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首尔街头,随处可见三星的标志:从街头的 Galaxy 手机广告到市中心的三星大厦,这个诞生于米铺的家族企业,如今掌控着韩国 20% 的 GDP,其影响力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当韩国年轻人在凌晨的加班灯下打开手机,看到的不仅是未读邮件,更是一个被财阀阴影笼罩的未来 —— 三星,这个被称为 "韩国的皇帝" 的财阀帝国,正用近乎窒息的控制力,书写着现代版的 "企业王国" 传奇。

1937 年,中日战争的炮火映红了朝鲜半岛。28 岁的李秉哲变卖土地,在大邱创立三星商会,名字取自朝鲜语 "大而强,永放光芒"。但真正让三星掘得第一桶金的,是李秉哲对战争商机的 "敏锐"—— 他通过贿赂日本占领当局,拿到稀缺的通关文牒,将韩国的大米、鱼干等物资高价卖到被封锁的中国东北。当东北百姓在战火中挣扎求存时,李秉哲的米船却满载黄金而归,完成了原始积累的第一步。
1945 年日本投降,李秉哲再次展现 "狡诈":他预判战后物资短缺,立刻转型进口贸易,将美国的白糖、面粉等必需品垄断性输入韩国。更关键的是,他通过政治献金攀上总统李承晚,在政府支持下创办韩国第一家制糖厂、纺织厂,短短一年净资产暴增 20 倍。

这种 "政商勾结" 的模式,成为三星崛起的核心密码 —— 据韩国国税厅披露,1950 年代三星的税务审计通过率高达 98%,同期中小企业通过率不足 40%。
第二代掌门李健熙更是将 "狡诈" 融入产业扩张。1980 年代,当日本半导体横扫全球时,李健熙先是伪装成买家,用 400 万美元购买美国淘汰的芯片图纸,同时派工程师在日本工厂周边 "步测" 生产线尺寸,甚至逆向拆解东芝的集成电路板。
NHK 纪录片曾曝光,三星员工在东京街头尾随日本工程师,用高薪诱惑其跳槽,仅 1987 年就挖走富士通、日立等企业 120 名核心技术人员。这种 "技术盗窃 + 价格倾销" 的组合拳,最终在美日芯片战中渔翁得利:三星以低于成本 30% 的价格抛售存储芯片,逼退日本企业,奠定全球半导体霸主地位。

如今的三星,早已超越单纯的企业范畴,成为一个横跨电子、机械、金融、化工等 65 个行业的超级复合体。数据显示,三星电子一家的营收就占韩国 GDP 的 12%,加上旗下三星重工、三星人寿等 150 多家子公司,整个集团贡献了韩国近 1/5 的经济产出。

更恐怖的是其垄断程度:在存储芯片领域,三星占据全球 45% 的市场份额;在智能手机市场,全球每卖出 4 部高端机就有 1 部是三星;甚至在韩国人餐桌上,每 3 包泡面就有 1 包来自三星旗下的农心。
这种垄断形成了 "三星即韩国" 的奇观。首尔江南区,三星集团总部大楼与青瓦台直线距离仅 1.5 公里,历届韩国总统上任必访三星,卢泰愚、朴槿惠等总统更是因收受三星贿赂而落马。
2016 年 "亲信干政案" 中,三星向总统闺蜜输送 430 亿韩元贿赂,却仅换来副会长李在镕 2 年零 6 个月的缓刑 —— 当韩国最高法院宣判时,首尔街头的抗议者举着标语:"法律是三星的点钞机"。

对于韩国年轻人来说,三星既是梦想的圣殿,也是绝望的深渊。每年首尔大学毕业生中,超过 30% 的首选目标是三星,尽管录取率低至 0.8%,堪比考公务员。进入三星意味着什么?平均年薪 6800 万韩元(约合 40 万人民币),但代价是每周平均工作 63 小时,是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 1.5 倍。

更残酷的是,三星员工的自杀率比韩国企业平均水平高 47%,2022 年一名 26 岁的工程师在厕所内上吊,手机里还存着未完成的 5 纳米芯片研发报告。
财阀垄断挤压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韩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 99.9% 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却只能创造 52% 的就业岗位,而三星等五大财阀占据 70% 的市场利润。
年轻人创业?三星的 "专利壁垒" 让初创公司寸步难行 —— 仅 2023 年,三星就发起 127 起专利诉讼,目标多为韩国本土科技企业。一位首尔创业者苦笑:"我们研发的新材料刚有突破,三星就带着律师团来了,要么收购,要么等死。"

三星的 "一手遮天",本质是特权的制度化。2017 年,李在镕因行贿案受审,法庭外聚集的不是愤怒的民众,而是举着 "三星救国" 标语的支持者 —— 在他们眼中,三星倒下意味着韩国经济崩塌。
这种 "财阀救国论" 让三星获得了 "免于破产" 的特权: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三星负债率高达 300%,政府却动用外汇储备为其担保;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三星获得韩国央行 20 万亿韩元低息贷款,同期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通过率不足 20%。
法律在三星面前也常显苍白。2020 年,三星旗下医院被曝光使用伪造的医师资格证,导致 12 名患者死亡,最终仅罚款 15 亿韩元了事;2021 年,三星电子因排放有害气体导致周边居民患癌率上升 37%,却通过 "地区贡献基金" 与居民达成和解,没有一人被追责。

涉事厂区
韩国学者金承贤指出:"三星的法务部比司法部更懂法律,他们用 3000 名律师构建了一个法律真空地带。"
三星的故事,本质是财阀资本主义的极端样本:通过战争投机完成原始积累,用政商勾结突破规则,以垄断绞杀维持霸权,最终形成 "企业即国家" 的怪胎。
当韩国年轻人在三星电子工厂的流水线上重复着机械动作,当他们在考试院里背诵着 "进入三星就有未来" 的鸡汤,或许不会想到,这个掌控他们命运的财阀帝国,正是从他们祖辈的苦难中崛起,又在他们的绝望中延续。
韩国作家孔枝泳在《熔炉》中写道:"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但在三星阴影下,这句话显得格外沉重。

这不是韩国的特例,而是所有被财阀统治的社会的共同困境:当资本成为新的君主,普通人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文章来源:基地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