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14字行书,你能认出几个?认出一半算高手,认出9字是书法家

书法艺坛 2025-04-21 08:15:08

村头老张贴了幅字,墨迹还没干透。我站在条凳上细看,这字真大,每个都像巴掌宽。可奇怪的是,这么大的字排在一起,眼睛瞅着不闷,反而透亮。原来书法家故意留了空隙,就像种地要给庄稼透气,写字也讲究呼吸。我数了数,十四个字里有七处细线连着,墨汁顺着笔锋跑出的痕迹,活像春雨淋在蛛网上。这种写法少见,跟平时看的工整楷书完全不同。

大家围过来指指点点。老李说像他赶驴拉犁,缰绳忽紧忽慢;小王说像溪水绕田埂,拐弯处拖着水痕。书法家听见了直乐,赶忙搬来梯子,用镇纸压住卷角。他指着最后一行问:"猜得出写的是啥不?"有人念出声:"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这句老话有年头了。听祖父讲,明末闹灾荒时,佃户们编的顺口溜。那时候地主收七成租,佃户只能在夹缝里种红薯。"有田有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有了地,收成好坏自己做主。后半句更有意思,"无法无天"不是真不要王法,是说官府的苛捐杂税比蝗虫还狠,老百姓只能顶着青天喊冤。可叹的是,喊归喊,地还是地主的,天还是皇帝的。

书法家说这句顺口溜后来被写进歌谣。闯王部队打到河南时,老百姓编了首《迎闯王》:"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意思差不多,都是穷苦人对温饱的念想。写字的人把这句老话刻在心里,下笔时腕子才这么有劲道。你看那"主"字最后一捺,像把镰刀插进土里;"民"字底下一横,分明是田埂的影子。

老张突然问:"这算不算歪批历代史?"书法家拍着巴掌笑:"这才是真正的民以食为天!"他指着晾在竹竿上的字幅:"你们看这墨色,浓淡不均,就像收成有好有坏。可无论丰歉,庄稼人心里那杆秤不会变。"夕阳照在宣纸上,十四个字像刚从田垄里长出来,带着泥腥气和麦香。

0 阅读: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