,难怪谢道韫瞧他不上。

纵然瞧不上这个夫君,却也并不妨碍谢道韫成为勤、俭、恭、谦、让的好妻子、好媳妇。或许是因为叔父谢安的开导,又或许是因为服从命运的安排,总之不管两人的感情到底如何,谢道韫都成了一个青史留名的好媳妇。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盛行,民间炼丹求仙、服五石散的人不计其数。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王凝之就是一个笃信道教的人。而这种虚无缥缈的“信仰”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断送了他的子女的性命。

东晋末年,战乱迭起。王凝之因为谢安的举荐,担任着会稽令的官职。而此时盗匪出身的孙恩要进犯会稽,满城百姓都指望王凝之能够组织军队,共同抵御贼匪的入侵,然而迷信道教的王凝之整日只会对着神像祈祷,希望神仙能够派出天兵天将来抵抗孙恩,保护会稽的一郡百姓。

面对王凝之的软弱无能,谢道韫怎会坐以待毙。这个时候谢道韫身上凛冽、刚毅的性格就凸现出来了。就像她的叔叔谢安当年赢得淝水之战那样,哪怕敌人人多势众,他们都有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的气魄。于是谢道韫自己组织训练了几百人的士兵来抵抗孙恩的进犯。等到兵临城下,谢道韫率领这支队伍左冲右突,希望能够从贼匪的包围下撕开一个口子,让族中老弱趁机逃出城去。

那一日,火光照亮了夜空,会稽城中早是一片杀喊声。一场避无可避的战祸就要来了,会稽郡将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谢道韫站在城楼上看着孙恩率领的盗匪蜂拥而至,他们围在城门下,展开猛烈的攻势。而会稽郡里能够参加战斗的只有自己草草训练的几百人组成的突击队,这样敌众我寡,无异于以卵击石。她仿佛能够看到会稽郡的结局,等到战争结束,这里肯定早已血流成河,看来会稽之殇无可避免了。

即使知道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谢道韫也从未想过临阵脱逃。披挂上阵后,她挥舞着手中利刃,奋勇杀敌。而此时此刻,她的夫君王凝之仓皇出城,被盗匪抓住,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杀了。

夫君的死讯传来,谢道韫好像并不意外,毕竟是一个在战前只知道焚香拜佛、天真到可怜的文人,难道要指望他成为一军统帅吗?又或许是她隐藏得太好,哪怕伤心欲绝,也要神态自若,淡定从容,如果连她也倒下了,就连一点点成功突围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纵然谢道韫亲上战场,几百人的突击队也难逃败局,最终谢道韫还有自己的外孙刘涛被一起押送到了孙恩的面前。

战争的尘埃让这位清丽的女子尘满面、鬓苍苍。她的头发有些散乱,衣衫上有血迹,也不那么整齐了。这种情形原不应该出现在她身上,可是凌乱的头发和衣衫并没有遮掩她的美,反而把她衬托得更加英气逼人。

由于害怕谢道韫身边的小孩是王家族人,孙恩打算杀害谢道韫的外孙,没想到谢道韫义正言辞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就这样,谢道韫外孙的命保住了。

谢道韫才名赫赫,就算是杀人不眨眼的盗匪头子孙恩也不敢伤其分毫,孙恩还派人将谢道韫送回了会稽的家中。

可是这一场混战里,她的夫君王凝之死了,她的四个孩子也无一幸免。

等到夜深之后,卸下所有的防备,她才恍然发现,一朝一夕之间,她已经失去了最亲近的人,失去了她所有的骨血。从此以后的人生,她将茕茕独守于空房内,思量着她的孩子们。

孤单一人的谢道韫从此隐居在会稽山上,她并没有变成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她依旧从容优雅,闲时赋诗作文,人生的崎岖坎坷好像只是为了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她像越来越醇香的美酒,像千锤百炼的宝剑,在东晋末年的战乱里,独自闪光。

经历风雨之后,谢道韫的诗文更加锦绣卓绝,她的代表作是《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曾几何时,一位旷世奇女子,仰头看着天降大雪,伸手接下一朵雪花来,带着顽皮的笑意道:“ 未若柳絮因风起。”是多情的风吹起了柳絮,是多情的时代赐予我们一位多才的诗人,天地间都是她的情怀,每当我们看到落雪的时候都会想到她,想到她的那句“咏雪诗”,想到她的“咏絮才”。

是一阵风,吹来了她的美,在翻飞的雪花中,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留下清丽的诗句,转身就消失在泰山的层云之上,任我们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怀念她,畅想她的林下之风,唯有以此凭吊她的传奇人生,唯有以此纪念她的字字珠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瑶山君书,和您一起品读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0 阅读:30

夏恂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