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九重阳,有登高的传统。唐代诗人王勃在九月九日,站在高处,想到了家乡亲友。感情难以压抑,索性赋诗一首。写诗对于王勃来讲,没有什么难度。别人写诗要苦吟、要推敲,他写诗只要有兴致就足够了。他是天才,文学创作领域的天才。
王勃出生于官宦世家,与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早在王勃六岁时,就能写诗了。九岁时,就可以校订古籍,将所读史书的错漏之处进行勘误。还未成年,王勃就有了官职,他是当时最年轻的官员。不是靠恩荫授职,而是参加考试自己挣来的功名。
聪慧睿智,少年成名,很多人觉得他会在官场上顺风顺水,最终位极人臣。实际上恰恰相反,他步入仕途不久就惹来了杀身之祸。他为了讨好沛王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李贤和兄弟李显斗鸡,就是玩闹。王勃作为臣子,竟然敢写檄文,这是两军对阵才会用到的讨伐文章。这件事儿很容易引发各种猜想,再加上皇子身份敏感,王勃成为朝臣攻击的对象。唐高宗当皇子的时候,兄弟失和遭受了很多挫折。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们陷入夺权之争。因为这篇文章,王勃断送了仕宦之路。
长安不能再待下去了,王勃前往四川打算游历一番。咸亨元年的重阳节,王勃和四川友人登上玄武山。朋友要远行了,到时候只剩下王勃一个人。此情此景,让他有了作诗的兴致。
王勃说,重阳节登上高山遥望家乡。他作为一个天涯游子,要在异乡送别好友。举起酒杯的时候,感觉特别痛苦。他已经厌倦了漂泊生活,想要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无奈一事无成,愧对父老乡亲。想回家却不能回,这种痛苦让他喘不过气来。大雁什么时候从北方飞到四川啊,说不定能捎来家乡的消息。
整首诗充满了浓浓的伤感,思乡之情已经让王勃无法释怀,还要送别好友,让他很不开心。甚至要怪罪天上的大雁,看似不讲理,实际上把情绪推向了高潮。曾几何时,王勃是人人羡慕的天才。因为一篇开玩笑口吻写成的檄文,断送了大好前途。他写《九日登高》的时候年仅20岁,年纪轻轻就遭受打击,让他何去何从。
远游是为了放松,没想到远游也不能让他彻底释怀。他在四川游历了将近两年,写下了很多充满伤感的诗句。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都希望可以有退路,可以有“疗伤”的港湾。王勃是个骄傲的人,他不想让亲人为他担忧。他觉得自己可以疗愈伤痛,结果没有尽如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