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期的曹操有几个特点:
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太祖少机警,有权数)
任性好侠、放荡不羁(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注释《孙子兵法》。
学业上毫无建树的曹操并不为当时的士大夫所称道(故世人未之奇也)
只有桥玄、何颙认为他不平凡。
桥玄是东汉名臣,性格刚强,不阿权贵,待人谦俭,屡历高官。
何颙在士族中名气更响,因与陈蕃、李膺相好,被宦官诬陷,逃亡汝南郡境内 (陈蕃、李膺之败,颙以与蕃、膺善,遂为宦官所陷,乃变姓名,亡匿汝南间。所至皆亲其豪桀,有声荆豫之域)
袁绍仰慕其名声,暗地里与他交往(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两人对曹操评价极高:
桥玄的评语: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何颙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成年后经司马防(司马懿他爹,曹家和司马家真是相爱相杀)举孝廉推荐当上了洛阳北都尉(相当于现在洛北分局的公安局长)
东汉高级官员编制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茂才,一个是孝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9e52c1d1371633e28fac7dd3b4ffc1e.png)
洛阳,东汉都城,皇亲贵戚聚居之地,一般人很难治理。
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小黄门蹇硕很受灵帝宠幸(硕壮健有武略,帝亲任之),他的叔父仰仗其权势,公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时期是宦官权势最盛的时候,曹操惹怒太监后居然毫发无伤,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他有一位好爷爷:曹腾。
曹腾在安帝时就但任黄门从官,一路迁至中常侍,大长秋,掌权三十多年,历事四帝,从未犯过错(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曹腾不仅不犯错,口风还很好。
当时士大夫和宦官的斗争十分激烈,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之前窦武和宦官的就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详见: 东汉党锢之变下部:太监与士大夫的巅峰之战
但是曹腾始终对士大夫保持尊重,在他手上推荐了众多名士: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
举一个事例:
蜀郡太守想贿赂他,结果送礼的人被益州刺史种暠查获,种暠上书奏告蜀郡太守,同时弹劾曹腾,请求将他交给廷尉问罪(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暠於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
桓帝宠幸宦官,没有怪罪曹腾(非其罪也)
按照太监的手段,接下来曹腾应该对种暠展开报复。
但曹腾并不计较,还称赞种暠是个能干的官吏(腾不以介意,常称叹暠,以为暠得事上之节。)
种暠后来当了司徒,对别人说:“今天成为三公,都是曹常侍的恩德!”(暠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
种暠在担任司徒前曾任使匈奴中郎将、让乌桓望风而降,随后转任度辽将军,摄伏羌胡及西域诸国,使边境安宁。种暠去世时,并、凉二州百姓闻讯,为之发哀,南匈奴亦举国哀痛。
曹腾不以政治立场待人,善待了种暠这种帝国大才,的确是太监里面的一股清流。
类似的事情,他还做了很多(腾之行事,皆此类也)
曹家将族子曹嵩过继给他后(养子嵩嗣,官至太尉),曹腾就一直护持曹家,为曹嵩、曹操提供了顶级保护伞。
曹腾此举为曹家开拓了众多人脉!
因为曹腾积攒下的厚德,曹操虽然出生太监世家,但也被当时的洛阳士大夫所接纳。否则一个宦官竖子的后人,怎么能和袁绍结为朋友,后来还能堂而皇之的参加关东联军!
曹腾之后又通过运作,让曹操的父亲曹嵩承袭了曹腾的费亭侯,靠买官当上了太尉。当然这个官职相当部分是靠花钱买来的,花了一亿万(一亿万是虚数,形容特别多的意思)。
曹家还有几位重臣:长水校尉曹炽,尚书令曹鼎!
长水校尉秩比二千石,是北军五校尉之一,掌宿卫禁兵,尚书令执掌尚书台,更是顶级大臣。
瞧瞧曹家这权势,一个曹腾,为曹家带给了多少官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1b42127601b97bb8a225c5da38bdff8.png)
三公、尚书台、禁军,曹家都有人!
正因为曹腾为曹家做出的极大贡献,到了魏明帝时,追尊其为高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
要是没有曹腾这种深厚背景,曹操这么任性,早就太监干掉了,碍于曹腾的面子,同时其父曹嵩又花钱打点,太监们决定不予以追究,但是曹操这个刺头暂时也不能留在洛阳,遂将他调去顿丘出任县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57911d4e38139bbacd6eb6ffb936926.jpg)
之后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再次受到牵连。
宋奇是谁呢?
