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1950年,一名69岁的牛宝正老人,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
正因此,尘封多年的秘密也被揭开,原来,当年他竟是北平草岚子监狱的秘密“情报员”,化名“OX”!
如今,解放的曙光洒满神州大地,昔日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终于以一个革命英雄的真面目与老战友重逢。
那么, 在牛宝正老人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命运的转折】
1886年,牛宝正出生在清朝末年山东省无棣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那时的无棣县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牛宝正从小就跟随父亲在地主家放牛、种地,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尽管生活艰苦,但他天性淳朴善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少年的牛宝正常常仰望星空,梦想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机会终于在他24岁那年到来了。
一位远房表哥在县城当上了警察局的骑兵队长,在表哥的引荐下,身材高大的牛宝正也加入了警察局,成为一名骑兵。
骑兵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已属不易,牛宝正不怕吃苦,总是冲在巡逻的最前面,他为人正直,从不贪赃枉法,深得同事和百姓的信赖。
就这样,牛宝正兢兢业业地工作了16年,从一个普通骑兵成长为骑兵分队长,本以为,这样平静的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但命运却和牛宝正开了一个大玩笑。
1930年,无棣县爆发了军阀混战,警察局被卷入争斗,队伍很快瓦解,年过不惑的牛宝正再次失业,生活陷入困境,这一次,他决心离开家乡,去北平谋求新的生计。
然而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警察,在北平这个大都市,究竟能干些什么?朋友们劝他打消念头,但牛宝正心意已决,他卖掉了仅有的几亩薄田,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北漂的列车。
一个失业的中年人,在完全陌生的北平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这一去,又将经历怎样的人生转折?
【流浪中的曙光】
1931年的北平,正值军阀混战,城市满目疮痍,牛宝正和几个老乡挤在城南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每天东奔西走,寻找工作的机会。
他们曾在建筑工地扛过水泥,在街头餐馆端过盘子,甚至给人拉过黄包车,但无论做什么,都只能勉强糊口,根本无法安身立命。
就这样,牛宝正在北平辗转了两年,渐渐地失去了希望,他开始思念故乡,想要回到无棣县去种地,就在他准备收拾行囊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
原来,牛宝正在北平的一个老乡高继武,当上了宪兵队的侦缉队长,他听说牛宝正曾经当过警察,就主动找上门来,问他是否愿意去监狱当个看守。
牛宝正犹豫了,他本不想再干这一行,但高继武告诉他,监狱伙食好,工资高,还管住宿,这对牛宝正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经过再三考虑,牛宝正决定去试一试,高继武安排他去了北平西郊的草岚子监狱,这座监狱建在一片荒僻的山谷中,周围荒草丛生,与世隔绝,是国民党关押政治犯的秘密场所。
第一天上班时,牛宝正被告知,他将担任一名看守班长,负责看管关押在西区的犯人,典狱长特意叮嘱他,这些都是重点监管对象,大多是共产党员,务必要严加防范。
一天,牛宝正正在放风时,一个名叫杨献珍的犯人走到他跟前,问他是否愿意帮个小忙,原来是杨献珍的母亲病重,他想让牛宝正帮忙写封家信。
牛宝正虽然识字不多,但还是欣然应允,没想到,就是这封平凡的家书,改变了牛宝正的一生,它究竟意味着什么?牛宝正还不得而知。
那么,杨献珍为什么要请牛宝正写信?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一个普通看守,又怎么可能与这群特殊的犯人产生交集?
【策反】
杨献珍收到家信后,显得格外激动,他找到牛宝正,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从此,杨献珍经常主动找牛宝正聊天,话题从家常琐事慢慢转到了国家大事。
牛宝正起初还有些警惕,但杨献珍的见解独到,思维犀利,常常让他茅塞顿开,渐渐地,每天与杨献珍的交谈,成了牛宝正在单调的监狱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一天,杨献珍问起了牛宝正的家庭情况,牛宝正如实相告,自己出身贫苦,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母亲需要赡养。
得知牛宝正的家庭情况后,杨献珍便有了想法,谁会愿意一辈子当个穷人呢?因此杨献珍便趁机说服牛宝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牛宝正动心了。
儿时放牛时,地主家的公子哥骑着高头大马出游,自己却只能睡在牛棚里,当了警察,县太爷一句话就能把自己革职,这一切不都是因为自己穷吗?
看到牛宝正陷入沉思,杨献珍趁热打铁,向他讲述了共产党的主张,号召打倒地主资产阶级,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社会,牛宝正开始意识到,或许只有跟随共产党,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就这样,在杨献珍的引导下,牛宝正逐渐接受了革命的理想,他开始秘密为狱中的共产党人传递消息、送进书报。
1936年,中共北方局决定营救狱中的革命者,危急关头,是牛宝正利用职务之便,打开了监狱的大门,放走了杨献珍等十多位同志。
然而这一切很快就被发现了,牛宝正被捕入狱,面临死刑的威胁,在组织的帮助下,他侥幸逃脱,回到了山东的老家。
那么,革命取得了胜利,牛宝正在新中国又会有怎样的遭遇?他是否还能与昔日的战友相见?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是否还有人记得?
【被历史选中的普通人】
新中国成立后,曾受助于牛宝正的安子文、刘澜涛等老革命家们,发起了一场寻找恩人的行动,他们知道,在革命胜利的背后,有无数像牛宝正这样默默无闻却贡献卓著的普通人。
张学德受命前往山东寻访牛宝正,然而这谈何容易?当年的情报员如今籍贯不详,下落不明,找到他无异于大海捞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走访了无数村庄,翻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后,张学德终于在一群管制犯中发现了牛宝正的踪迹。
当年意气风发的警察骑兵,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阿公,在新社会竟沦为管制犯,着实令人唏嘘,但牛宝正对往事只字不提。
消息传来,昔日的狱中战友欢呼雀跃,纷纷落泪,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传奇般的英雄,竟是一位貌不惊人的普通老人。
1951年,牛宝正被接到北京,与老战友们重逢,曾经只能隔着铁窗互通声气的人,如今终于可以相拥而泣,诉说衷肠。
因牛宝正曾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于是被安置到北京公安局草岚子监狱做预审工作,享受干部行政十八级待遇,1954年11月,牛宝正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68岁。
【结语】
革命的胜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更离不开像牛宝正这样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的支持。
【参考信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年07月26日 《寻找秘密战线的功臣“OX”》
齐鲁网 2022-03-02 《寻找秘密战线的山东功臣“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