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边游玩,意外地在沙滩上发现了这面刻着24个大字的石墙。这几个字真是不得了,笔锋犀利,气韵生动,显然出自高人之手。我瞪大了眼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勉强认出那个守字。右边两个字,我琢磨了半天,越看越糊涂,心里那个急呀。这24个字,简直乱糟了,毫无章法可言。
我在沙滩蹲了一小时,海浪打湿裤脚没理会。二十四个金漆大字,笔画齐整,组合起来却难懂。我掏出笔记本,从 “中华” 开始描红,老师说认草书要找熟字。第二个字难住我,撇捺长且有直角,像螃蟹钳子。右边竖弯钩扎眼。我想起爷爷写春联,狼毫顿出方块墨点,猜测这字是方笔狂草。
我摸 “化” 字横折处,指腹感觉石面崩裂。它不是毛笔弧线,像斧头剁青石的切面。竖画起笔有锐利三角,似木匠凿子的刀锋。这让我想起博物馆金文拓片,周鼎文字就是这般斩钉截铁。
太阳到头顶,我在沙地画满草稿。第三个字横折钩像老家屋檐冰棱,挺直不妥协。第四个字捺笔像出鞘的剑,右边点凌厉如能割破手指。我看着染黑的指甲,明白这不是写字,是用石头打仗。每个笔画像士兵列队,横平竖直有杀气。
潮水涨了,浪花碰到石墙根。我退后打量,发现字重心极低。左边一行有字的竖弯钩很长。我走近看,弯钩末端笔直,像枪刺在夕阳下的剪影。这是用枪刺在沙盘写的军令状。
我用手机给字拍特写,放大见起笔处石纹崩裂。爷爷说抗战标语是石灰刷在城墙上的,字迹边缘因炮火熏得焦黑。这些崩裂或许由弹片造成。我数石缝铁锈,感觉字的转折都带炮火味。
暮色四合我认出 “强敌”。“弓” 字旁硬,“敌” 字最后一点轻。写法刚柔并济让我想起外公讲的夜袭战。战士举刺刀冲进敌阵,战友倒下时轻合其眼。手机快没电我拼出整句话。二十四个字排三列,中间行最后字捺笔戳进石头,像要钉墙在沙滩。
海风掀我衬衫。我明白字用方笔原因。1948 年辽沈战役打响,林海雪原战士裹棉絮写标语,手指冻僵捏不住羊毫,只能用烧红铁钎在盾牌烙字,每笔是切削,字带东北冻土硬度。
字是用命刻的。笔画有酒的烈性、冻土的硬度。石纹是炮火勋章。我摸被海风蚀出坑洼的石面,感觉似有潮水涌动、军号声响起。
视频里有海浪声,细听能听见金属撞击声。字的方笔转折处有锐利夹角,像敬礼的枪刺。我数过,“战斗” 二字共二十划,恰好是老式步枪刺刀的长度 。
各位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什么线索呢?快来帮我解开这个谜团吧!
中華民族不畏强敵,敢于战斗,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战斗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
是不畏强豪吧?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战斗,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