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比亚迪到底做了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

十万和 2025-01-07 18:38:45

近日,比亚迪与美国加州政府涉及10亿美元大单的口罩交易,因为没有通过美国认证导致约5.05亿美元货款可能无法收回,而已经发货美国的口罩也将使亏损进一步扩大。这一事件引发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大多网民义愤填膺,大骂美国忘恩负义。愤激之余,更应冷静反思自己的错误。改革开放以来,从国企到私企进军海外的过程中,屡屡出现调查不尽责、风险防控不到位的“赌博式”交易,交了天量的“学费”。这次比亚迪的错误更加不可思议、不可原谅,本文称之为“惨案”并非标题党式的耸人听闻,而确确实实是“惨”。

郭台铭还积极将生产线迁往越南和印度,明显意在分散投资风险。他甚至高调宣称是他在“提供大陆人民就业机会”。然而,他可能未曾意识到,大陆的产业并非唯独富士康一家。据业内人士透露,比亚迪在手机制造领域的表现已经大幅超过富士康,不仅赢得了苹果的订单,还成功接下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多家国内手机品牌的代工订单。

事实就是,华为在没有触动西方利益之前,很少有人去喷华为,然而,自从华为有了自研芯片后,有了领先西方的5G技术之后,有了鸿蒙操作系统之后,负面消息就铺天盖地而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华为新品出来后,一个“不买华为就是不爱国”的口号,就开始在网上蔓延。哪怕是任老亲自出来表示,不要把“用不用华为手机跟爱不爱国联系起来”,他们也视而不见。如此看来,这帮人还是当年的那群人——五美分加无脑者,外带一部分新晋的“非黑即白”的死忠。

拿着双重标准勾结围攻,太无耻。

继“高负债”谣言攻击之后,本周比亚迪又陷“邮件风波”。

在这封邮件中,比亚迪对美国传感器供应商森萨塔(Sensata)提出明年降价10%的协商邀约,这本是汽车行业很常规的通行做法。年底了,合作方重新议价也很常规,甲方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乙方可以与甲方协商,并非就按照邮件提出的目标执行,毕竟甲方也需要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更换供应商也是要付出成本的。

这种非常常规的事情,竟然引发网络舆论,这很不正常,显然是针对比亚迪。比亚迪有8000多家供应商,目前收到降本通知的也只是几十家电控和传感器供应商,占比不到1%,但看网络围攻的架势,就好像要求普降10%似的。

常理就不可能啊,因为中国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平均毛利率也就十几个百分点,再降10%干脆别干了。

就在这封邮件截图发出的第二天,国外媒体立即跟进,报道称比亚迪泄露信息预示中国电动汽车价格战将加剧,间接暗示此举将导致行业动荡加剧、小型企业面临崩溃。

更有意思的来了,紧接着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张不知道是谁写的公开信截图,真就是造谣一张图。

这封公开信以供应商的口吻对比亚迪降降10%的协商邀约提出抗议,但是注意这仅仅是协商邀约,不同意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沟通解决,何必在网上发小作文?

所以,这封公开信肯定不是供应商写的,肯定是“有心人”编造攻讦。

这封信指责比亚迪迫使行业陷入内卷,称比亚迪降本要求将被发达国家拿来当做抬高关税的借口,还威胁比亚迪如果继续如此将被国外全面抵制,不仅导致公司失败,还要连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等等。这封公开信最后甚至还升华了下,说比亚迪的年度议价邀约是“违背商业伦理与人性底线”,真是不知所云,一个行业常规的年底议价,怎么就违背伦理和人性了?

不拿比亚迪来欺负人,就拿同样是“品牌价值”的特斯拉来说话。

从中国乘用车联席会获知的特斯拉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6月Model 3销量为22741辆,在特斯拉中国销量中占比30.64%,在中型车销量中排名第2位。

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顶多也就是嘲笑一下华为,后面越写越发现华为是真的恶心。

明面上,华为打着永不上市的名义,却三番几次借壳上市,收割A股的韭菜。

有很多网民说,经过这个事,反而更增强了支持问界品牌的信心了,因为这次事故不但证明了高速追尾正面撞击下,问界车基本不变型,A柱基本完好,电池也没有发生爆炸,这些都经受了高速撞击事故的检验,而且,问界因为和华为的合作,如果车出了事故,一些商业媒体以及大大小小的自媒体都会帮你上热搜,不愁没人管。只不过,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以后会有更多人更愿意选择安装华为智驾系统的车型。听说问界门店的销售更火爆了,赛力斯的股票还上涨了。气不气人?最后重复一句话:舆论战是最难打的战争,打赢舆论战主要靠群众自发参与的网络人民战争。

0 阅读:0

十万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