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薛蟠和薛宝钗之母。
她出身于四大家族中“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和王夫人是亲姐妹。

红楼梦原著第四回,薛姨妈拖家带口来到京城。
她此次来京都的目的:
一则,主要送宝贝女儿薛宝钗待选入宫;
二则,薛蟠强买香菱,打死冯渊,惹上官司,来京寻求帮助。

当时因为娘家哥哥王子腾正好升了外任,奉旨出都查边;
同时,贾府的王夫人也多次去信,让她们母子三人进京团聚。
于是,薛姨妈选择携全家去了姐姐王夫人家。
其实,书中也提到过,薛家自己在京中也有几处房舍,本可以打扫收拾一下去居住。
但是,一是架不住王夫人的盛情邀请;
况且,薛姨妈和王夫人多年未见,住在贾府,姐妹相聚闲谈,更为方便。

二是,住在贾府,好过住在外边,可以约束自己娇纵的儿子薛蟠,怕他惹事生非。
可是,谁曾想到,贾府把薛姨妈请进来后,薛姨妈就如同狗皮膏药一样,从此“赖”在贾府不走了!

一开始,薛家初入贾府时,是被安排住在梨香院。
贾母,王夫人和贾政对于薛姨妈的到来,非常欣喜。
贾政还特意嘱咐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春秋,外甥又年轻,不知世路。东北角上的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那儿,甚好!

你看,贾政还是挺上心的,安排周到,把整个梨香院让给薛姨妈住。
这梨香院僻静优美,在贾府之中又自成一体,还有边门可以自由出入,特别适合薛家人客居。
有人说,后来薛姨妈不是让出梨香院,把这个地方给姑苏的十二个小戏子住了吗?
还有人说,薛姨妈搬出梨香院,离开了贾府,住在了附近。
那么,薛姨妈真地搬出贾府了吗?
非也。

红楼梦原著第十八回,提到:那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
这所幽静房舍,绝对是在贾府内。
只是比原来的梨香院小了点,位置很好,还有单独的角门和大观园直通,方便薛宝钗到薛姨妈住处。

这么看,薛姨妈一家是打定主意,想“赖”在贾府不走的吗?
确实是“赖”在了贾府!
云中漫步人生路V,为您继续讲述。
首先,虽说薛姨妈和王夫人姐妹情深,但是,贾府毕竟是亲戚家。
短期居住是没问题的,但是,哪有带一家子长期住着不走的道理?

就如探春所言“亲戚们虽好,也不必死住着。”
而且,贾政对于小姨子薛姨妈长期住贾府的态度也在逐渐改变。
初始确实是欢迎。这是出于对妻子王夫人的考虑,让姐妹得以亲近,也能排解王夫人的寂寞;
此外,薛姨妈作为贾母的晚辈,其孀居多年独自抚养儿女的处境与贾母相似,能与贾母产生共鸣,能为贾母解闷.

可后来,态度逐渐也在转变。
修建大观园时,专门通知薛姨妈换房。让薛家从梨香院迁至东北角的幽静房舍,其实这就是在暗示让其搬离贾府。
你想,哪有主人不动,让客居在家的亲戚,搬来搬去的道理?
对于,我们的薛姨妈来说,其实,此时是搬出贾府的最好时机。
可是,她却选择不搬。
为何?因为她有自己的盘算,薛姨妈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赖”在贾府。

第二,薛姨妈此次进京,主要就是为了送薛宝钗待选。
但是,此后却从未提及选秀的结果。
曹公这种“不了了之”的情节安排,是暗示了薛宝钗的选秀是没有成功。其中原因多多。
最根本的原因是薛家的没落;当然还有“呆霸王”薛蟠这个惹祸精,打死冯渊,把自己搞成黑户,导致通不过“政审”。

选秀失败后,薛姨妈和王夫人姐妹俩串通一气,想撮合女儿薛宝钗嫁给贾宝玉。
可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一个非你不娶,一个非你不嫁”。
薛姨妈只得“赖”在贾家,方能以拖待变,给女儿争取时间,创造翻盘的机会。

第三,为了宝贝儿子薛蟠。
其实,薛家是有男丁薛蟠的。有薛蟠,薛家就是个普通且正常的人家。
因为男丁可以支撑门户。如果没有薛蟠,薛姨妈和宝钗两个就是孤儿寡母,依附亲戚过活也算正常,长期居住贾府,也情有可原。

可是,薛姨妈却围着贾母、王夫人转,每天不是请安,就是陪着聊天解闷。
因为,她和薛蟠已经把家业、婚事全寄托在贾府,这样的“深度绑定”,怎么可能搬出去?

薛蟠不善经营,整日不务正业,倒到处惹事生非。
虽说讨的媳妇夏金桂不咋地,可人家毕竟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皇城的“桂花夏家”。
如果薛家不是背靠贾府,夏家不是被贾府的光环蒙蔽,估计人家根本瞧不上薛蟠。
所以说,为了宝贝儿子薛蟠,薛姨妈也不会搬出贾府。
因为,一旦离开贾府,失去贾府这件光鲜的外衣,薛家啥都不是了,拿什么立足?

后来,我们知道,薛姨妈如愿以偿,把女儿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
从此,她摇身一变,从薛姨妈变成了薛岳母。岳母住在女婿家,就更是理所应当了。
那么,你说她还会搬出贾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