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敢说真话”闻名的王波,此前因建议谢霆锋王菲分手、呼吁贾玲捐票房等争议言论出圈。此次他将矛头对准岳云鹏,直言其表演陷入“表情包式创作”:标志性捂嘴动作重复使用超200次,近三年春晚作品结构雷同率达80%。更犀利指出,岳云鹏团队过度依赖“谐音梗”和网络段子拼贴,2024年春晚相声《我要不一样》中,竟有65%笑料来自短视频平台热梗。
相较之下,王波盛赞曹云金直播间里的“弹幕相声”实验。数据显示,曹云金抖音账号半年涨粉480万,其改编版《地理图》将传统贯口与外卖路线结合,单场直播吸引超600万人次观看。
某场即兴表演中,观众实时点播《报菜名》,他竟将满汉全席与预制菜乱象嫁接,这段12分钟的临场创作视频在B站播放量破千万。
力挺岳云鹏的观众搬出数据反击:其主演电影累计票房破57亿,综艺《极限挑战》单季播放量超30亿,证明“贱萌”人设的市场价值。粉丝强调,2019年郑州专场《酒令》加入河南方言梗,现场90%观众为95后,证明传统相声年轻化改造的成功。
但批评者晒出德云社巡演上座率:2023年岳云鹏专场平均票价下跌18%,石家庄站甚至出现黄牛原价抛售。反观曹云金全国巡演,68%场次开票即售罄,西安站加座票溢价300%仍被秒空。北京曲艺家协会理事李明阳分析:“小岳岳的国民度无可否认,但作品厚度确实停滞,上次原创完整相声还是三年前的《人鬼情未了》。”
这场争论折射出相声界深层裂痕。德云社坚持“综艺养相声”策略,岳云鹏全年参与7档综艺录制,商业代言涵盖从方便面到汽车品牌。而曹云金团队专注线上剧场,每周三场直播打磨“网感相声”,其改编的《论捧逗》融入职场PUA话题,被清华新闻学院列为新媒体传播案例。
两种模式各有隐忧:岳云鹏2023年仅举办3场专场,创作团队被曝依赖外包写手;曹云金虽重启剧场巡演,但398元的平均票价劝退部分老观众。更严峻的是人才断层,德云社“霄”字科弟子多在综艺刷脸,而曹云金弟子陈霄华因醉酒闹事断送前程。
行业观察者注意到新趋势:嘻哈包袱铺尝试将相声与脱口秀融合,高晓攀在专场中加入VR虚拟观众互动;青曲社苗阜联合西安音乐学院开发“相声+秦腔”新形式。这些探索与曹云金的直播实验形成呼应,证明相声革新并非单选题。
王波的“毒舌”或许过激,却精准刺中行业痛点。当38岁的岳云鹏在综艺里重复“我的天呐”,42岁的曹云金在直播间重背《报菜名》,这场师徒隔空对决的终极启示或许是:相声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站队,而是既能造梗狂欢、又能守住“铺平垫稳”艺术底线的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