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郑振铎《欧行日记》(三)

国斌小说 2024-05-23 07:51:20

封面·甘肃境内的渭水

Athos号是一艘大型客轮,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邮轮。邮轮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传送邮件的航班,到达固定的港口,放下同时也收上来邮件,有如中国古代的的传驿。但一艘邮轮上也会有多出来的空间,故而也运载旅客,因为邮件的传接需要有效的衔接,所以采用了定期发班的模式,这样一来,邮轮这个词,又带有定期航班的意思。二战之后,民用航空业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航空的效率当然更高,因此有一部分邮件不通过缓慢的海上运输来传送。于是,船上多余出来更大的空间用以载客,毕竟海上航行缓慢而且枯燥,它便通过娱乐与餐饮来吸引旅客。所以邮轮就长成了我们今天的这个样子,人们乘坐邮轮并非为了到达异地旅游,而是为了在邮轮上享受奢华的生活。

郑振铎们乘坐的Athos号当然还只是艘邮轮兼客轮,即便是普通邮轮,即便他们乘坐的只是三等客舱,但条件也同样优厚。三等舱有很舒适的餐厅和很宽敞的甲板,四人间的舱房,有洗脸池,旁边还有浴室。甲板上有帆布椅与藤椅。伙食也很令人满意,《欧行日记》5月26日有一个记载如下:

二十四日(午)牛肉,鸡饭,鸡肉,苹果。

(夜)饭汤,牛肉,黄豆,香蕉。

二十五日(午)牛肉杂菜,小豆,猪肝,苹果。

(夜)黄豆汤,牛肉,茄子肉饼,杏仁葡萄干。

二十六日(午)冷盆(牛肉),鸡蛋,通心粉牛肉,杏仁葡萄干。

(夜)黄豆汤,绿菜泥,生菜鸡,布丁,苹果。

在21日的日记里面也写了:“六时,摇铃吃晚餐。一盆黄豆汤,一盆肉,一盆菜包杂肉,还有水果、咖啡,还有两瓶葡萄酒。”22日的记又说:“午饭在十点钟,吃的菜似乎比晚餐还好,一样果盆,一盆鸡蛋,一盆面和烧牛肉,再有水果咖啡。仍有两瓶酒,我们分一瓶给邻桌的军官们”。“四时吃茶,只有牛奶咖啡及面包。”我猜想,大概是一舱房一桌,三色菜,一到两色果,两瓶酒。上午餐和下午茶,以及晚餐,但没提到早餐,想是没有。

不过在二十二日,他与徐元度去参观头等舱,立马感到了阶级身份给自己带来的苦恼,说,“与元度上头等舱去看。不看则已,一看未免要茫然自失。原来我们自以为三等舱已经够好的了,不料与头等舱一比,却等于草舍之比皇宫。它们没有一件设备不完全:吃烟室、起坐室、餐室、儿童游戏室等等,卧室的布置也和最讲究的家庭差不多。如此旅行,真是胜于在家。”

不过我想,如果头等舱吃的也不过是牛肉黄豆汤一盆鸡蛋两瓶酒之类,其实三等舱与头等舱也没啥太大区别。

往日长江上的客轮,头等、二等舱有些不同。我多次搭乘“江渝”轮到重庆、奉节往返,唯一羡慕二等舱的是,它的前面有一片很宽敞的甲板,无遮无挡,是这艘江轮最好的观景台,走夔门,过神女峰,看九龙奔江,都有绝佳的视野。我不知道头等舱在江轮的什么地方,也许就在二等舱的甲板之后,驾驶舱的上方,要知道驾驶舱的视野应该是最好的,而头等舱居然比驾驶舱的视野还要好,那么问题是,能够进入头等舱的该是何种身份的人呢?

既然说到话头上,不妨也多扯一点。从前出门,最喜欢坐轮船,其次是火车,最后是长途汽车。皆因轮船空间大,可以上上下下,到处闲逛,不受拘束。最爱的是轮船二层楼梯拐角的那爿便利店,什么地方的小食品都可以见到,倘若大人给了零用钱,便是花在了这间小店里。尤其是轮船的伙食较地面上要便宜很多,分量也充足。有一年我们一行人从重庆回来,在重庆舍不得吃鱼,因为最贱的鲢子鱼在餐馆也要卖到6元钱一斤。川渝以上做餐馆,但凡鱼及猪肉牛肉之类,论斤售卖,称了一斤6元钱,完全做好,加上各种配菜食材佐料做工,端上桌来,便是6元钱。及待上了江渝轮,大个油炸鲢子鱼,怕不有两斤一条,每条一元,把我们吃了个油嘴滑舌,每餐一条,由重庆吃到武汉。

而坐火车,虽然较轮船快捷,但空间逼窄,活动不便,餐车饭蔬尤其昂贵,两人三个菜,便要花七八十元以上。所以当年列车到站,月台上满是卖各种食物的小摊,尤其烧鸡便宜,三五元即可得一肥大烧鸡,唯不足之处是太咸了一点。可能是为了保质,不让腐败的缘故才出此下策。而搭乘长途汽车,干脆就没得吃。现在高速有了服务区,价格比火车的餐车还要贵。

后来喜欢在车上拍照,这个顺序便彻底倒了过来,以长途大巴为首选,坐右边靠窗的位置最好。一路上都是风景,假如走国道则更好,直接拍到沿途乡村城市的生动场景,体验异地的生活情调。这是在景区不能够见到的风光,所以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话一点都没错。其次是铁路,不论普客高铁。因为铁路要翻山越岭,从前隧道技术特别耗费人力物力,所以一路架高。居高临下拍风景也非常便利,但进入城镇就不好拍了,路边的遮挡太多。至于轮船,除了如长江三峡这样的地方,两岸夹山,好看好拍之外,其他皆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唯见水天一色而已。

海船则更是如沧海一叶,举目四望,孤苦伶仃,海上一小黑丸而已,既不见山水风光,也不见过往轮船,甚至连前行的速度都难以感觉得到。这也是为什么远海轮船要配置更多的游乐项目的缘故,至少要吃得好,甲板上的各种闲适设施也得好,方能冲淡旅行中的寂寞之感。所以郑振铎的《欧行日记》,看他说到将要到达香港、西贡、新加坡,科伦坡,哪种渴盼的心情,真是太能共情了。

我这辈子乘坐海轮只有两次,一次是从青岛到上海,一次是从烟台到天津。尽管都是内海,但也觉得相当之无聊。假如把我扔到太平洋印度洋的邮轮上,岂非要寂寞到死?

0 阅读:5

国斌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