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盐(一)

惜梦看综艺 2025-04-19 16:54:53

金坛产盐,又有茅山东方盐湖城景区,为了更好地说起一点有关盐文化的东西,结合讲解实践,并查阅一些资料,整理一点盐文化方面的零碎,分作几日记下。我在去年写的《未闻山笔记》中提到过一点点,这此一并补充扩充完善。第一讲,说一说盐神,因为东方盐湖城有一座独一无二的“盐神宫”。在说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神”,我们可以通过区别 “神”与“仙”进行了解,有一种说法,“神”字是“示”字旁,表示死人,“仙”字是“人”字旁,表示活人。按照这种观点“神”与“仙”的区别就在于神是死授,仙是生修。沿着这个观点,我们看古代帝王要给山河湖海封神祭祀,它们更不是“人”,是自然万物,所以还有一种观点,神是“化育万物”,仙是“长生不老”。但在民间语言习惯中,“神仙”连用,也似乎不分彼此。当然这个话题可以说很久,但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我们只要了解一点“神”与“仙”有区别的。那么将“神”与“仙”的区别引出来,为的是更好地说“盐神”。东方盐湖城景区内的盐神宫是一座红色宫殿建筑,对应着景区设置的“兑“卦,创意很好,曰“兑盐藏”。其匾额盐神宫,俗称盐宫。这座盐神宫不是宗教场所,也不是民间信仰点,只能说是新造景区中的一个特色景观。这里产生第一个疑问,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盐神?答案是否定的。没有。如果一定要较真,可以回答有。首先看典籍,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记载:“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㝠。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 典籍记载的并不是中原地区。再看实物,中国唯一现存的盐神庙——四川省资中县罗泉镇盐神庙以管仲为盐神供奉。根据已有资料显示,该盐神庙是盐商们为了祈神,保佑盐业发达,方便集会,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筹资修建盐神庙。此地是产井盐之处。可以理解这是一种行业祖师爷的崇拜,民间多称呼祖师爷为行业之神,这与万物崇拜之神是有区别的。“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在古代,绝大部分的盐需要通过将海水或地下卤水制成盐,盐不是一种天然物品,所以此神与彼神,神的含义是有不同。此外根据四川的这座盐神庙的由来,我们知道建庙是因为行业的缘故,祠庙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庙与寺观是有区别的,对它们的理解不能放在民间的语言习惯上去理解。盐神管仲实则就是盐行业的祖师。我们再放眼看周边,跨江而去,在扬州有一座全国唯一的“盐宗庙”,其实原本在泰州也有一座,且是最早的盐宗庙但已无遗存。历史上,明代实行开中法,后来实行盐引制,对食盐实行专卖,在扬州设立两淮盐运使司,扬州成为一座食盐集散中心。这里用“宗”,宗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这样理解,盐宗是盐业的创始人,即祖师爷。不过盐宗不止一位,共有三位,分别是夙沙氏、胶鬲与管仲。夙沙氏是传说中最早煮海盐的、胶鬲是最早的盐商,我们在学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胶鬲正是孟子所谓“举于鱼盐之中”的人,而管仲则是最早的盐官,因为他提出“食盐官营制”对后市盐业赋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然这厮也被认为是“青楼业的祖师爷”,开创“公立”妓院,目的是给齐国增加收入,当然这也不再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所以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三位祖师爷?那么三个人代表着造盐、贩盐、管盐,便是成盐的一个过程。盐宗庙实则上更是一种当时的官方认可的行业协会的存在,通过集体的祭祀活动,利用三位祖师的“威严”,最终达成的是行业有序的目的。而在生产一线的盐民,尤其是海边,他们更愿意信仰的是水神,去海神庙、镇海庙之类,如浙江海宁盐官镇有海神庙,此外还有“盐婆婆”“盐姥”等一些属于盐民的民间信仰,这些常常根据盐区的不同有不同的民间盐神。盐湖城景区的盐神宫中,有一个创举,而且是现代创举,里面描绘了五个盐神,创造性地设置了盐福神、盐喜神、盐寿神、盐禄神、盐财神,分别对应着夙沙氏、开井娘娘、葛洪、管仲、赵公明。三位盐宗中的两位位列其中,开井娘娘应该是西南少数民族中的盐神崇拜,葛洪是因为茅山道文化的缘故,赵公明则是传统的文财神。这样的创设貌似非常完备,但似乎多少有些牵强其中。因为最大的原因,古代的金坛并不产盐,也不是盐的集散地和管理地,便不会有行业集会,当然也不会有盐商、盐民为所从事社会生产及所期望目标进行祭祀与偶像崇拜。所以在讲述“盐神”的时候,我们要区别讲述对象,是选择讲故事,包括新杜撰的故事,还是讲真正的传统盐文化里的相关内容。

作者:王群

0 阅读:0

惜梦看综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