皇后宋奇的哥哥,宋氏一门初始极其荣耀,父亲宋酆,被任命为执金吾,宋奇也被封为濦强侯。
曹家为了巩固权势,决定与宋家结姻(背后操控者也许就是曹腾),将长水校尉曹炽之女嫁给了宋奇,曹操本人也与宋奇相为挚友。
但是宋皇后居后宫正位却不得宠,后宫的宠妃一同诬陷她,中常侍王甫因为害死了宋皇后的姑姑,害怕获罪,于是也向灵帝进献谗言,灵帝不久就废了宋氏皇后的身份,打入冷宫,宋皇后忧伤过度病逝。宋奇也受到牵连,与父亲兄弟一同被诛杀,弃尸城外。
和宋家有亲戚关系的曹操毫发无伤,仅仅被免去官职,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等风头过后,曹嵩又把曹操调回了议郎(曹家能量真大)
可惜,曹嵩还是低估曹操的逆反之心。
曹操干出了一件当时惊世骇俗的大事:为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平反!
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
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
这个举动为曹家带来巨大的风险!
看看另一个上书的大臣是什么下场:
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昌太守曹鸾上书曰:“夫党人者,或耆年渊德,或衣冠英贤,皆宜股肱王室,左右大猷者也;而久被禁锢,辱在涂泥。谋反大逆尚蒙赦宥,党人何罪,独不开恕乎!所以灾异屡见,水旱荐臻,皆由于斯。宜加沛然,以副天心。”)
灵帝大怒,下令收监,在狱中拷打致死(帝省奏,大怒,即诏司隶、益州槛车收鸾,送槐里狱,掠杀之)
曹操你现在骂的奸邪之徒骂谁呢!
有没有想过这种鲁莽的做法会对自家家族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要不是曹腾在宦官圈里根子厚、人缘好,曹嵩又不断给太监们送钱,太监们早就要整治他了。
任性好侠、放荡不羁,形容此时的曹操相当贴切啊。这么玩下去,曹家迟早被他连累。
拯救曹家的,是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之乱。
在曹嵩的疏通下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
之前看的兵书起作用了,曹操表现非常亮眼,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因功迁济南相。
济南相任内,曹操开始了大规模的反腐行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07f6fd29b07332e5ef96804a39bda80.png)
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 没办法,灵帝开启卖官政策后,买卖的官员占到了整个编制的三分之二。上到三公级别的二千万钱,中到郡守的五百万钱,下到县令的三百万钱,只要出得起钱,官就是你的。具体可见这篇:黄巾起义上部:金融天才引发的大暴乱)
既然花了钱,肯定要想办法拿回来的,这是人性使然!
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看不惯,到职后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整个济南国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
曹操的另类表现让他在整个青州都出名了: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青州刺史很纠结;你曹家富,不缺钱,我们当这个官可是花大价钱从皇帝那买来的,不搞钱怎么填补亏空啊。但是曹操背景厚,弄死了太监的人,也毫发无伤。
怎么办呢?
祸水西引,青州大佬们走关系想尽办法终于把曹操“请”出了青州,到西边的兖州东郡去做太守(於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朝廷徵还其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9fbad3f1122997b7768e0818c4ec821.png)
曹操虽然被踢出青州了,但是在当地留下了极佳的口碑,为后来拿到那股核心军力埋下了伏笔。
面对腐败透顶的朝廷,曹操心灰意冷,这次他不再搞事,担心为家族带来,于是告归乡里隐居了(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久之,徵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但此时的曹操已经闯出了名声,黄巾之乱后,天下骚动,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找上了曹操(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
曹操写了封信拒绝了王芬:
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一般人干不了,霍光可以干是因为他具备了许多条件:
1、及至霍光受讬国之任,藉宗臣之位
霍光受到了武帝托国的重任。
2、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
宫内有上官太后的支持,朝廷上都是他的心腹同党。
3、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
昌邑王刘贺即位没多久,在大臣中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队伍
现在,各位只见到古人成功的容易,没有看清当前的困难。搞政变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的事情(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后来王芬果然事败自杀(芬等遂败)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曹操此时的政治敏感度已经十分成熟,很快,曹操不久再次入京,出任西园军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这事其实和凉州叛军有一定的关系。
咱们看看188年都发生哪些大事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cd384e94b2b2f5d2b03a51ef204402b.jpg)
很多事件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因为凉州叛乱有越演越烈之势,灵帝为了增加中央军的实力,组建了西园军,而曹嵩的罢免(夏四月,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太尉曹嵩罢)也让曹家在中央里失去了很大的势力(一个大家族在朝里是不能没人的),这些内外因素造成了曹操重新入京。
曹操也亲身经历了东汉末年那场惊心动魄、一波三折的大政变!
