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3年七月爆发的金城战役,是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经历的最后一战。因为在此战结束后,英勇的人民军队彻底将敌人打服,让他们乖乖地签上停战协议。至此,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最终是以谈判的方式结束。
都知道,人民志愿军前期的司令员是彭大将军,但由于彭老总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因此,在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彭老总回国休养,身为第一副司令员,第一副政委的邓华,任职志愿军代理司令员。
彭老总与邓华都是朝鲜战场上,人民志愿军的核心指挥官。身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的邓华,是最早入朝参战的将领,协助彭大将军参与指挥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彻底稳住了战争的局势,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就是在邓华任职代理司令员期间,指挥了上甘岭战役与金城反击战。这两场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规模及影响较大的两场硬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将敌人从战场上打到谈判桌上。金城反击战的胜利,打破敌人以武力解决的幻想,将他们拉回现实,接受停战协议。
金城战役能够取得圆满胜利,除了邓华将军领导有方外,作为这场战役的前线指挥官杨勇将军也是功不可没。就是由他指挥志愿军第21军,第54军,第24军,第60军,第67军,第68军对敌人展开了疯狂输出。
想必大家对杨勇将军都比较了解吧!他是我军战争史上的知名战将之一,卓越的战术指挥才能,让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成为第二野战军的骨干成员,任职第五兵团司令,率部投入了西南地区的解放战争,重创宋希濂兵团,解放贵州,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那么,参加金城反击战的六个军,在当时又是谁任军长呢?
第21军是在1953年入朝参战的。这支部队,是由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编而成,首任军长是滕海清,而在此之前任职第二纵队的司令员是韦国清。
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两位将军都投入了国防建设事业。这样一来,在1953年三月,第21军在第二任军长吴咏湘的带领下,入朝参战,并参与经历了金城反击战。
第54军也是入朝参战比较晚的一支部队,它是由第四野战军的第44军与第45军合并而成的一支部队,军长是丁盛将军。想必大家对这位虎将都比较了解吧!他是一位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猛将,由他领导的志愿军第54军,是金城反击战的主力军之一,在这场战役中,歼灭敌军王牌,生擒敌军副师长。
志愿军第24军原本是隶属第九兵团。在金城反击战中,归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将军指挥,参加了这场重要战役。
据统计,从第24军成立,再到金城反击战,先后有王必成,皮定均,张震三位将军任军长。
以上三位将领,都是属于战术指挥能力比较突出的开国将军。王必成在抗美援朝时期,任职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副司令,代司令等职。皮定均任职志愿军第24军军长,后张震入朝参战,任职志愿军第24军的代理军长,军长等职,并率领第24军参加金城反击战。
志愿军第60军是朝鲜战场上的十大王牌军之一,一开始该军的军长是韦杰,由于在战场上的指挥失误,导致志愿军第60军损失惨重,后上级让张祖谅担任军长。也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志愿军第60军一雪前耻,成为这场外战中,表现最佳的一支王牌部队。
志愿军第67军是隶属志愿军第20兵团,是来自华北的部队。一开始,该军的军长是李湘,在他牺牲后,由邱蔚接任军长一职。这位原本是第65军军长,隶属杨得志将军的第19兵团。
志愿军第68军也是来自华北野战军。虽然,第68军不是入朝最早的部队,但是军长陈坊仁一定是一位援朝名将。在此之前,陈坊仁任职第66军军长,参与了前几次战役的指挥。
1951年3月,陈坊仁回国并调任六十八军军长,不久后再次入朝参战,成为朝鲜战场上后期的主力军,还是金城反击战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