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彩华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小说,周汝昌先生则是当代我国红学研究具有较大成就的人。周老先生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判断,即《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诚哉斯言!
《红楼梦》中的文化样式与元素异常丰富,红学界关于《红楼梦》的文化研究也早就有了,而且成果颇丰,例如,当代另一位著名的红学家胡文彬先生,就有一本厚厚的《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等,其他关于《红楼梦》中的哲学、历史、政治、宗教、经济、教育、管理、诗词、园林、风俗、制度等的研究,也都有许多成果问世。
令人震惊的是,《红楼梦》中含有大量、显赫的浙江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足以让所有的浙江人都感到骄傲与自豪。
下面就让我们按照在《红楼梦》书中出现的顺序,来看一下《红楼梦》书中那些炫目、耀眼的浙江文化元素。
二十四、《八义记》《观灯》
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贾母等人在大观园中过元宵节并看戏,其中提到了《八义》与《观灯》,也就是《八义记》及其中的第五出《宴赏元宵》:
当下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
贾母笑道:“大正月里,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逛逛?你们唱什么?刚才八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你瞧瞧,薛姨太太、这李亲家太太,都是有戏的人家,不知听过多少好戏的。这些姑娘都比咱们家姑娘见过好戏,听过好曲子。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却比大班还强。咱们好歹别落了褒贬!少不得弄个新样儿。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需用萧合笙笛,别的一概不用。”
八义记插图
《八义记》是明朝传奇作家徐元根据元杂剧——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改编而来的,写的是春秋晋国赵盾一家与权奸屠岸贾矛盾斗争的故事,因其中有八个“义士”而得名,其第五出《宴赏元宵》写的是赵盾之子赵朔与妻子赵国公主一同观赏元宵节的情景,中有一些滑稽表演,场面比较热闹。《八义记》作者叫徐元(一说无名氏),字叔同,生卒年不详,但他是杭州人。
二十五、斑衣戏彩
在五十四回元宵节中,凤姐极尽所能让贾母开心,她提到了《二十四孝》这本书(或《二十四孝》图)与其中的一个“斑衣戏彩”的故事:
薛姨妈笑道:“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比不得往常。”凤姐儿笑道:“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便不是从小儿的兄妹,便以伯叔论,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了一笑,多吃了一点儿东西,大家喜欢,都该谢我才是,难道反笑话我不成?”贾母笑道:“可是这两日我竟没有痛痛的笑一场,倒是亏他,才一路笑的我心里痛快了些,我再吃一钟酒。”吃着酒,又命宝玉:“也敬你姐姐一杯。”凤姐儿笑道:“不用他敬,我讨老祖宗的寿罢。”说着,便将贾母的杯拿起来,将半杯剩酒吃了,将杯递与丫鬟,另将温水浸的杯换了一个上来。
《二十四孝》是一部宣传孝道的书,由二十四个古代孝子的事迹或传说构成,据说为元代郭守正所编,后代有关《二十四孝》的图说有很多,流传甚广。该书中包括一个“斑衣戏彩”的故事,大意是:老莱子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状以娱乐父母。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是取自唐人徐坚所撰的《初学记》一书的,不过徐坚又说,这个故事他是取自汉代刘向所作的《孝子传》一书的。由于《孝子传》一书现在已经不存,因此我们只能说,斑衣戏彩的故事现存最早的记录就是徐坚的《初学记》一书。徐坚,字元固,是浙江长兴人,生于660年,卒于729年,任官时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他的《初学记》一书取材于诸子群经与历代诗赋等,原供唐玄宗诸子作文时用的。
二十六、《惠明下书》
同样是在第五十四回,贾母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
贾母笑道:“我们这原是随便的玩意儿,又不出去做买卖,所以竟不大合时。”说着,又道:“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抹脸。只用这两出,叫他们听个疏异罢了。若省一点力,我可不依。” 文官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先是《寻梦》,次是《下书》。众人都鸦雀无闻,薛姨妈因笑道:“实在亏他,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用箫管的。”贾母道:“也有,只是象方才《西楼·楚江晴》一支,多有小生吹萧合的。这大套的实在少,这也在主人讲究不讲究罢了。这算什么出奇?”指湘云道:“我象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茄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众人都道:“这更难得了。”贾母便命个媳妇来,吩咐文官等,叫他们吹一套《灯月圆》。媳妇领命而去。
惠明下书剧照
