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陈赓提议放死囚,董必武直奔中南海,毛主席听后:去叫周总理

梦里水乡谣传唱 2025-03-20 16:46:50

“毛主席,陈赓要释放一名死囚!我没辙了,只能来找你!”董必武火急火燎地冲进办公室打搅了一天的沉静,看着急得热火朝天的董必武,毛主席耐心地听完了前因后果,一脸阴沉的发话:去叫周总理!

陈赓要放的死囚是谁?为何毛主席和周总理联合议事?陈赓初担大任1952年,正是新中国方兴未艾之时,国家要发展,人民要进步,所以国家的人员也要调动!只有在合适的岗位上钉上合适的螺丝钉,机构才能正常运转。所以1952年,陈赓刚从朝鲜战场战胜而归,就被毛主席赋予重任: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

按道理这个职务给到陈赓也算是众望所归的事情,毕竟他在朝鲜战场就是一员大将。作为领导过第二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他的成绩都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撕杀出来的。让他去担任院长,他肯定能将战场上的实际困境穿插在教学中。可毛主席没想到,陈赓竟然事到临头、临阵逃脱了!“我没经验,隔行如隔山,这个任务太艰巨了……”既然陈赓这么没信心,毛主席为何选中他?按照毛主席的话来说,陈赓其实是个全才,他是黄埔军校的元老,也是红军步兵学校和红军干部团的骨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是接住军事工程学院这一重任的最佳人选,不仅毛主席觉得他行,周总理、朱德、彭德怀都力挺陈赓,于是他就接下了这个重担。

陈赓接下了这个重担之后,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办学校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让学校走上正轨,学校选址、老师人选、教授课程,每一个环节都是重中之重。陈赓要办学,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教师方针,毕竟一座学校的教育重点就是:传播知识,为了让学生享受到最优良的教学资源,陈赓可算是想破了脑袋。建校初期,他就明确了军事工程学院的方向,要组建一支师资力量优良的教学队伍。既然要提升教师素质,当然要找各个领域的领头羊!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陈毅做了一件非常有先见性的事情。他召集了上海所有的专家和高科技人才,跟这些人保证会让他们衣食无忧,还会成立专门的研究室让他们不至于失业,可以专注在自己的领域。

陈毅得知陈赓要创办学校之后,决定把自己留住的这些人才,全部都送到陈赓那里,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努力。陈赓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得知陈毅要给自己送这一批人才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还非常迅速地组成了一个请调小组,把上海的人才召集在一起,琢磨着将一些专项人才也都召集到自己手下。可是当时毕竟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俱兴之时,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陈赓想要让人才到自己手下干活,都要用点招!张述祖是个实在人,在弹道行业也是首屈一指的人才,他给陈赓列了一个专家列表,把名单交给陈赓的时候直言:“把他们凑齐,可是难上加难。”

但陈赓从来就不是一个怕苦怕难的人,他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总想为学生争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可张述祖给他出的难题可不小,这份名单上的人如今在各行各业都是小有名气的人。有的是军队的官儿、有的是地方骨干,要把他们全部借调到学校,还要让政务院副总理点头。陈赓认为,学校初建虽然需要师资力量撑腰。但更重要的是日后的存续,即便不能把各地的骨干全部叫来,至少也要召集一部分来给哈军工撑脸面。说干就干,陈赓拿到名单立刻去拜访了陈毅、贺龙,征得他们和中央军委的同意后,将最终名单拿给了周总理,希望他能赶紧批准,这样学校也能早日办学。虽然陈赓把名单递了上去,可周总理毕竟日理万机,所以这个名单的处理、批复进度缓慢,等不及的陈赓干脆不请自来,去中南海西花厅找周总理了。

周总理看到陈赓还很意外,得知他只是为了调几个教授到学校,反问他:“不能等一下吗?”陈赓平时就是个没大没小的脾气,遇到点事儿就经常把周总理堵在卫生间里。虽然有点气,但周总理还是把这个老朋友递上来的名单看完了。“你怎么一口气要走这么多教授,名单可以削减吗?”“这是最低要求了,你不批我不走!”陈赓一如既往的霸道,丝毫不把周总理当成什么大官!周总理也明白他这个人的脾性,也知道哈军工的建设的重要性,所以还是默默地给陈赓递上来的名单,签上了同意二字。即便是周总理签字了,但借调专家并非小事,要办成功还要另一员大将——刘伯承点头才行。周总理其实也很操心哈军工建设,为此他还专门去刘伯承那给陈赓挖了两员重量级大将。陈赓一听周总理给自己额外搞来两个教授,离了西花厅就直奔刘伯承住处。

刘伯承虽然明白陈赓此行的目的,但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吊足了陈赓的胃口后,又佯装埋怨说:“陈赓,你的手可真长。”虽然是埋怨,可下一秒刘伯承就似乎释然了。看着陈赓一本正经地要跟自己解释,刘伯承坦言,他也会全力支持陈赓办学!就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都被陈赓从各地调到了学校,哈军工的教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难道就没有难倒陈赓的时候吗?死囚难死英雄汉

陈赓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可唯一有一件事他解决不了,在弹道领域最顶尖的弹道专家,有一位有点儿“难批”!张述祖跟陈赓汇报这个人选的时候,也是思前想后想了很多天,可是弹道领域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这天,张述祖又找到陈赓给他汇报弹道专家的进展,他说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这个人不仅去法国留过学、还是弹道领域的顶尖人才!可说到要把这位专家请到学校的时候,张述祖为难了,说就算是周总理都没办法把他批下来!

