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多尔衮后清高宗曾打击宗室,随后的亲王中恭亲王的权力可谓最大

史海撷英 2024-10-21 19:32:54

如果问清代最有权势的亲王是谁,那么睿亲王多尔衮毫无疑问排名第一,他以皇父摄政王的名义执掌朝政长达八年,就连孝庄文皇后和幼帝清世祖都得仰其鼻息。

那么自多尔衮后,哪位亲王权力最大、恩赏最隆呢?相信大部分人会认为是怡亲王胤祥。胤祥声名在外,一旦有人驳斥他的政治地位很多读者就会不习惯。但是,胤祥与后来的恭亲王奕䜣比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一点从两宫垂帘之后给予奕䜣的异常恩赏中就可以看出。

乾隆帝登基后通过弘晳逆案打击了宗室势力,经过这番敲打,本来有些放纵的宗室立刻收敛起来,以至于整个乾隆朝,所有的宗室子弟再无不规矩之处,但也把这帮宗室子弟吓坏了。以至于从这个时候开始,诸多宗室开始关门过自己的小日子起来,也不敢随便参与朝政,一直到晚清时期。

据说,咸丰帝曾想对懿贵妃实行钩弋故事。《清稗类钞》载:懿贵妃“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未几,生穆宗,进封为妃。迨贵,渐怙宠而肆骄,久之,不能制。适粤寇难发,文宗忧勤国是,丛脞万端,乃得以弄权宫掖。文宗浸知之,渐恶其为人。肃顺者,才略声华为宗室冠,文宗素倚重之。孝钦知文宗且疏己,隐冀得肃以自援,而肃则以谂知后之往事,良轻后,后因是衔肃。一日,文宗于宫沼为春日泛舟之戏,后自陈寓南方久,习操舟技,乃亲理篙楫以侍。讵文宗立未定,而后篙遽下舟为之侧,文宗颠堕水,创其足,文宗乃深憾后。会又有间后者,以那拉将覆满洲诅咒之说进。文宗乃拟致之死,尝谓肃曰:‘朕不日将效汉武帝之于钩弋夫人故事,卿谓何如?’肃禁齘,不敢置一词。后闻之,愈衔肃。”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了慈禧太后和奕䜣一个机会,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文宗带着妻儿跑到承德避暑山庄,把一个烂摊子甩给了弟弟,恭亲王趁这个机会和列强打交道并建立了联系,同时发令继续镇压太平军。随后,他感到热河方面政治方向不对头,于是赶紧赶到热河,和两宫太后商议发动政变的问题。他们探讨了外国的态度。两宫太后担心,在北京发动,外国是否会干涉。《热河密札》记道:“后曰:‘奈外国何?’王奏:‘外国无异议,如有难,惟奴才是问。’”

爱新觉罗・奕䜣

其时,“辛酉政变”的三个主要人物——慈安皇太后二十五岁,慈禧皇太后二十七岁,恭亲王奕䜣三十岁。两宫之所以能成功发动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铲除,并打破祖制实行垂帘听政,完全仰仗恭亲王的支持。辛酉政变的成功,使列强感到非常满意。事后,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说:由于支持奕䜣上台掌权,英国已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声称由于这一“令人满意的结果”,英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所以,英国在中国的喉舌《北华捷报》强调指出:在这个特别的关头,英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法国人对政变的结局也感到高兴,其驻华公使在日记中写道:“宫廷革命没有骚动地结束了”,“恭亲王成为执政者,以后的谈判将更易进行”。作为政治利益既得者,两宫必然要给恭亲王一个超高规格的赏赐。

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二十九日,两宫太后及幼帝清穆宗在恭亲王的安排下安全回銮。到京后屁股还没坐稳,就下旨拿办载垣、端华、肃顺。同时,两宫也极力笼络恭亲王,使得政变之后的朝局迅速趋于稳固。

十一月初一日,在恭亲王的主持下,两宫太后在紫禁城养心殿举行垂帘大典,从制度上明确了两宫太后的政治地位。

当日,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两宫太后以幼帝的名义授恭亲王为议政王。这里面也有一个插曲,据说刚开始的时候,有朝臣提出建议,仿顺治朝睿王之制,以恭亲王为摄政王。

慈安太后对政治不是太感兴趣,而慈禧太后却是一个权欲熏天的野心家,她认为一旦恭亲王坐上了摄政王的位置,她的政治空间将会受到打压,很有可能像当年的孝庄文皇后那样被睿亲王压制。故而,慈禧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授恭亲王为议政王。

爱新觉罗・奕䜣

别看只有一字之差,权力大小却有天壤之别。摄政王按照理解就是代皇帝行使最高权力,等同于皇帝;议政王只是协助、辅佐皇帝处理朝政。估计从接到圣旨后,奕䜣就明白,自己这嫂子不是个省油的灯了,而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慈禧太后一度把当年遗诏册封给奕䜣的铁帽子王爵位给剥夺了,后来奕䜣重新进宫面圣,伏地涕泣,这才缓和了双方的关系,他的铁帽子王才恢复:“十三年七月,上谕责王召对失仪,降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夺载澄贝勒。翌日,以两太后命复亲王世袭及载澄爵。十二月,上疾有间,于双俸外复加赐亲王俸。”不过即便是议政王头衔也是十分难得,有清一代只有恭亲王获得过如此高的地位,远不是雍正朝怡亲王所能比的。