《惠明下书》是明戏《南西厢记》中的一出。《南西厢记》是王实甫《西厢记》的改编本,《惠明下书》一出写的是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强索莺莺,张生修书向好友杜确求救,僧人惠明愿意突围为张生送信的故事。《南西厢记》的作者为李日华,其人字君实,号竹懒居士等,是浙江嘉兴人,生于1565年,卒于1635年,是明代书画家、绘画理论家、文学家。
二十七、《玉簪记》《琴挑》
在上述贾家人过元宵节时提到的戏曲作品中,还有一部戏叫《玉簪记》,并提到其中的一出戏叫《琴挑》,文字如上。
《玉簪记》是明朝传奇剧本,剧情大致为:书生潘必正与陈娇莲指腹为婚,以玉簪为聘,但后来遇到兵乱,娇莲流落金陵女贞观为尼,潘必正也落第而归。潘必正投奔女贞观观主也就是他的姑母时,得遇娇莲。后来潘必正科举得中,与陈娇莲结为夫妻。其中《琴挑》一出,写的是潘必正借弹琴以情挑陈的情节,具有浓郁的喜剧气氛。
《玉簪记》的作者为高濂,他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养生学家、藏书家,浙江杭州人,约生于嘉靖初年,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曾任北京鸿胪寺官,后隐居西湖。
二十八、绍兴酒
《红楼梦》中写到了多种酒,其中绍兴酒出现在第六十三回中:
话说宝玉回至房中洗手,因与袭人商议:“晚间吃酒,大家取乐,不可拘泥。如今吃什么好,早说给他们备办去。”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宫、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他们有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我们八个人单替你过生日。”
绍兴酒
绍兴酒又称绍兴黄酒、绍兴老酒,是绍兴著名特产。春秋时,绍兴酿酒就很普遍,越王勾践曾经“投醪劳师”,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曾经成为贡品。绍兴酒馥郁芳香,时间越长,香味越浓。至于绍兴本身,则其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过去又称越州,简称越,是全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等,《红楼梦》中提到了不少绍兴的文化元素。
二十九、“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大伙儿为宝玉庆生,大家玩占花名儿游戏,开始是宝钗掣签:
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或新曲一支为贺。”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
宝钗所掣签子上的一句诗为“任是无情也动人”,此句出自晚唐诗人罗隐的《牡丹花》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罗隐是浙江富阳人(一说余杭人),少时即负名气,但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十多次举进士皆不成,乃改原名横为隐。罗隐的这首《牡丹花》诗,是歌咏牡丹的,认为芍药、芙蓉等皆不及牡丹,诗末两句借韩愈之典,显示了诗人不愿为名利所累而辜负一生大好时光的感情与寄托。《红楼梦》的有关内容似与此诗的有关内容相吻合。
三十、“寿筵开处风光好”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在宝钗掣签之后,宝钗要求芳官唱一支曲儿,其中有一句歌词为“寿筵开处风光好”:
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大家吃门杯好听。”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
“寿筵开处风光好”是一句戏曲曲句,为明初戏文《苏武牧羊记·庆寿》中的第三支曲子。《苏武牧羊记》现不知作者,但在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中有著录,而徐渭则是一个名人,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与军事家,他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
三十一、“竹篱茅舍自甘心”
“竹篱茅舍自甘心”这句诗是李纨在第六十三回的占花名游戏中掣得的:
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诗人王琪的《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此诗是以梅花的身份与口吻自叙而成的,作者王琪。不过王琪并不是浙江人,而是四川成都人,但其诗中提到的林和靖却是杭州人(一说浙江奉化人)。林和靖本名林逋,幼时刻苦好学,但心高性孤,长大后曾到处漫游,后隐居杭州西湖,常与高僧诗友交往,终生不仕不娶,只喜养鹤护梅,人称“梅妻鹤子”。
三十二、“连理枝头花正开”
“连理枝头花正开”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是香菱掣得的诗句:
麝月一掷个十九点,该香菱。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
“连理枝头花正开”这句诗出自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落花》诗: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朱淑真是浙江海宁人(一说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为一小官吏。她因夫妻二人志趣不合而心情抑郁并早逝。朱淑真词作本与李清照齐名,但朱淑真去世后,据说其父母将其生前文稿统统付之一炬,真乃可惜。这也让人想起《红楼梦》后面部分丢失的情况及今本后四十回黛玉焚稿的情节。
朱淑真画像
三十三、杭绸
