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上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是一首标准的悼亡诗(词),而且堪称悼亡诗的巅峰之作了,真的就如陈师道所说“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感天动地,摧人肺腑。
在讲这首悼亡诗的时候,给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悼亡诗的简单历史,不妨一起看看。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毕竟古代男作家居多嘛,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一般认为悼亡诗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潘岳这个人人品虽然不咋样,但形象好,长得帅,而且深婉多情,至少从诗里看是这样的,兹举其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就像比翼鸟,过去双宿双栖如今形单影只;就像比目鱼,本想漫游江河却中道分离。细细品味这首诗歌,哀伤思念,动人心扉。
唐朝写悼亡诗最好的应该是元稹了吧,他的《离思》脍炙人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堪称爱情圣言了,到过沧海,江河再难为水;去过巫山,归来再不看云;经历过你,人间再无爱情。
不过要说好,还得是他的《遣悲怀》三首,无论是写法,还是抒情,都能封神: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写给亡妻韦丛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却挡不住两人情深意笃,“泥他沽酒拔金钗”,一个“泥”字真是传神,一个大男人,缠着妻子要酒喝,甚至是撒娇卖萌,那情感该是多好啊!
只可惜韦丛早逝,元稹伤心欲绝,整日整夜地睡不着,这算是报答亡妻平日的操劳了吧!“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读来令人心酸。
当然人性又是复杂的,元稹虽然立志“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但他后来和薛涛不清不楚,更是写出了始乱终弃三观不正的《莺莺传》,该是他的污点了吧,但丝毫减损不了《遣悲怀》三首的艺术魅力。
陆游和唐琬的故事也令人扼腕叹息,晚年的陆游再游沈园,睹物思人,写下《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物是人非,但今月曾经照前人,怎不让人伤心?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不用多说了,以悼亡入词始于苏轼,其巅峰之作也应该是这首。
差不多同时的贺铸也写过一首悼亡词,也堪称经典: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两句算是悼亡名句了,传唱至今。而“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更是让人不忍卒难,夜雨潇潇,空床卧听,曾经挑灯补衣的妻子再也见不到了。
清朝才子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也非常出名: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短暂,当时只道是寻常,今朝都到眼前来,是啊,当时只说是寻常的事情,转眼间都到眼前来,万事皆如此,生死亦如此。好好读读这些悼亡诗词,你可能更会明白“珍惜当下”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