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红军最年轻的部队是哪一支?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少共国际师,因为其指战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其实还有一支红军部队也很年轻,他便是徐海东大将等领导的红25军,平均年龄仅有十五六岁。
红25军最早组建于1931年10月,首任军长、政委分别是旷继勋、王平章,次月与红4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红25军第75师奉命留守鄂豫皖,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新的红25军。

1934年初,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部长成仿吾来到瑞金,向中央汇报了鄂豫皖根据地的情况,因为当时红四方面军主力已离开鄂豫皖,根据地极缺军事干部,成仿吾希望中央给根据地支援一些军事干部。
中央首先派了程子华过去,临行前,周总理亲自给程子华布置了任务,并让程子华带去了自己给红25军的建议,当时红25军在鄂豫皖面对敌人的重兵围攻,处境困难,周总理便建议红25军离开鄂豫皖,到敌人薄弱的地方去创建新的根据地。当然了,最终是走是留,由红25军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经过数月的跋山涉水后,程子华终于抵达了鄂豫皖,并向红25军传达了周总理的建议,红25军经过商议后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红25军决定听从周总理的建议,离开鄂豫皖,开始长征。

出发前,红25军进行了改编,由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戴季英、郑位三分别担任军长、政委、副军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部下设第223、224、225团及手枪团,全军约2980余人。
当时红25军指战员的年纪都不大,副军长徐海东年纪算是比较大的,时年34岁。军长程子华时年29岁,政委吴焕先时年27岁,年纪均未超过30岁。
团营一级的干部则大多是20才出头,连排级的则是大多不到20岁了,而战士们的年纪则更小了,基本上都是13到18岁,综合下来的平均年龄实际仅有十五六岁。

就是这样一支年轻的红军部队在红军的长征史上创造了多个纪录,参加红军长征的除了三个方面军外,便只有红25军,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4省,行程约一万里,是最早一支完成长征的红军。
红25军出发时仅有2980余人,是4支参加长征的红军中规模最小的一支,但却是其中唯一没有减员反倒扩编的一支,抵达陕北时拥有3400余人。红25军离开鄂豫皖时确定的主要任务便是寻找敌人薄弱的地方创建根据地,红25军先后打算在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创建根据地,但最终均因为不合适而选择放弃。
1934年底,红25军转战到陕西商洛地区,此地是西北军杨虎城的势力范围,但此时其主要精力一方面要进攻陕甘根据区,一方面又要分兵南拒川陕边的红四方面军,同时还要防范老蒋的中央军趁机占领自己的地盘,精力有限的杨虎城部无暇顾及此处,红25军便以此地为中心,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

后当红25军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有可能北上后,红25军主力主动离开鄂豫陕根据地西征北上,以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行动,鄂豫陕根据地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创建的唯一一块根据地,而红25军留守鄂豫陕的部队,后来发展为了陕南红74师。
1935年9月,红25军抵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久又同陕北红26、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成为第一支抵达陕北的红军,后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红15军团又积极给予了支援,帮助中央红军渡过了困难。
抗战爆发后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344旅,后其一部又发展成为新四军三师。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曾在红25军工作过的开国将军(含晋升)有97位,包括1位开国大将及2位开国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