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基辛格算是所有美国政治家中对中国最友好的一位。
饶是如此,他也毕竟是一位美国人,谈及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你知道这位睿智的政治家是如何评价的吗?
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一直都被西方认为是苏联的铁杆盟友,或者说,中苏构建了非常牢固的同盟关系,而美国则是站在了中苏的对立面,是潜在的敌人。
但是,这样的看法,在基辛格这里却并不成立。
那么在基辛格的眼中,中苏美三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他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即“三角关系”。
什么是三角关系?其实可以类比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格局。
众所周知,三国时,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格局是若即若离的。
很多人认为吴国和蜀国是牢不可破的同盟,但实际上关羽,刘备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死在了吴国的手中。
吴国和蜀国之间的同盟关系非但不牢固,甚至两国之间的仇恨,丝毫不比他们与魏国之间的仇恨少。
在历史上,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若即若离的关系。
之所以西方社会认为中苏之间的关系是同盟关系,其实无外乎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另外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际上并没有得到的广泛的支持。
因此,新中国成立伊始,毛主席就亲自前往莫斯科会见斯大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苏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且密切的。
但实质上,毛主席的这次莫斯科之行,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友好和顺利。
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与列宁时代的苏联,早已经不是同一个苏联。
在斯大林的时代里,苏联的国家利益早就凌驾于意识形态之上,并不是因为中国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热情洋溢了。
这一点在东欧的许多国家与苏联的关系中,就能够看出端倪,苏联对于一些东欧国家的态度并不是平等的,而是更类似于古代的宗主国和附属国的关系。
当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苏联实质上对新中国的态度也是类似的,他们更希望中国能够时刻服从苏联的意志,而不是独立自主的发展。
因此,在毛主席访问苏联的时候,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质上也不完全是平等的条约。
为了能够在国际上得到外援,苏联还是得到了一些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非常特殊的权益。
比如新中国暂时承认了苏联在东北和新疆矿山,铁路方面的特殊利益,甚至允许苏联使用旅顺海军基地。
这些让步,实际上让斯大林错判了形势,他误以为新中国跟过去的国民政府,甚至是清朝一样,面对强权的时候,也不得不低头。
但是,很显然斯大林低估了毛主席的能力和决心。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苏联在后来对我国虽然展开了所谓的援助,但本质上期望从我国获取更多的利益,两国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友谊。
这也是为什么中苏之间,最终分道扬镳的重要因素。
讲到这里,当时的国际格局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美苏处于争霸的格局中,中美在当时也因为抗美援朝战争,而陷入完全对立的状态;
而中苏之间表面上是友好的,实际上苏联却是想在中国继续获取特殊利益,甚至是有更过分的举动。
三国之间的关系是很明显的两两敌对的。
刚才说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国际上,我国是孤立无援的,毕竟面对一个新政权,任何一国都很难立刻对新政权袒露心声,也就无从谈及所谓的国际关系。
所以,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哪怕我们明知道苏联也不是好相与的,可还是要千里迢迢赶赴莫斯科开展外交活动。
无他,只是为了能够因为相同的政治制度,而获得这个超级大国的支持。
不过,国际地位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于某个超级大国的承认,事实上依靠的是实力。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看似是新中国被迫卷入战争,但其实背后真正角力的仍然是中苏美三国的角力。
金日成和李承晚的背后,实质上是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操纵的,为什么金日成敢于率先出击,无疑是斯大林在背后的支持。
有了这个大国的支持,金日成才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去统一朝鲜半岛。
但是金日成的做法无疑触碰了美国人的利益,因为当时的朝鲜半岛,其实跟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的局势非常类似。
美国人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解放战争仅仅持续了四年多,看似强大的国民党就一败涂地;
而金日成对南朝鲜动手之后,南朝鲜也近乎崩溃,美国人立刻意识到,如果再不亲自介入,那么朝鲜半岛,也将从美国人的手中丢掉。
所以,美国做出了单方面的行动,介入了朝鲜战争。
因为美国人的介入,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才不得不被迫卷入了朝鲜战争。
最终的结局同样显而易见,美国败了,哪怕是美国人亲自出手,最终也没能帮助南朝鲜打败北朝鲜。
想想看,连不可一世的美国人都在新中国面前吃瘪了,孰强孰弱一目了然,所以,抗美援朝,中国是最大的赢家。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或许新中国还需要继续依靠苏联来获取国际地位,但是有了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全世界再也不会有人小看中国。
斯大林并没有活到朝鲜战争停战,斯大林于1953年3月5日逝世,四个月之后朝鲜战争宣布停战。
他不仅没能亲眼看到结局,自然也没能完全准确的预料到局势的变化。
其实,当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斯大林就对朝鲜局势做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美国既然没有主动介入中国,就意味着美国默许了新中国的存在。
连庞大的中国,美国都能无动于衷,何况是小小的朝鲜半岛呢?
所以,当斯大林支持金日成发动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的时候,斯大林根本就没想过美国人会直接干涉。
但是美国人真的动手之后,斯大林还是一厢情愿的认为,金日成虽然不能完成统一朝鲜半岛的任务,但中国一定会被迫参战,到时候,中美直接陷入敌对的状态。
面对强大的美国,中国还有的选么?自然是只能依靠苏联。
尽管这个判断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是事实的走向却远远超出了斯大林的预料。
因为中国的确参战的,站在了美国的对立面,但是,新中国却没有被强大的美国击垮,反而是强大的美国,在中国面前吃瘪。
当时的新中国的确贫穷,落后,也刚刚走出战争的泥潭;
更是通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才刚刚取得民族独立,这样一个中国,纵有天大的决心,想要击溃强大的美国,看起来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中国不但做到了,还让美国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苏联人没有得到一个完全需要苏联支持的新中国,反而是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不得不为了巩固权力,而向中国示好。
由此可知,经此一战,苏联不但再也没办法直接干涉朝鲜半岛,甚至连中国也不再需要它了,可不就是一场惨败?
可以说,基辛格对于历史的看法不但眼光独到,而且是相当准确,时至今日,当我们看到基辛格的这些判断,才意识的到这位政治家的睿智。
对于这段历史,基辛格其实还有一个更为精辟的总结。
他说,尽管朝鲜战争让中国筋疲力尽,但经过这场战争,新中国却在全世界的面前树立了一个焕然一新的形象。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