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美食台
人们对火锅的依恋在冬季愈发强烈,不仅是食物本身热气腾腾,还因为亲朋挚友围坐一起其乐融融,这是冬日才有的温暖……随着各地美食的交流融合,有一类食材逐渐成为火锅餐桌上的必备之选,这就是鱼丸。
鱼丸,其实是以鱼糜为主料的鱼肉制品的总称,发源于沿海地区,尤以闽南的历史最为悠久。鱼丸的种类和制作方式很多,制成后又有各种烹调方式……于是,鱼丸成了一种变幻多样,味道丰富的“百变”食材。
鱼丸在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加工食材,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新石器时代,福建沿海地区的人们已经开始捕鱼为食,在一些出土的器皿上发现,那时人们就会对鱼肉进行加工。相传秦始皇时期,因为始皇帝喜欢吃鱼却不爱挑刺,御厨就想出了把鱼刺挑出,将鱼肉剁成蓉,汆成丸子入汤,得到了秦始皇的赞许。
后经历汉唐时代造船业的发展,靠海吃海的人们开始兴盛捕鱼业,随着捕鱼技术的不断提高,收获越来越多,鱼的烹饪方式自然也随之发展。
宋朝是中国美食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人们对于食材的要求也很高,用鱼糜作为食材逐渐流行起来。《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一种叫“鱼兜子”的食材,其实就是鱼糜加鸡蛋和淀粉制成的鱼丸。
神州大地上,若数吃鱼丸历史最悠久、最在行的地方,非福州莫属,如今福州还有一座鱼丸博物馆,记载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鱼丸这一食材的钟情。
福州鱼丸最大的特色是以番薯淀粉为粘合原料,选择的鱼肉以鳗鱼、鲨鱼和马鲛鱼为主。
关于用番薯淀粉做鱼丸,在福州还有个传说,当年有一个渔民出海,搭乘了一位商人,半路遇到风浪,渔船触礁损坏,需要修缮几日。因为被困孤礁,除了鱼没有粮食和其他食物,大家吃腻了缺少饱腹感的鱼肉。后来渔妇发现船上剩了一包薯粉,便将鱼肉做成鱼蓉,加入薯粉,薯粉的吸水性强,粘性适中,用它制成鱼丸口感爽滑,更突显肉质的细嫩。渔妇用鱼丸做成汤,商人吃到茅塞顿开,回到福州就开了家小吃店,主打鱼丸汤。
有一天,一个赶考的举子在小店吃过之后,诗兴大发,当场题诗:
点点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从此这家小店的鱼丸远近闻名,因为店名为“七星小食店”,七星鱼丸也自此一炮而红,一直到现在都是福州鱼丸的代表。现在的七星鱼丸,鱼蓉中会加入少量的猪油,让口感更润滑,鱼丸内包裹瘦猪肉和虾仁制成的馅儿,这样的七星鱼丸汤味道更香浓馥郁,入口难忘。
鱼丸种类多样,风格各异,但要鱼丸好吃,此地必要盛产各种新鲜鱼类,自然沿海地区更占优势。若数最大、种类最富的鱼丸产地,那非这三个沿海地区莫属——江浙、闽南和如今的大湾区。
江浙地区吃鱼丸的历史几乎与福建同步,鱼丸主要来自沿海的温州,温州人称之为“鱼圆”,主要以鮸鱼肉制成。虽然叫“鱼圆”,但却是不规则的条形。将鱼肉剁成鱼蓉后加入少许酒去腥,再加入盐和姜丝葱末,与福州鱼丸不同的是,温州鱼丸用白淀粉做粘合,白淀粉粘性更强,揉出的鱼圆经过开水烫熟,色泽近乎透明,口感弹牙,鱼肉滑嫩,通常也只需在汤中加少许葱花,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醋和胡椒提鲜即可。
闽南地区的鱼丸除了最有代表性的福州鱼丸,厦门、三沙、晋江和台湾都有自己的特色鱼丸,但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以福州鱼丸为基础。去过鼓浪屿应该都吃过厦门鱼丸,这是岛上的传统名吃。
厦门手工鱼丸制作过程十分精细,鱼肉先要刮成薄片,薄到可以在清水上漂浮,然后打成鱼糜,加入浓盐水用手搅匀并捶打,直至出浆,这样鱼丸才紧致弹牙,再将鱼浆进行调味,最后揉成鱼丸包裹猪肉馅,制成了鼓浪屿的名吃——厦门鱼丸汤。
