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30岁在训练中牺牲,36万群众自发送别

墨寒雪 2025-02-14 10:47:00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就在她30岁的芳华年纪,一次飞行训练中却发生了意外。36万群众自发为她送行,泪眼朦胧地注视着这位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的离去。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余旭的非凡经历?在那个令人悲恸的日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孔雀舞翩飞,蓝天梦启航】

1986年春,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在四川崇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多了一份活泼与欢笑。

谁也没想到,这个名叫余旭的小女孩,将来会成为中国首位女性歼-10战斗机飞行员,在蓝天刷新一个又一个历史。

余旭从小就与众不同,她天性开朗,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上学时,她常常一个人在田间小道上蹦蹦跳跳,像一只欢快的小鸟。

虽然家境贫寒,每天要步行几公里山路上学,但余旭的脸上总洋溢着乐观的笑容。功课压力大,生活条件差,都没有成为阻挡她追逐梦想的障碍。

读高中时,余旭迷上了跳孔雀舞。每当悠扬的音乐响起,她就会手舞足蹈,婀娜起舞。轻盈的舞姿,灵动的表情,宛如一只美丽的孔雀,让人移不开眼睛。正是这只“金孔雀”,将她引上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高三那年,余旭突然萌生了当飞行员的想法。这个想法来得有点不合时宜——当时正值高考志愿填报阶段,飞行员这个职业,几乎没有女孩子会去尝试。

余旭的父母和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是个异想天开的主意。然而,余旭并没有轻易放弃。她做了大量功课,搜集了很多飞行员的资料,又找班主任反复沟通自己的想法。

在她的坚持下,家人和老师终于被这个怀揣飞天梦想的女孩打动,纷纷表示支持。

2005年,怀着飞行的梦想,余旭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飞行学员的选拔。20万人的海选,25个名额的激烈角逐,余旭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文化课、面试、体检等重重考验。

当选拔结果公布的那一刻,余旭几乎喜极而泣。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她离飞天的梦想更近了一步。那么,作为首批女飞行学员,她又将经历怎样的风雨洗礼?

【风雨中成长,飞行路坎坷】

2005年,余旭正式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成为第八批女飞行学员。环境的变化,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姑娘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适应的事情。

严格的军事化管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艰难的飞行技能学习,无不考验着余旭的意志。但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越挫越勇。

为了能尽快适应部队的节奏,余旭比其他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天不亮就起床训练,常常是最早到训练场,最晚一个离开。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地练习,哪怕脚上磨出了血泡,也咬牙坚持。

经过4年不懈的努力,余旭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光荣的歼击机飞行员。然而这仅仅是新的起点。

与地勤、教练机等相比,歼击机对飞行员的要求更高,飞行难度和危险系数也更大。余旭清楚地知道,要驾驭这个“大家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9年,余旭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一个歼击机部队。欣喜之余,她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歼-7、歼-8、歼-10……每一种机型都有其特点,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从熟悉性能到实际操控,余旭比其他人投入了更多时间。从早到晚泡在机场,成了她最常见的身影。

与此同时,训练强度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有氧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余旭常常累得连饭都吃不下。

但她从不叫苦,因为她明白,只有拼尽全力,才能在关键时刻掌控战机、完成任务。汗水洒在蓝天下,成为了余旭飞行路上最美的点缀。就这样,余旭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女飞行员。

2012年,她实现了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成为中国首位驾驶歼-10战斗机单飞的女性。

歼-1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堪称中国战斗机的标杆。余旭用实力证明,在蓝天的征途上,女性同样可以冲锋陷阵,披荆斩棘。

然而成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不仅需要过人的毅力和勇气,还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心理到生理,从家庭到事业,余旭付出的代价难以想象。

长期高强度训练,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剧烈的眩晕、呕吐,成了家常便饭。为了不让亲人担心,余旭选择将工作中的艰辛埋在心底。

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也给飞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在每个月的特殊时期,剧烈的腹痛折磨着余旭,但她从未因此而间断过训练和任务。

在军营中,她以“金孔雀”的绰号享誉飞行大队。无论是国庆阅兵,还是国际航展,当战机滑过天际,划出一道靓丽的弧线时,人们都能感受到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就在这位女飞行员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意外,却让所有美好戛然而止。

