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御用”马夫,抢渡大渡河立下大功,一生喊毛主席为大哥

梦里水乡谣传唱 2025-03-20 16:45:34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为革命做出的贡献至今让国人缅怀。在这些英雄当中,有一些是名不经传的小人物,比如接下来这位小人物——毛主席的御用马夫——王天相。

铁憨憨王天相:一生喊毛主席为毛大哥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毛主席为了大家,为了中国的革命,他放弃了自己的小家。红军长征途中,毛主席的家人一个个离他远去,自己的亲弟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对于自己的孩子更是不能亲自照顾,毛主席为革命奉献的行为深受战士们的尊敬,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毛主席,然而,有一个人却十分的例外,他不仅不叫毛泽东为毛主席,反而一直喊他毛大哥,这个人就是毛主席的御用马夫——王天相。我们知道,毛主席的一生走的是亲民的群众路线,在革命中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在长征途中更是如此,红军在行军的过程中,毛主席身体经常犯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跟随部队一起转移,党中央为毛主席专门配备了马和御用马夫,这个御用马夫便是王天相。马夫的职责看起来简单,但是非常的重要,除了日常的喂马以及给主席牵马外,一定要保护好毛主席的安全。王天相对于上级的要求十分重视。在平时,王天相十分负责地照顾毛主席的坐骑,毛主席与他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这位马夫不是一般人,除了表面上是一个作战经验丰富的老红军外,手脚麻利,反应迅速,这是毛主席对王天相的第一印象。

随着时间的积累,毛主席和王天相越来越熟悉,由于毛主席经常和他开玩笑,在生活中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王天相在毛主席面前彻底的放飞自我,他居然跟毛主席称兄道弟,私底下一直喊毛主席为毛大哥。毛主席第一次听到士兵这样喊自己,对于这个别致的称呼,毛主席十分喜欢。于是,毛主席对于这个面容纯朴,时常露出一丝“憨憨”表情的王天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毛主席笑着对王天相说:“古人有句俗话: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这样才能处得长久。既然你对我的称呼这么别致,我也要给你起一个别致的称呼,以后我就叫你穿山甲了。你觉得好不好?”王天相听后,他对于这个雅致的别号十分满意,受宠若惊地对主席说:感谢毛大哥赐号,这是王天相天大的福气。

尽管毛主席本人对于这个别致的称呼丝毫不在意,但是红军中一些将领十分的不满,他们多次找到王天相谈话,要求他改掉这个臭毛病,一定要尊重毛主席。然而,从红军途中结识毛主席,一直到建国后再次接到毛主席的专程探望,王天相对于毛主席的称呼一直没有改过。“铁憨憨”王天相,其实并不憨毛主席的御用马夫——王天相,他最初并不是叫这个名字,他的本名为王天祥。我们知道,四川人讲话有一个特点,容易把二声读成四声,作为四川人的王天祥便是如此,他把读二声的详变成了四声的相。两个字不仅谐音,很多人读他的名字基本没有任何的差别。王天相家里一共有8个孩子,孩子众多的家庭导致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根本没有条件读书,没有文化的王天相根本不计较自己的名字。

家里的贫困让王天相早早地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在兄弟8个人当中,只有三哥王天德十分聪明,家里竭尽全力让王天德读书,三哥王天德也没有让家里人失望,他在学校中努力学习,当时,很多同学都在进行盲目攀比,学校的军阀子弟攀比之风十分严重,王天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王天德逐渐接触到共产主义等新思想,在中共相关领导的介绍下,王天德秘密成为我党的地下工作者。王天德作为中间人,积极为我党传递情报,平时,王天德就以医生的身份救死扶伤。

随着红军发展的势力逐步壮大,在四川老家的王天相和四哥王天鹏走出老家,他们一同投奔三哥王天德。1933年7月,王天鹏和王天相一起来到了红军驻地——鼎山。两人在三哥王天德的介绍下最终加入了红军。当时,刚刚参加红军的王天相已经34岁,对于这个34岁的新兵蛋子,给他安排工作这可让红军发了愁,三哥王天德说:“都是人民子弟兵,让他从新兵做起。”当时的王天相个子很矮,他的身高只有1米6左右,五短身材,个头不高,看上去木讷憨厚,有点呆头呆脑,这样普通的外表让很多士兵看不起他。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貌不扬的王天相在一次行动中让所有的红军战士刮目相看。