杭绸一词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回中(在有的版本中,此处不是杭绸,而是院绸或苑绸等):
这日清晨方醒,只听外间房内咭咭呱呱,笑声不断。袭人因笑说:“你快出去解救,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温都里那膈肢呢。”宝玉听了,忙披上灰鼠袄子,出来一瞧,只见他三人被褥尚未叠起,大衣也未穿。那晴雯只穿葱绿杭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
顾名思义,杭绸就是杭州出产的丝绸。杭州丝绸质地轻软,色彩艳丽,品种繁多。杭州丝绸历史悠久,明、清两代,统治者在杭州均设有织造局,2011年9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杭州丝绸”实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十四、岳飞墓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在写到晴雯之死时提到了岳飞墓:
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
岳飞像
岳飞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由于南宋王朝的腐朽与奸诈小人的陷害,岳飞不幸在杭州遇害,这是他个人的不幸,同时也是国家的不幸。在他死后,人们在杭州市栖霞岭南麓安葬了他,此地就是岳飞墓。岳飞墓历经几百年仍保存完好,后来有多次重建。1961年,岳飞墓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家六部门列为百家“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三十五、叶法善
叶法善在《红楼梦》中出现在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
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
叶法善字道元,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人,道士。他曾要求当时处州(浙江省丽水市古称)刺史、以文章和书法著称的李邕为其祖父撰写碑文,文写成后,他又要求李邕书下来,李邕没有答应,叶法善就使用法术,摄取李邕的魂魄于梦中写出来了,颇为传奇。
三十六、曹娥(碑)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提到曹娥(碑)的文字如下:
话说宝玉祭完了晴雯,只听花影中有人声,倒唬了一跳。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
曹娥是东汉著名孝女,是绍兴上虞人。据传,其父在迎神时溺死江中,尸骸流失,曹娥沿江搜寻,历时十七昼夜而不得,也投江而死。上虞县令度尚感其义孝而立碑,并命其弟子作诔辞刻于碑上,此即《曹娥碑》也。对于此碑文,文学家蔡邕赞之为“绝妙好辞”,从此,《曹娥碑》几乎成了祭文的典范,只可惜今已不见。
以上为《红楼梦》中直接写明的浙江文化元素,其中尤以杭州、绍兴与湖州的为最多。
另外,《红楼梦》还提到了一些家族或人物,如“王谢二族”、苏东坡、白居易、秦桧等,他们都与浙江的杭州、绍兴等地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由于他们都不是浙江人,所以上面也就没有专门列出他们在浙江的活动或有关的文化作品。不过“王谢家族”中的谢灵运,上面已经有了一个介绍。至于王羲之,他虽然不是浙江人,但他后来在浙江绍兴定居了,他的《兰亭集序》更是誉满天下。至于白居易、苏东坡这二位,他们在杭州都做过官,不仅口碑甚佳,而且都有作品流传。至于秦桧,他是与南宋王朝及岳飞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他是投降派,另一方面他还害死了岳飞,至今在岳飞墓前,人们仍能看到秦桧夫妇二人的跪像。《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还提到了“河东狮”,这是与“河东狮吼”这个成语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故事意思很简单,但出处却来自洪迈的一本书《容斋随笔·陈季常》。洪迈是杭州人洪升的先祖,但洪迈是宋代人,在当时也不是浙江人,所以这一文化词语也没有在上面被列出来。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还有其它一些文化元素,如侬、坞埭、茄鲞、葬花、黄酒、女子诗社等,这些也都是浙江的文化元素或现象,只不过它们都不为浙江或浙江某地所独有而已,所以上面也没有专门陈列,例如侬字、坞埭等名称在吴语方言区就很普遍,鲞字在我们这里(属苏中地区)也有使用,如我们这里有“萝卜鲞”这种带汁的萝卜腌制品,至于葬花,除了董小宛有可能在浙江海盐有过葬花行为之外,唐伯虎等人似乎也有过葬花行为,至于黄酒,尽管它以绍兴黄酒最为著名,但在中国许多地方都生产这种酒,至于女子诗社,尽管《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女子诗社很可能是以杭州西溪蕉园女子诗社为原型的,但浙江的绍兴有过梅市女子诗社,在江苏的苏州则有过清溪女子吟社等。最后,今本《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还提到了龙井茶、《吃糠》(即《琵琶记》中的第二十一出《糟糠自餍》)等,这些也都属于浙江的文化元素,只不过由于它们都属于后四十回,所以这里也就不予陈列与说明了。
由于《红楼梦》中有上述那么多显赫、耀眼的浙江文化元素,因此我们可以说,《红楼梦》中诸多的浙江文化元素对《红楼梦》的成书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红楼梦》增了光,添了彩,反之,《红楼梦》也成了一部古代浙江文化的生动、有力的记录与宣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