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出家能全身而退?不可能,为什么说她的命运必将更加悲惨?

云中漫聊趣事 2025-04-11 18:33:08

贾惜春,贾府“元迎探惜”四姐妹之一。

四春之中,属她年纪最小。

惜春出生不久,生母离开人世。

于是,叔祖母贾母,把她接到荣国府,养在身边。

贾惜春虽是宁国府的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与宁府的胞兄贾珍关系一般,基本也不大往来。

很多人对惜春印象不是特别好,认为她性格孤僻,为人冷酷无情。

红楼梦原著第七十四回,因傻大姐意外发现绣春囊,进而引发大观园的检抄。

原文提到:王熙凤在贾惜春的贴身大丫鬟入画的箱子里,查出一包金银锞子,共约有三四十个,还有一副玉带板子及一包男人靴袜等等。

王熙凤质问入画后,得知:这是贾珍赏给入画哥哥的财物。入画哥哥担心交给吃酒赌钱的叔婶后,会被他们挥霍了。因此,就悄悄地托老妈妈带进来,让入画保管着。

王熙凤听后认为,这是入画与她哥哥私传财物,虽违反规定,但并无大碍。

这事完全不同于司棋和她表哥那样表赠私物,暗下私通,以致入港。

两者性质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凤姐的处理方式是,可以通融,下不为例!

然而,惜春听闻此事,却执意要撵走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大丫鬟。

入画虽苦苦求饶,惜春也无动于衷。

第二天,惜春又把宁国府的尤氏请了过来。

尤氏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让惜春好歹留着入画。

可是,惜春不但决意要撵了入画,还当面数落起了尤氏及宁国府的不是。

惜春讥讽说:如今我也大了,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如果再去,连我也编排上了。

尤氏心内原都知道贾珍父子那些乱七八糟的风流事,现在被惜春戳到痛处,立马怒火中烧。

反讽道:你是千金万金的小姐,我们以后就不亲近,怕带累了你小姐的美名。

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其实,尤氏再怎么说也是惜春的嫂子,虽说惜春有自己的考量,她也是怕连累了自己的清白,但是就这么和长辈直面顶撞,确实有些不妥和无情了。

后来,随着贾府的没落,元春薨然离世、迎春被虐惨死、探春远嫁和亲。

惜春见证了繁华的幻灭。在贾母丧礼、鸳鸯撞柱等一系列事件后,惜春披上缁衣,出家为尼,最终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的出家,并不令人意外。

原著第七回,惜春和小尼姑智能儿玩耍时说了一句“我明儿也要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曹公已经预先设了伏笔;

元宵节她做的灯谜“佛前海灯”也都暗示她早已有了出家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

在贾府这座大厦崩塌前夕,惜春选择出家,遁入空门。

表面看,她避免了灾祸,远离了是非,但是她真的能全身而退吗?

我看未必,恰恰相反,出家后的惜春,她的命运将更加悲惨!

云中漫步人生路V,为您继续讲述。

首先,那会儿的尼姑庵可不比青楼好多少!

原著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馒头庵的智能儿,虽是尼姑,但她却和秦钟俩人长期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在秦可卿丧葬期间,秦钟竟然在庵内偷食禁果,正当两人在翻云覆雨时,被贾宝玉逮了个正着。甚是荒唐!

在程高本的第九十三回,也写道:”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

”这里的“西贝草斤”即是芹字。说的是贾芹在水月庵管理女尼女道,他硬生生把水月庵变成了风月场所。

从书中的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那个社会,尼姑庵暗娼横行,所谓的佛家绝非什么宝境胜地。

惜春出家去做尼姑,绝对不是什么全身而退的好事,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悲剧而已!

第二,尼姑庵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人际关系更是复杂。

穷,资源紧缺要斗;富,资源谁占大头更要斗。

惜春年岁小,出家时也就是15岁左右的小姑娘,她的性格孤僻又冷漠,与人又不好相处。

一则,很可能会被其他尼姑欺负;

二则,尼姑庵也不是吃白食的地方。

曾经锦衣玉食的千金小姐,必然要干各种繁重的体力活。

惜春要天天干活不说,说不定还吃不饱穿不暖;

住的地方更是不堪,哪能与大观园里的暖香坞相比?

87版红楼梦,刘姥姥在瓜洲桥头巧遇惜春。

看到的是惜春拿着碗,到处求施舍。

贾府的千金要放下尊严与身段乞讨,这比干粗活更要难堪。

缁衣乞食,这与乞丐何异?这样的日子对这位大小姐来说,绝对不好过!

所谓出家伴古佛更像是曹公的一个艺术处理,没写具体的情况也可能是曹公的一种仁慈罢了。

第三,如果惜春出家时带了财物,如果真找到了一个好的尼姑庵,她在尼姑庵就不用干活,不会受苦了吗?

首先,假如惜春出家时带了很多财物。

一个小姑娘,孤身一人携带巨额财物,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

外面世道不好,到处的地痞流氓之徒,强盗劫匪恶霸。

估计,惜春还没到尼姑庵就已命丧黄泉了。

即使到了尼姑庵。看看前期红楼梦出现的尼姑们都是干什么的?

拐卖人口的,下药的,做掮客谋财害命的。

妙玉带着大量钱财出家,不还是得找贾家庇护?

对失去贾家庇护的惜春,她怎能守得住这些钱财?

再者,假如惜春钱物带得少,那她又能挨过尼姑庵的几日的清净?

馒头庵每月能得到贾府的香供银子,尚且去做那苟且的勾当。

身处普通贫困的尼姑庵,惜春又是这么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可以想象,孤身出家栖身于庵堂,能有什么好结果?

惜春心心念念的尼姑庵根本不可能保全她!

惜春极可能被净虚那样恶毒的老尼给卖了,落得个妙玉那样陷于淖泥的悲惨下场!

事实证明,生活并没有那么简单,做个“自了汉”绝非那么容易。

第四,惜春“真悟”了吗?

我看未必。

惜春对撵入画的态度,我看是真冷漠,如此的决绝,没有佛家丝毫的慈悲和怜悯之心。

她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她的三个姐姐都已出嫁,婚后结局悲惨。

女大不中留,接下来,贾府必然要开始张罗她的婚事。

从这方面讲,她的出家更多的是一种为了保全自己的逃避之举。

况且,惜春如果真的看破,遁入空门,那么她也不用去尼姑庵出家。

癞头和尚,跛足道人自然会来渡了她。

那里才是真正的空门,而非那些肮脏的尼姑庵!

第五,惜春可能的结局。

惜春的判词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出家后,可能有以下两种结局。

结局一:独卧青灯古佛旁,孤独无依的弱女子。年纪轻轻,又没有长久之相。

一个大家闺秀出身,现在竟然沦落为一口吃的去化缘,还可能食不果腹。

这样的遭遇,这样的苦,估计惜春受不了几年,就会香消玉殒。

惜春的出家,如同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无知!那些王孙贵族享受荣华富贵,但又羡慕平民的“自由自在”。

以为庵里清净,其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

哪个尼姑庵是享福的?惜春最后认清了现实,但是也迎来了自己的大限。

结局二:常伴青灯古佛沦为娼,像癸酉本妙玉那样的情况,被老和尚挟制沦落风尘。

但是,一则:鉴于红楼梦人物结局的多样性;

二则:鉴于惜春最痛恨宁国府的污浊,她可能选择不屈服于淫威。

所以,极有可能,惜春在陷于泥沼前会结束生命。

然而,无论如何,惜春最终归落薄命司,终究逃不过“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惨命运!

0 阅读:0

云中漫聊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