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进彪
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这也意味着,水果等口味电子烟2022年5月1日起将要退出市场。(中国新闻网3月25日)
当初电子烟是为了戒掉传统烟的瘾而出现的,但现在看来这个作用并没有达到,只是以一种毒替代了另一种毒,甚至是又多了一种毒,因为还有一些上瘾的烟民会买多种口味的烟弹,总量上比传统烟的量还要大。而且在街上可以看到,一些烟民脖子上挂着漂亮的电子烟,但嘴里依然叼着传统香烟,或是在办公室里抽电子烟,在办公室外吸传统烟,而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在烟民中这种“双枪将”几乎成为了一股潮流。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常识,而我国已有明确的界定,电子烟也属于烟的一种,并且也存在二手烟的所有已知问题,对人体健康有害,对人居环境有害。但一些烟民还是热衷于此,究其原因是因为电子烟有多种水果或其他口味的选择,这比传统烟又多了一种“魅力”,反而让一些烟民欲罢不能,甚至还要炫耀谁的口味多,而且一些以前不抽烟的女性为了好玩也加入其中,为的就是要追求这种全社会不分男女的“时尚”。
而当吸电子烟成为了一种时尚时,背后的问题也就不仅仅是吸烟的问题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深度的文化错乱。某种文化的形成,都有着它社会因素的使然,面对一种事物,在一种人人都认可的情境和状态中,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共鸣或向往,而某种文化就是这种情境和状态中的产物。而这种所谓的“文化”一旦产生,就会作用于更多的人,并会将原来不是烟民的人卷入其中,使他们无力自拔,甚至沉醉其中根本就不想自拔。
在一些公共场所的隐蔽角落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学生模样的男女们聚在一起吸着电子烟,他们的表情上是天真的,行为上是自在的,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毒害自己。而无拘无束地围绕着电子烟口味为话题的说笑,似乎是在告诉人们,他们正在享受着某种时尚的“熏陶”,而这种“熏陶”的底气就是来自这种吸电子烟的“文化”。看到这种情形令人心生寒意,是因为他们沉浸其中的那种“文化”的自我沉醉和不知其害。
为了让更多的人包括广大青少年在内远离电子烟,对电子烟本身的管控是必须的,也是要更加到位的,甚至还需要更加“苛刻”的管控措施,和更加精准严厉针对指向。但从社会时尚文化塑造角度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在目前吸电子烟这种行为的背后已形成了某种错乱文化,而这种错乱文化裹挟着大量烟民及一些青少年正在走向黑暗的方向,这是社会目前和未来的损失。
因此,就目前来说,除了管控电子烟的市场干预之外,还要给予文化方面的替代或重塑,让所有烟民包括广大青少年们从心里知道,吸烟并不是社会时尚,而是一种害人害己的慢性自杀行为,也不是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而是一种对众人无利的糟粕。让所有烟民包括广大青少年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使他们尽快走出那种错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