陈赓的胃口被调的高高的:“我不相信,究竟是什么人?被你说的这么神乎其神的!”后来陈赓才知道,这个弹道学专家叫沈毅,他年轻的时候就在法国留学,一直就研究弹道,回到国内之后,也在抗日战争中奉献了绝佳战绩,担任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少将专员。周恩来和沈毅是非常有渊源的“战斗兄弟”,起初两人是对手,可是耐不住周总理不厌其烦地跟沈毅宣传共产党,渐渐地被我党的伟大所折服,看尽了东北大地上发生的事情之后,沈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国民党,起义从东北跑到了延安为共产党效力。他到了延安,成为了香饽饽,是陕甘宁边区著名的人才,制造枪炮的一把手,建国之后,有着丰富经验的沈毅自然也成为军工领域赫赫有名的大家。可他进入名利场之后,却渐渐迷失了自己,成为国家民航局财务处处长之后,他开始了疯狂敛财之路,而且并不低调,什么奢侈品贵就买什么。毛主席得知之后,为了肃清党纪、校正党风决定严惩这些贪污犯。沈毅、刘青山、张子善都成为落网之鱼。

第一次大规模反腐斗争,沈毅“首当其冲”成为第一条大鱼进了监狱,因为涉案金额巨大、罪行十分恶劣!沈毅得到了应有的处罚——死刑。曾经的天之骄子沦为阶下囚,只是因为贪念作祟。他是一个死囚,虽然可以为国家所用,可是这样的人放出来会有什么样的恶劣影响,谁也不敢说……陈赓和张述祖都沉默了。找毛主席解决问题陈赓思来想去也拿不定主意,这样的人才虽然可以重用,但这样的前科却也足够让人“惊心动魄”。和张述祖都拿不定主意,陈赓决定去找毛主席,在他心里,毛主席什么疑难杂症都能解决,这点小事也许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他打算先跟薄一波探个口风,谁知薄一波非常坚决:“他是贪污的死刑犯!”但陈赓不想放弃这样的人才,他坚持:“是人才就可用!”陈赓再三坚持,薄一波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去找董必武,他能“主宰”死刑犯去留。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政法委主任的董必武,刚得到风声就接到了陈赓的电话。陈赓开门见山,直接向董必武开口要人:“董老,我想要民航总局的贪污犯沈毅,让他去哈军工给我帮忙吧!”

董必武虽然明白陈赓求贤若渴的心态,可他还是大为震惊,在陈赓说完来龙去脉之后,他决定先去找沈钧儒商量一下,把沈毅的死刑改成死缓。沈钧儒是当时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中央政法委主任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陈赓找到的这对搭档看起来天衣无缝!他们能解决陈赓的燃眉之急吗?董必武也很聪明,他不止找了沈钧儒,还去求了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才有了开头一幕,董必武急匆匆求见毛主席,毛主席听完来龙去脉之后,叫来周总理一起商议解决办法。陈赓所言话糙理不糙,虽然沈毅有罪,可如今国家确实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即便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也觉得这个“死囚”确实是可造之才。

另一边,沈钧儒也火力全开,将沈毅这个死囚的刑期暂时变成了死缓。哈军工的弹道教师,终于有着落了!陈赓见到带着手铐、脚链的沈毅,跟他语重心长地说:“以后你们要跟着我们哈军工了。”虽然陈赓脾气急,可是他见到沈毅却丝毫都没有着急,他和风细雨地跟沈毅说,希望他能够去到哈军工翻译科技情报资料,一边工作、一边改造。沈毅经过牢狱之灾之后,已经有了大彻大悟的决心,又听到陈赓对他这样好言相劝,拿到立功机会的他这时候终于决定改过自新。他声泪俱下地跟陈赓保证:“我一定戴罪立功,谢谢你们给我这条生路!”陈赓也被他的诚意感动,只是随和地跟他说,要他来日将功补过。还亲自把沈毅送到了政治保卫部!

沈毅虽然是死缓,可对他的监视却一日都不能松懈,在哈军工工作的时候,沈毅尽可能多的卖命,为国家翻译第一手的科技资料,给中国的弹道事业添砖加瓦。陈赓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虽然他看不起沈毅贪污的行为,却也逐渐被这个好好接受改造,脚踏实地为国家办事,有悔改迹象的实干科学家所打动。因此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毛主席建议特赦一批罪犯的时候,陈赓将沈毅的名字递了上去。首批和沈毅一起释放的罪犯,除了沈毅、还有王耀武、杜聿明等人。

陈赓本人也因为力保沈毅,博得了好的名声,哈军工也因此声名大振,老教授们、学子们都交口称赞真心呵护人才的陈赓院长!陈赓当院长的路和长征一样,虽然艰难却没有想过放弃,后来他又去到西花厅,找到周总理要求他在学术名单上签字。直言:“最后一次!”但陈赓这句最后一次,似乎没有尽头……而周总理虽然吐槽陈赓把所有教授都调到了哈军工,却似乎很满意哈军工做出的成绩!陈赓的不懈耕耘,才有今日的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在1935年9月1日正式成立之后,陈赓将军也在哈军工成立八年后,与世长辞。陈赓虽然离开了,可哈军工永远都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和他用心血铸造的学术长城!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