议政王只是恭亲王获得的权力之一,同一日旨意让他兼任首席军机大臣、首席总理衙门大臣。晚清时期,国家内政中枢为军机处,外交中枢为总理衙门。恭亲王一身兼任两要职,代表着国家的内政外交皆掌于他之手。

不仅如此,恭亲王还领宗人府宗令、授管宗人府银库,总管内务府大臣。也就是说,除了内政外交之外,宗室事务以及皇室事务,皆由恭亲王掌控,其权力地位可谓登峰造极。清人何刚德所著《春明梦录》一书中介绍:“清室诸王以恭邸为最贤明,虽平生有好货之名,然必满员之得优缺,及汉员由军机章京外放者馈送,始有收受。”

按说有这么多的头衔和实职,恭亲王已经获得了应有的政治回报。然而两宫太后又给了一个让宗室王公可望而不可求的至高荣誉,那就是赏其亲王世袭罔替。至此,清入关后的第二个恩封铁帽子王正式诞生,与世袭罔替同步的还有赏食亲王双俸。

两宫太后给予恭亲王如此高规格的恩赏,显然是过界了,也容易引起了宗室王公和朝臣的嫉妒与不满。毕竟此时的恭亲王才27岁,还没有像当年的睿亲王那样有着叩关入主中原的大功。

爱新觉罗・奕䜣

为了给宗室和朝臣们一个交代,两宫太后搬出了先帝咸丰帝,说给恭亲王的恩赏完全是出自先帝的意愿。上谕中也说得十分明白:“著以亲王世袭罔替,实属论功行赏,用慰先帝在天之灵,非予一人之私愿……我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再三申明此系先帝恩旨。”

这道上谕显然是掩人耳目,所谓的“再三声明此系先帝恩旨”,明眼人一看就是糊弄人的。咸丰帝与恭亲王的关系朝臣们都清楚,自咸丰帝即位后就对恭亲王处处防范,若非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恭亲王恐怕很难有出头之日。所以说两宫太后的说法完全是托词,其目的就是借先帝之口来恩赏恭王,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朝臣信服。

恭亲王自垂帘大典后获得了应有的政治待遇,但两宫太后犹嫌不足,十一月二十一日下旨,将恭亲王的生母康慈太后升祔太庙。

康慈太后即道光帝的孝静成皇后,咸丰帝生母薨逝后,便由她一手抚养,算是咸丰帝的养母。后来因为与恭亲王争储,导致兄弟、母子感情出现裂缝。至咸丰帝即位后,孝静成皇后被尊为太后,但是她崩逝后没有享受到太后的应有的待遇,不论是葬礼还是规格都被大大减杀,而且也没有按惯例将康慈太后升祔太庙。这一点也是恭亲王一生的心结。两宫太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颁旨让其升祔太庙,也算是了却了恭亲王的一桩心事。

到了同治改元的时候,除了退位让贤之外,恭亲王的恩赏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新帝改元又不能不加以赏赐,怎么办呢?只能赏赐他的子女。

爱新觉罗・奕䜣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初二日,赏恭亲王子载澄赏三眼花翎,长女赏固伦公主。皇帝赏赐宗室子弟三眼花翎不算什么稀奇事,但是赏赐亲王长女为固伦公主还是首例也是唯一一例。按大清典章制度,只有中宫嫡女才会封固伦公主,妃嫔所出封和硕公主,若中宫抚养宗室女出嫁时最高礼遇也只能封和硕公主。

有人曾拿出来所谓的“怡王色变,朕不得已而就范”说恭亲王不如怡亲王,其实这话是拼凑后生造的。原话是“朕以历年该管官员侵蚀国帑、藐视国宪,若不责令陪补何以谨度支而清弊窦,于是饬令开报着追,未从王之请,王始而色变,后即遵旨悉心办理。”就是清世宗让胤祥去做特别艰巨得罪人的追查国库亏空,胤祥刚知道之后很害怕,但是后面还是遵旨悉心办理。

看看正史里胤祥面对清世宗时的神情态度,战战兢兢、惶恐、惊悚是高频词汇:“常存唯恐人知之念,若偶一宣露,则王之惶悚不可名状。”“一日,朕向王言之,王悚惕不宁,曰‘此皇上宽大之恩,非臣所敢异望者。”“朕以王经营吉地。实为首功。欲以中吉者赐之。王惊悚变色。惶惧固辞。”一场宫廷政变给恭亲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让他成为继多尔衮之后大清朝最有权势的亲王,客观对比不管是头衔还是实权,恭亲王都比常务副皇帝胤祥有过之而无不及。

1 阅读: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