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4b80c9b0cc0e78f45d40d212169de8c.jpg)
在日本,有一件“中国造”的琵琶,被奉为“神品”国宝,它被收藏于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内,如果不是类似天皇登基庆典这样的大事件,普通人是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的。这把琴在唐代制成并流传至日本,就连它的复制品,平时都不允许用来演奏,本尊更是受到安保级别极高的保护。它就是当今世上唯一一把传世的五弦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45af7a43798bd90b1fb7825772a4625.jpg)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中国民乐乐器,当今的琵琶都是四弦,五弦琵琶的制造工艺早已失传,而这把琵琶珍贵之处,更在于它的琴身装饰是熠熠生辉的“螺钿(luó diàn)”——传承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瑰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b8eb52c662ccaeb1b7c103c88cf9191.jpg)
所谓螺钿,是指将螺壳、海贝等打磨成薄如纸片,得隔着贝壳看得见手掌的纹理,再将其裁切为所需形状,粘贴到器物上构成精美图案,而后再在表面多次涂刷清漆制成。因贝壳尤其是鲍鱼壳内里有珍珠般光泽,迎光看着犹如珠宝一样绚丽多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c02b443540355b9de608f88f0d8ca4a.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fb091651dbd128e80e5fb2f3b7c307f.jpg)
据考证,螺钿起源于商代,“钿”有镶嵌装饰的意思。古代的匠人们将螺钿广泛的应用在漆器、青铜器、家具、乐器或相关工艺品上。小小的贝壳,或被磨制成花鸟,或是山石,迎光看去五彩斑斓,也有技艺精湛的匠人,甚至利用贝壳颜色深度不同,人为的堆砌出图案景致的景深效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8960310cbbd36d75d8afd82b609b261.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1a2458fcf354119b4d61c38db0209a9.jpg)
从上面的描述,大家基本也能了解到,螺钿工艺之所以耗资不菲,不仅仅是匠人们需要极其熟练的操作手法,这研磨、裁切、上漆等工序更是费时费力。自唐朝始,螺钿越来越受到贵族阶层的青睐,有钱有势的富户更是以家中有几件当时螺钿名家所制的器物而引以为荣。螺钿一度成为了古时的奢侈品,甚至宋高宗、明太祖两位皇帝曾经为了刹住奢靡之风,禁止螺钿生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633f0cbe4351f35eff77b0c0e0aae91.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80665715ca1ae6e28d15a400e72f72a.jpg)
遗憾的是,在快节奏的今天,很多人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欣赏这七彩琳琅的螺钿了,传承这门手艺的匠人,更是少之又少,而我们的邻居泡菜国和日本,却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门技艺,甚至泡菜国竟一度准备将螺钿申遗,实在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