作为新兵的王天相,做事刻苦,脑子灵活,很快便被上级领导看中,王天相被安排在红一方面军从事侦查员工作。在一次行动中,他带着8个侦查员乔装成特务混入敌人所在的村庄进行侦查,当他们来到村口后,突然发现,国民党反动派管辖下的民团正在残害村里的百姓,民团中的6个敌人拿着枪带着抓捕的百姓向村口进发。王天相和战友商量后,决定出其不意救下这些百姓。王天相仔细观察了村口的地形,发现这里正好打伏击,于是他们分成了两组,埋伏在村口的两侧,等待着民乡团的敌人慢慢靠近。毕竟是第一次与敌人作战,王天相的内心十分紧张。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等到敌人靠近的时候,他所在的这一组立即发动了进攻。随后村口另一侧的侦查员对敌人进行了包抄,在王天相的两面夹击下,敌人丢下百姓落荒而逃。

当他们救下百姓后,在闲聊的时候发现,这几个人并不是普通的百姓,他们是红军中十分重要的地下党员。这一次无意中的立功,让王天相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机。王天相和战友以及被解救的地下党员回到了部队,听说了他们的事迹后,王天相和战友们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极大称赞,王天相和战友很快被上级调到了中央警卫团。在警卫团的工作中,王天相经常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见面。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红军的实力,我军决定实行伟大的战略转移,世界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

在长征的过程中,王天相成为了毛主席的御用马夫,他一直陪伴在主席左右,除了日常的喂马和负责主席的保卫工作外,在必要的时候,王天相还要参加战斗,王天相在长征的时候,好几次战斗都是死里逃生,连毛主席都佩服他,拥有“小强”一般打不死的体质。也许马夫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项十分简单的活。但是,王天相成为毛主席的御用马夫,他的活并不轻松,危险无处不在。红军在一次休整的时候,王天相像往常一样带着主席的马去附近吃草。就在这时,危险发生,毛主席的马突然惊叫一声,逃向了别处。马惊叫的声音引来了毛主席等人的警觉,随后他们派人过来查看。

原来,就在王天相喂马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发现了一颗没能引爆的地雷,他第一时间用手中的马鞭抽在了马的身上,这才让马惊叫逃走,随后,机灵的王天相就地一滚,这才脱离了危险。毛主席等人为王天相冷静应对,处变不惊的行为拍手叫好。王天相十分爱惜毛主席的马,因此,在长征的过程中,这匹马被他养得白白胖胖。但是,毛主席的马并没有对毛主席发挥很大的作用。每次转移的过程中,毛主席的马都用来转移伤员,毛主席自己跟别的红军战士一样,徒步前进。可以说,毛主席的马为转移伤员立下了大功。每到转移伤员的时候,毛主席总会夸赞王天相:“你的马喂得好,这可是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每次看到毛主席的马驮着伤员,王天相的心里就不是滋味,这时候的他总会劝说毛主席骑马,毛主席总是以伤员要紧拒绝了他。毛主席御用马夫:抢渡大渡河立下大功在长征过程中,我军与国民党之间爆发了多次大战,其中就有世人皆知的抢渡大渡河。1963年,杨得志将军在回忆录里写下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抢渡大渡河十八勇士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国人。其中,孙继先将军作为十八勇士的指挥者,在上级领导的要求下,他亲自挑选了另外17个勇士,为了保证红军主力顺利过河,18勇士踏上了胜利的征程。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抢渡大渡河,先头部队来到了安顺场,5月25日上午,红一团开始渡河,王天相也在这次战斗中,当时他和红一团一起参加了抢渡大渡河的战斗,其中一营营长孙继先从二连中选出17个勇士组成了渡河突击队,随后王天相自告奋勇要求加入渡河突击队,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在连长熊尚林的带领下,王天相和18勇士拿着武器,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冲锋。在冲锋之前,在熊尚林的要求下,突击队被分为了两组,第一组由熊尚林带领,他带领的8个人先过河,另一组由孙继先带领,等到熊尚林带领8人过河后,孙继先再带领剩下的人过河。勇士们冒着敌人的子弹,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在激流中前进。

当国民党反动派发现红军渡江后,他们立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勇士们继续前进,他们没有一个人后退。为了掩护他们成功到达对岸,杨得志下令发射两门大炮,这样,一枚炮弹击中了敌人。18名勇士战胜了激流,战胜了炮火,越过铁丝网来到了另一边。勇士们凭着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迎来了我军最后的胜利,参战的勇士们在作战中的英雄壮举,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这次战斗中,王天相和18勇士一起抢渡大渡河,为我军成功度过大渡河立下了大功,最后他还十分幸运地活了下来,并被授予红军勇士纪念章。