【苦难中磨砺】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坚持下去,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胜利。而对于余旭来说,这种坚持的力量更是来源于内心对蓝天的无限热爱。

参军之初,面对超负荷的训练,余旭的身体曾经产生过强烈的不适反应。剧烈的眩晕、呕吐,常常让她感到难以承受。但当教官问她要不要休息时,她总是摇摇头,咬牙坚持下去。

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余旭的身体逐渐适应了高强度的节奏。可提升飞行技能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

有一次,余旭在进行特技飞行训练时,战机突然失去控制,进入了螺旋式下坠。面对即将坠毁的危险,她冷静地判断形势,在最后关头挽救了战机和自己的性命。

从那以后,大家都说余旭是一个“不怕死”的飞行员。对家人而言,余旭始终是个需要牵挂的女儿。每次执行任务前,父母都会叮嘱她要平平安安。

余旭虽然口头答应,但心里清楚,飞行就意味着危险。为了不让亲人担心,她选择将工作中的艰辛埋在心底。就连结婚,她也一拖再拖——因为她不想让另一个家庭,再背负上飞行员妻子的牵挂。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当战机编队划过天安门上空的时候,余旭就在其中。驾驶教-8梯队,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飞行动作。

2014年,她与战友首次驾驶歼-10,参加马来西亚航展。中国女飞行员的风采,让无数观众为之惊叹。

然而生命的闪光往往伴随着偶然。就在余旭事业蒸蒸日上,准备迎接全新挑战的时候,厄运悄然降临。

【向死而生,以身许国的金孔雀】

2016年11月12日,对于余旭来说,原本是个平凡的日子。一大早,她像往常一样来到驻地,准备参加当天的飞行训练。

和她一起执行任务的,还有另一位男飞行员。按照计划,他们驾驶两架歼-10战机,在天津武清上空进行例行训练科目。

上午9点45分,两架战机腾空而起,开始了各项训练动作。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寻常,却没有人知道,这竟成了余旭生命中最后一次飞行。

当战机做出格斗训练动作的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了,两架战机发生碰撞,余旭驾驶的战机失去控制。

千钧一发之际,余旭所在的主机与僚机组成员沉着应对,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余旭知道,战机已无法控制,必须紧急弹射逃生。

当时战机正处于居民区上空,如果就这样弹射,战机失控坠落极有可能造成地面人员伤亡。情况危急,容不得半点犹豫。

顾全大局,舍己为人,是军人的本色。作为一名飞行员,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余旭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果断控制战机冲出居民区,直到飞到空旷地带。此时,战机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再不跳伞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余旭和战友先后弹射。由于高度过低,弹射步骤又十分仓促,意外再次发生,余旭在弹射过程中,不慎撞到了战机的副翼。

巨大的冲击力,让她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时间。当地面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余旭的降落伞并没有完全打开,而她的身体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30岁,本该是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华。就在这个本该尽情闪耀的时刻,余旭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万千百姓的平安,这是她作为一名军人的无上荣光,也是她作为一名飞行员的无悔选择。英雄已逝,精神永存。余旭以身许国的感人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

4天后,空军授予余旭“革命烈士”称号。从那一刻起,“金孔雀”化作一道永恒的光芒,激励着一代代追梦的航空人。

11月18日,余旭的遗体从天津运回了家乡四川。漫长的送行路上,数万群众自发来到街头,以泪洗面。

3公里的道路,被数十万支菊花铺就,寄托着人们对英雄的哀思。11月20日,余旭的骨灰被安葬在四川广汉烈士陵园。

家乡父老、战友、学生……无数人怀着沉痛的心情,为这位“金孔雀”送行。大地之上,余旭曾留下灿烂的舞姿;天空之中,余旭曾展翅高飞,刷新着一个又一个荣耀。

如今,这只“金孔雀”虽然离去,但她矢志不渝的信念,飒爽英姿的风采,必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断飞翔。

【结语】

生如夏花,死若秋叶。在蓝天下,余旭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生命赞歌。

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道路上,还有千千万万个“余旭”在默默坚守、奉献青春。

【参考信源】

环球网 2016-11/12 《空军证实:空军歼-10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

中国军网 2016-11-21 《一“网”情深,他们用留言为英雄余旭送别》

央视新闻 2016年11月20日 《余旭烈士骨灰安葬入故乡烈士陵园》

0 阅读:46

墨寒雪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