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企军团“西进”,谁才是带头大哥?

镐京笔 2025-04-21 22:19:13

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已近两年,企业“出海”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链式出海”案例,以产业上下游组团、本地化生态整合与技术标准输出等为主要表现特征。

相较于“单打独斗”,“链式出海”优势突出,能够有效降低出海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加速本土化市场融入进程、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在全球化退潮与区域化合作不断加深的今天,彰显中国企业智慧的"链式出海"无疑值得关注。

陕西是中国向西开放“门户”,被视为企业“链式出海”中亚的战略集结地。

镐京笔记&《中亚观察》梳理出10大陕企“链式出海”案例,从工程机械到新型建材,从能源装备到现代农业……可以看到,在这场转型升级浪潮中,"国资龙头领航+民企集群护航"的雁阵模式正蔚然成型。

01

·爱菊粮油·

跨国闭环+农业共生

链式特征:

构建"境外种植-跨境运输-国内加工-全球销售"全产业链闭环,通过订单农业合作社实现本地化共生,以中欧班列双向循环和文化IP输出破解跨境协同难题。

链式方式:

市场壁垒高企,本地人排斥外来企业,文化隔阂难消……爱菊集团的链式出海方案似乎能够为之提供一个解决样本。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是成立于1934年的老字号粮油企业,现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创新打造的“三位一体”跨国供应链体系,以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种植基地、新疆阿拉山口加工中转站、西安国际港务区深加工中心为核心,构建了“境外种植—跨境运输—国内加工—全球销售”的产业链闭环。

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原料运输时间大幅缩短,返程班列则将面粉、食用油等深加工产品返销中亚及欧洲,形成高效低成本的“双向循环”,显著增强供应链韧性。

其创新之处在于深度本地化融合。集团在哈推广“订单农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订单收购”方式,实施“种子研发、种植、管理、收割、收购、存储”一条龙运营策略,既保障了原料稳定供应,又带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升级,创造近千就业岗位,实现多方利益共享。

同时,依托丝路菊花节、农耕文化体验等农文旅项目,以“丝路”IP强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将技术输出与文化传播融合,成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标杆典范。

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跨境粮食产业链协同难题,更以“安全可控、互利共赢”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02

·陕鼓集团·

绿色技术生态圈

链式特征:

以"1+7"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从设备输出到生态共建,通过海外研发中心推动绿色技术本土化,形成研发-制造-服务-运营全链条闭环。

链式方式:

将一个设备从出口到培训、再到服务的输出不难,而继续做到创新共研、属地深耕、生态联动等链式延伸,则需要企业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强大的本地化运营能力,以及构建区域产业协同生态的战略视野。

陕鼓集团凭借领先的绿色技术和定制化解决方案,从能源高效利用、低碳技术革新到产业协同升级,全方位赋能中亚地区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陕鼓聚焦中亚钢铁、有色、炼油等关键领域,通过提供高效节能的大型压缩机组和定制化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用户提升产能与能效,

同时,通过“1+7”智慧绿色系统解决方案,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整合设备、EPC、服务、运营、产业增值链、智能化、金融七大增值服务,构建了覆盖研发、制造、服务、运营的全链条闭环。

陕鼓注重技术协同与本土化合作,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整合全球资源,将绿色低碳技术融入中亚项目,推动当地工业减碳增效。

目前累计提供11台(套)大型压缩机组,并以专业团队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疫情期间仍逆行完成哈萨克斯坦化工项目检修服务,获哈方用户“对中国装备的高度评价”。并作为省级服务贸易示范企业,带动陕西企业共建“海外陕西”品牌,展现了链式出海的技术输出、本地化服务与绿色协同优势。

03

·陕西重汽·

定制化产业链平移

链式特征:

"一国一车"精准定制+KD工厂本地生产,依托物流效率与配套企业抱团,实现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属地化复制。

链式方式:

能够深入中亚各国量身定制本土化运营策略,并能将配套产业和政府优惠政策都带过去,陕汽是少有的一个。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陕汽在中亚五国构建了高度适配的本地化生产网络,如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设立KD工厂和区域服务中心,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更突出的是其“一国一车”定制化模式,针对不同国家的需求精准开发产品,例如为哈萨克斯坦的长途物流定制牵引车、为塔吉克斯坦的基建项目提供自卸车。