在长征途中,我军不仅要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红军在前进的过程中要翻阅无数的崇山峻岭,为了鼓励红军取得最后的胜利,毛主席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莎水牌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极大的表达了毛主席率领红军完成两万五千里壮举的喜悦之情,同时,鼓舞了红军将士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除了这首诗外,毛主席还做了如下这首《十六字令》: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毛主席在吟咏《十六字令》第二句时,这句是他在和警卫马夫等工作人员的谈笑中完成,交谈中,毛主席想依据每个人的特点,给大家取一个绰号,从而增加行军途中的乐趣。依据王天相面相憨厚,行动敏捷,头脑机灵,胆气过人的的特点,毛主席征询他的意见:“给你取个‘穿山甲’的雅号同意吗?”

“毛大哥赐号是我的福分。”王天相满口答应,他经常称呼主席为毛大哥,这个称呼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停止。50年代,王天相作为老红军赴蒲圻县李家港小学讲革命史,还这么称呼时,被人低声责问:“毛主席是伟人,你怎么能这么喊,要尊重我们的主席,记住,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叫毛主席,不要叫毛大哥。”

“朱老总打了毛主席御用马夫”长征结束后,王天相不再担任毛大哥的御用马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跟随大部队南征北战。在解放战争时期,还发生了这样一件趣事。随着蒋介石撕毁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国民党开始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和革命圣地延安,为了保存解放军的有生力量,毛主席根据当前敌我力量的形势,决定避敌锋芒,再次进行战略大转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王天相负责中央机关后勤人员的安全,他们在转移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麻烦,前面的十八道凉水河道路被阻断,为了尽快实现转移,王天相决定让擅长游泳的战士带着他们泅渡过去。据王天相回忆:当时的天气十分寒冷,每次背人下河的时候,总有一种在鬼门关徘徊的感觉,中央机关的后勤人员还在不断地催促,脾气火爆的王天相没有惯着他们,在背人过程中无意中让他们落在了水里。

当王天相上岸后,背后突然穿出一根手杖,身手敏捷的王天相利用身体的灵活性惊险地躲过了手杖的袭击、王天相心想:居然还有人敢打自己,当他扭过头准备骂人的时候,突然发现了面前的朱老总,朱老总不怒自威,王天相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羞愧地低下了头。朱老总对王天相说:“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你要守好自己的责任,没有完成任务,还敢乱发牢骚,如果接下来还完不成任务,就算你之前是毛主席的御用马夫,你也等着挨打吧!”王天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朱老总的鞭策下,他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牢记毛大哥的谆谆教导:不忘初心,保持革命本色建国后,王天相回到了湖北老家,成为湖北蒲圻的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干部。1956年6月,王天相家突然收到了县里的紧急通知,县里面的相关领导告知王天相,中央的领导要专程探望他。让他准备一下直接去武汉。

收到这样的特殊通知,家里人十分的震惊,儿女们心想:自己的父亲已经在家好长时间了,从没听说过他认识什么中央的大人物。他们一个个都难以置信。既然是中央的领导探望父亲。千万不能让父亲丢了面子,一定要好好打扮一下父亲,于是,在儿女们的精心打扮下,王天相有了一身酷炫的行头:上身白色绸缎衣,下身黑色绸缎裤 ,脚蹬一双大头牛皮凉鞋。儿女们想:这下父亲见中央领导肯定倍儿有排面。王天相其实有自己的猜测,毕竟自己曾经做过毛主席的御用马夫,这次拜访自己的极有可能是对自己有大恩的毛主席。怀着这样的猜测,王天相跟随领导来到了黄鹤楼附近的一栋房子前。

守卫房子的警卫看到王天相的这身打扮,直接把他归到了“特务”一类。毕竟与毛主席见面的都是穿着朴素的领导,哪里像眼前这人一样,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旧社会地主。警卫员到房间请示后,他将王天相带到了毛主席的面前。见到毛主席的一刹那,王天相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真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毛主席。毛主席十分的好奇盯着王天相,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毛主席哈哈大笑,笑完之后,他对着王天相说:“穿山甲(毛主席给王天相起得外号),这么多年不见,你简直是大变活人啊。整齐的衣服,铮亮的皮鞋,简直把你穿山甲的影子都照出来喽。”

由于王天相没有文化,对于毛主席的调侃,他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向附近的警卫员请教,这才明白,毛主席借着自己的这身行头,变相的批评自己忘本了。从那以后,王天相将那身行头放在了柜子里,再也没有拿出来穿。他回到家乡后时刻牢记毛主席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时刻刻都要为人民服务。在毛主席的教导下,王天相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马夫,变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