现在岛上的鱼丸汤多选草鱼为原料,这点与原本的福州鱼丸不同。很多讲究的老店依然坚持手打鱼丸而不用机器,除了保证鱼丸的口感,还保留了传统的温度——真正的美味,永远不能缺少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温度。传统的台湾鱼丸自然也是以福州鱼丸为基础。淡水鲨鱼丸、台湾虱目鱼丸、南方澳鬼头刀鱼丸和高雄旗鱼丸,这四种以原料命名的鱼丸被并称为“台湾四大鱼丸”。
其中,淡水鲨鱼丸的选料、制作和口味几乎就是原本的福州鱼丸;其他三种在福州鱼丸的基础上,有些做成了实心鱼丸,因为口感爽脆,本地人称之为“脆丸”。
台湾不仅有福建人传承的味觉基因,同时也更早吸纳了东南亚各国的美食元素,于是丰富的创造力让他们成为了近现代鱼丸的发明者。
我们现在在火锅店和市场里看到的包心鱼丸,如海胆仙桃、蟹籽仙桃、蟹籽鱼包蛋、鳕鱼菠菜丸、鳕鱼芝士包、瑶柱海参包等;实心鱼丸,如蟹籽龙虾球、鳕鱼海虾球、花枝丸等,都是台湾鱼丸的优秀代表,也成为了现在各地火锅的良配。
大湾区最出名的鱼丸莫过于潮汕鱼丸、香港鱼蛋和罗定鱼丸。潮汕鱼丸选料极其讲究,通常以鲜黄鱼、马鲛鱼、鳗鱼、小参鲨为主料,这其中以大白鳗为最上之选,因为其肉质厚实细软。将鱼肉剁碎,经反复用力手打成鱼胶,用手挤成丸状,这样做出的鱼丸更加爽脆Q弹。潮汕人以鱼丸汤为宴席的必备菜肴,广州人和香港人也会用这种优质鱼丸做鱼蛋粉。鱼蛋粉为清汤熬煮,凸显了鱼丸的鲜美,粉面又能饱腹,于是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道广东名点。
香港鱼蛋是久负盛名的街头小食,其做法沿袭了潮州鱼丸,只是在原材料上不如前者。香港鱼蛋始于街市,也就是北方所说的菜市场,以前,鱼蛋是用鱼市早上卖剩的鱼来做的,肉质和新鲜程度都一般,所以鱼蛋做好后会经过油炸,再用咖喱汁熬煮,吃的时候配上番茄酱和辣椒甜酱,鱼肉的味道已经所剩无几……虽然现在不会再用卖剩的鱼做鱼蛋,但依然不会用上等食材去加工。
可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依然对香港鱼蛋趋之若鹜,因为人们喜欢和留恋的是它弹牙的口感、简单直白的酱料味道和市井的烟火气。
罗定是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这里产鲮鱼,鲮鱼有三种吃法。第一种鱼丸,就是打成鱼胶,捏成小丸子,沸水汆熟;第二种鱼骨丸,将鱼骨和鱼肉一绞成鱼蓉,加入调味料,捏成丸子炸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第三种也是最出名的一种,叫“皱纱鱼腐”,是登上罗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名吃。
皱纱鱼腐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先将鱼肉剁成蓉,加入蛋清、淀粉、盐,搅拌成鱼胶,然后挤成鱼丸后油炸;要选纯正花生油,油温的掌控要非常精准,要在油滚之前落锅,炸成淡淡的金黄色。“皱纱鱼腐”如今是一种非常受厨师欢迎的加工食材,它可以烹调许多菜肴,厨师也可以任意发挥创意,将其烹调成全新的菜品。
内陆城市虽无天时地利,却有“人和”,优秀的厨师与江河湖里的鱼类一样能碰撞出火花。有两个内陆地区出产的鱼丸亦闻名遐迩,即来自徐州的“彭城鱼丸”和来自湖北咸宁的“嘉鱼鱼圆”。
与沿海地区的鱼丸不同,彭城鱼丸其实是一道菜,并非一种加工食材。彭城鱼丸用鲤鱼制作,算是一道功夫菜。首先是鱼丸的制作,除了鲤鱼,还要加入猪肥膘,捣碎后,顺着一个方向搅拌,然后分次加入葱姜汁和鸡清汤,以及剁碎的粉丝,制成鱼粉糊;将鱼粉糊做成鱼丸,冷水下锅煮熟;煮熟的鱼丸再与火腿、香菇、菜心等辅料一同炒制而成。
装盘上桌,鱼丸如颗颗珍珠,所以这道菜也称“银珠鱼”。此菜的难点在于,鱼丸下锅时为圆形,入盘时观之为扁,拿筷子夹起为长形,足见其肉质软弹适中,火候掌握到位,十分见功夫。
相传当年康有为路经徐州,吃了悦来酒家的银珠鱼,当即提了一副对联给酒家:彭城鱼丸闻遇迩,声誉久驰越南北。所以,这道银珠鱼后来以“彭城鱼丸”这个名字闻名于世。但由于这道菜非常费功夫,现在很少能在餐厅吃到了。来自湖北咸宁的嘉鱼鱼圆,以长江草鱼为原料,其肉质更为细嫩,口感更爽滑,入汤或火锅都是不错的选择,喜欢河鲜的食客都不愿错过这道传统美食。
撰文|Apple 责编|王筱祎
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