在物流效率上,陕汽新疆公司依托连霍公路及中欧班列,实现“上午发货下午送达霍尔果斯口岸”的高效交付,组装速度最快可达7分钟一辆车,极大缩短交付周期。

同时,搭乘陕汽“出海”这艘大船,汉德车桥、法士特变速器等配套企业“抱团出海”,2024年出口量分别增长12%和超3亿美元,形成从研发到服务的全链条支撑。

此外,陕西重卡能够成为中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中国重卡品牌,离不开西安税务部门的强力扶持,其通过“一企一策”的出口退税政策支持,进一步强化资金流动效率。

通过技术适配、服务网络覆盖及政策协同,陕汽不仅巩固了中亚市场的龙头地位,更以“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形象推动全球商用车产业链升级,成为区域合作与产业国际化的典范。

04

·陕西建工·

基建生态裂变

链式特征:

以标志性工程为支点,延伸"建造+贸易+投融资"复合链条,整合设计-采购-运营全环节,带动建材、矿产等关联产业出海。

链式方式:

通过基建建设出海,带动设备、技术、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出海。陕西建工集团打造的健康可持续的海外业务生态体系堪称典范。

陕建控股集团自2014年进入中亚市场,充分发挥集建造、投资、运营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现代化综合建筑服务商的优势,以强基建、扩贸易为抓手,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海外市场“建筑+贸易+投融资带动”一体化发展。

集团在中亚承建了多项标志性工程,如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医院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医疗条件,还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布斯坦渠道修复、塔吉克斯坦道路升级等民生工程,有效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民心相通。

同时,陕建以工程总承包模式整合勘察、设计、咨询、采购、建造及运营维护全链条,并延伸至矿产开发、矿产贸易、地产开发、建材制造销售、跨境物流等。

这一链式出海战略不仅提升了“华山国际”品牌影响力,更通过技术输出、就业创造和社会公益,深化了中国与中亚的经贸纽带,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

05

·隆基绿能·

绿能双链融合

链式特征:

"光伏+绿氢"双技术链叠加中欧班列物流链,通过本土化项目示范与技术培训,构建清洁能源综合解决方案输出体系。

链式方式:

从光伏到绿氢,隆基绿能是打造“一带一路”绿色能源链式出海的标杆。

首先,隆基凭借高效光伏组件技术优势,在中亚重点项目中实现突破,例如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采用最新Hi-MO7组件,组件效率达22.5%,特别适配当地高温、高反射的荒漠环境,显著提升发电增益和长期收益保障。

其次,隆基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构建高效物流体系,加速组件出口,2023年仅乌兹别克斯坦项目便发运20MW组件,计划完成3000个集装箱运输,凸显供应链整合能力。

此外,隆基不仅提供硬件设备,还通过绿氢项目延伸产业链,如与ACWA Power合作的中亚绿氢项目,推动当地从绿电到绿氨的能源转型,形成“光伏+氢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本地化方面,隆基积极参与政府主导项目(如税务局大楼、大学光伏工程),设立办事处并培训本土人才,强化与中亚国家的技术协同与社会信任。

面对全球贸易壁垒,隆基以中亚为新兴市场支点,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助力其电网升级与碳中和进程,彰显中国企业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引领作用。

06

·杨凌农业·

农业科技全链赋能

链式特征:

品种输出-技术培训-智能装备-冷链贸易四维联动,形成从土壤到市场的农业科技生态闭环,实现"软硬实力"双向渗透。

链式方式:

既有品种输出又有技术赋能、既有供应链建设又有市场拓展,以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出海企业,以农业科技为纽带,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公司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平台,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建成多个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中国优质品种与先进技术。

例如,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青砧”苹果种苗并配套无支架矮化密植技术,带动当地苹果产业升级,产量显著提升;同时引入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使棉花种植节水50%、增产50%,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

在贸易层面,公司通过冷链物流、跨境供应链体系,保障了陕西猕猴桃、苹果等农产品高效出口至中亚地区,2025年签订的上万吨水果出口合同进一步拓展了市场。

同时,公司注重“软实力”输出,联合高校开展农业人才培养,为当地提供技术培训,并搭建产销平台,促进双向贸易。

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陕西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亚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经验”,实现了农业技术普惠与经贸共赢的双重目标。

07

·陕煤集团·

能源价值链重构

链式特征:

炼化-销售-出口垂直整合,配套智能装备技术输出,通过本土化运营改革实现能源开发与产业协同的深度绑定。

链式方式:

陕煤集团链式出海到中亚的亮点体现在其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驱动及本土化融合的战略实践中。

陕煤的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石油80万吨/年炼油项目作为该国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不仅覆盖当地30%的成品油市场,还通过配套建设的37座加油站和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渠道,构建了“炼化-销售-出口”一体化链条,带动物流、农业等产业发展,并创造超千个就业岗位,成为中吉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其次,陕煤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表现突出,其重装集团凭借智能化采煤机、无人驾驶沥青摊铺机、5G远程控制塔式起重机等差异化技术产品,成功打入中亚市场,彰显“中国智造”的国际竞争力。

在运营层面,陕煤注重本土化策略,通过降薪改革优化管理结构、引入当地居民合作降低运营成本,并开展技术培训强化属地化人才储备,既提升效率又深化民心相通。

这种以重大项目为支点、技术赋能为引擎、全产业链协同的出海模式,大大深化了与中亚国家的能源与基建合作。

08

·祥盛实业·

产业生态嵌套

链式特征:

以水泥为原点延伸建筑-地产-矿山-酒店多业态,通过国内外资源联动与社会责任投入,构建属地化产业生态网络。

链式方式:

通过多元化产业布局与本地化深耕实现互利共赢,陕西祥盛实业集团彰显了一个从小县城出来的国际企业担当。

该集团以水泥产业为切入点,自2018年起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投资建设“费尔干纳亚新建材有限公司”,目前累计投资2亿美元,先后建成水泥生产线两条,年产水泥200万吨,提供劳务输出和就业岗位600多个,显著提升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效率。

其业务模式突破单一产业限制,延伸至建筑工程、房地产开发、矿山开采及酒店经营等领域,形成“建材生产—工程建设—综合服务”的产业链闭环,例如通过海外子公司投资西安西沣国际项目,引入高端酒店品牌瑞吉,实现国内外资源联动。

此外,祥盛集团注重社会责任,通过捐赠水泥救灾、扶贫捐款等行动深化与当地社区的联系,成为中亚民众“靠得住”的合作伙伴。

这种以产业为纽带、以本土化为根基、以社会责任为支撑的链式出海模式,不仅推动了企业国际化进程,也为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09

·陕西有色·

资源双向循环

链式特征:

勘探-开发-技术输出链条与绿色矿山理念结合,形成"陕西技术+中亚资源"的跨境资源协同开发模式。

链式方式:

陕西有色集团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为支点,通过设立首个海外分支机构——中亚矿产资源开发代表处及中亚矿产资源公司,构建了集资源勘探、开发、并购、技术合作与商务协调于一体的全链条布局,展现了国企国际化发展的前瞻性与系统性。

其选择哈萨克斯坦作为首站,不仅因其作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的区位优势,更依托中国—中亚西安峰会的合作共识,精准锁定中亚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强化战略资源储备,并通过委托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的专业化运营,将陕西在矿产勘探开发领域的技术与管理优势辐射至中亚,形成“技术输出+资源输入”的双向协同。

同时,该集团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智能化矿山建设与低碳技术应用,推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体现中国企业在海外布局中的责任担当。

此外,通过整合中亚五国资源网络,搭建品牌宣介、信息联络及保障支撑平台,陕西有色集团不仅深化了中哈合作,还为后续拓展至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10

·延长石油·

能源跨界协同

链式特征:

油气主业与非能产品(轮胎/光伏料)双轨出海,依托能源通道优势实现物流链与产业链的跨领域共振。

链式方式:

延长石油作为能源企业,在2024年全年油气当量产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产能提升的同时,积极拓展中亚市场,通过设立中亚办事处、开行首趟中欧班列“延长产品专列”等举措,将轮胎、玻纤、EVA光伏料、高透聚丙烯等多元化产品出口至中亚地区,其中轮胎出口量同比增长25.7%,玻纤出口额增长48.66%,展现了其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渗透力。

这一布局不仅依托中亚作为“一带一路”核心走廊的地理优势,还结合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升级需求,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在纺织、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战略规划与延长石油的化工产品形成互补。

同时,延长石油通过中欧班列强化物流效率,既保障了能源运输通道的稳定性,又推动了非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与贸易增长,体现了从单一能源出口向全产业链协同的转型升级。

这一链式出海模式不仅助力企业实现“扩油增气”目标,更通过产能输出、技术共享和本地化合作,为中亚国家带来就业与税收贡献。

0 阅读:31

镐京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