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表示从客户那里接到的订单中未完成的船舶)20872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大涨13.8%、58.8%、49.7%,分别占世界市场55.7%、74.1%和63.1%的份额,继续稳步增长,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我国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在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第一。分产品来看,散货船占比34.9%,其次是油船30.5%、集装箱船25.2%、气体船5.2%、其他(滚装船、化学品船等)4.2%。
从完工船舶类型来看,散货船占比最高,达到46.8%;紧随其后的是集装箱船36.9%、油船8.1%、气体船2.8%、其他5.4%。前五个省市造船完工量合计占比提升2.8个百分点至90.4%。
山东省超过广东省排名第五,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约140家总装建造及配套规上企业,以及600多家上下游企业。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北海造船,2024年累计交付各类船舶19艘,其中就包括为全球第三大航运公司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8艘5500TEU(标准型)集装箱船。目前,公司手持新船订单超过60艘,大型散货船和超大型矿砂船手持订单全球第一,部分订单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年底。
辽宁省位列第四。船舶制造一直是其优势产业,拥有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大连中远海运川崎等多家企业,曾创造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跃进号”、第一艘出口船“长城号”等80多个造船史“第一”。
位于大连的恒力重工,是去年造船市场的黑马之一。其前身是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2022年7月由恒力集团接手后,迅速完成厂区及关键生产线修复,25天装备制造板块投产、52天精密铸造板块投产。去年4月提前交付6.1万载重吨散货船“恒力33(HN2033)”号,这是其重启造船业务以来建造的第一艘船舶,标志着公司已完全具备现代化的船舶建造能力。去年,恒力重工承接新订单56艘,已排至2028年。
浙江省上升至第三。舟山是国际最大船舶修理改装基地,年造船能力700万载重吨,年修理万吨级以上各类船舶3500艘,修船量占全国45%以上,占全球20%以上。
坐落于此的长宏国际,去年产值合计突破100亿元,占全市船舶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左右,成为舟山首个百亿产值的船舶企业。手持新造船订单近80艘,船期排产已至2029年。
上海市位居次席,三大船企累计交船69艘,同比增长19%,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其中,沪东中华累计交付8艘LNG(液化天然气)船,再次刷新中国船企年度交付新纪录。江南造船成为我国第二家交付大型LNG运输船的船企,11月25日命名交付17.5万方大型LNG船“AL SHELILA”。外高桥造船则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工总量突破1亿载重吨大关的船企。
江苏省稳居第一,造船完工量超过2000万载重吨。泰州市下辖的靖江市,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占全省接近一半、占全国接近五分之一、占全球超过十分之一。
去年三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造船完工量906.92万载重吨(96艘)、新接订单2286.93万载重吨(191艘)、手持订单4242.39万载重吨(377艘),同比分别上升8.1%、54.0%、47.2%。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总额超过2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