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自从出生以来,就注定了没有谁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家境条件优渥,赢在起跑线上的富家子弟,还是家境贫寒,被家人寄予厚望的贫困子弟,尽管两人的出生不同,但是金钱并不能够改变一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最大程度上还是看他后天的努力程度如何?
当然,机遇也是一个人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有许多匹“人生的黑马”,凭借自身努力达到别人不可触及的一个高度。就拿近代社会而言,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封建势力不断压迫,民不聊生。俗话言:“寒门出贵子”,当中国处于国难之时,中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出身贫苦,但一心为国的开国功勋。
在他们很小的时候,连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望,但他们却为了国家走上打击外敌入侵的道路,成就一番伟业。他出身贫寒,年幼时参军,在参军后短短三年时间,当上领导,后来还成为新四军的师长,这就是著名的开国将领李先念先生。
在20世纪初,李先念先生出生于黄安的一个小村庄,他在家里面一共八个孩子,他在家里排名最后一位。因为家境贫寒,吃不饱饭,所以家人并没有钱让他去读私塾。但由于李家大屋筹办一所私塾,他才可以不用花钱就入学,他十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尽管后来家里不能供他再去念小学,但父亲为了让他生活得更好,便让他去学习一门手艺。因为他从家乡黄安来到了汉口,他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当地举行的一系列学生运动、工人活动,对李先念先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变化,让他感受到了时代正在向前发展,所以他做出了一个惊为天人的决定:辞去现在学习一门手艺的工作,返回到黄安,组织农民进行农民运动。他当时的年龄很小,尚未成年,但由于在汉口的所见所闻,使他的思维、眼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
没多久,就在家乡有关部门担任重要职位,这对他来说既是一种历练,又是一种机遇。在李先念的带领之下,以农民为主的农村力量发动了黄麻起义。但是胜利的成果稍纵即逝,敌人再次集结部队向黄安进军,由于敌人和我方的力量差别过大,李先念只得让大部分同志先转移,他与其他同志镇守黄安。
在1928年,由于李先念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并且还带领过游击队打击敌人,后上级让他们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某大队,让李先念任班长。后又转至地方参与工作,并且担任诸多重要职务。
在之后的诸多时间内,他率领年轻一代加入红军,积极吸纳新鲜血液,并且带领部队参加诸多战役,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念。正因为李先念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作为军人的职业素养,在与敌人的斗争中,他不畏艰险,善于思考,在后来的新编部队中任军委要职,他时年24岁。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有一批,军事干部也被分配到八路军内部,为祖国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在这时,李先念的职位从军委要职,直接连降六级到129师当营长。上级领导在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心里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于是找李先念,询问他有没有什么要求或者意见等。
李先念认为在哪都是打敌人,他的心里并没有在意,但领导不想委屈他,便把他调到高敬亭的部队任职,不久后便去述职了。但他并没有在这个职位上工作的时间太久,后来便被上级,外调到鄂豫边省委,建立抗日根据地,他也成为新四军的师长。
在日本投降后,国共内战结束前,这位功成名就的首领,也面临着人生的两难选择,一个是留在上级部门,另一个是回调到地方。他最后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想要为故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他55岁时,上级授予他大将军衔,他认为自己离开部队已多年,所以主动放弃了大将的头衔。在1983年时,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结语: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即使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吃饭都成一个问题。后来,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自身努力,以及为百姓谋幸福的责任心,让他后来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发展。即使离开他所热爱的部队许多年,但一心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