西园军在写东汉时介绍过,是当时中央最具战斗力的政府军,后来决定北中国归属的两个枭雄居然都出自西园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e0359ad637e2037cf962f22f9590179.png)
皇帝兼宦官集团:无上将军,灵帝;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助军右校尉,冯芳(冯芳是宦官曹节的女婿)
士大夫集团: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琼;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后入曹操集团,为荡寇将军)
何进嫡系:左校尉,夏牟(谏议大夫,何进被杀时,夏牟因与何进旧部分粮不均而被杀)
曹操凭借西园军的这段共事经验,后来得到袁绍相助在兖州立住了脚。
灵帝驾崩后,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
大将军何进想趁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但是何太后始终没有点头同意。何进遂采纳袁绍的建议,征召停留在河东郡的董卓率其部众进京,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
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少帝废为弘农王,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董卓比较重视曹操,要留他在洛阳做骁骑校尉(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
此时的曹操面临了一个关键抉择:是要保住官位还是做大汉的忠臣?
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曹操回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准备讨伐董卓,咱们之前介绍过,曹家是沛国谯县豪族,家族实力雄厚。
曹家、夏侯家联手出品了赫赫有名的八虎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6c147273caee36c30c49d36d8678e86.jpg)
曹真、曹休、夏侯尚要等曹丕时才大放光彩,先介绍下最初登场的几位。
曹仁:攻守兼备的名将,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 ,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曹洪:救命恩人,家中富有为曹操提供了强大财力,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
夏侯惇:镇守后方,军纪严明,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勇猛善战
夏侯渊:虎步关右的闪击战专家,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曹纯:虎豹骑统帅,骑兵战力曹营首屈一指,承父业,富於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好学问,敬爱学士,学士多归焉,由是为远近所称。年十八,为黄门侍郎。
尤其曹仁、夏侯惇、夏侯渊三人,后来都独当一面,成为藩镇大员,是曹操能够称霸汉末的一个重要原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912f0469b2f4864cdf1526859bfa020.png)
除了能力强,善于带兵作战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忠诚度!
举两个反例,
襄樊大战时,麋芳这些经久考验的老兄弟还是背叛了刘备。
大魏后期军神司马懿,帝国大才,曹家三代人都对他不薄,他又是怎么回报的呢?发动高平陵政变取代曹爽,开启了司马氏的夺权之路。
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外姓人总归不如血亲靠谱啊(当然,宗室也会内斗,但打来打去,还是自己家的)
189年12月,东郡太守桥瑁第一个竖起了大旗,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号召各地举兵讨董。
曹操得知后,赶到己吾招兵,当地豪族卫兹以家财资助曹操,使曹操顺利募得五千士兵。
卫兹在三国里不怎么出名,其实背景很厚,来头不小,曾举孝廉,先后被车骑将军何苗、司徒杨赐等召辟,在己吾素有威望。
在己吾曹操奠定了初期的班底,除了本家和夏侯家的几位主要骨干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惇、夏侯渊,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也在此时加盟曹操。
乐进,字文谦,东郡卫国县人。
曹操为了扩大队伍,将乐进遣回所属的东郡募兵,乐进顺利募得千多人,升任为军假司马(司马是低于校尉、都尉的武官,麾下满员时约千人,相当于团长,假司马主要是辅佐军司马管理军务,相当于副团长)
曹操之前在洛阳曾担任过西园军的典军校尉,练兵有一定经验,整训后曹操就带领这五千人马北上投奔了好友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
东汉有名的“八厨”之一,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
太祖、袁绍皆与邈友。
谁都没有想到,曾经友善的三位好友最后居然都分道扬镳,走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张邈此时担任陈留太守,在这场讨伐董卓的行动中是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反董的联军的主力都集中在酸枣,需要附近的陈留郡提供粮草供给。
介绍下反董联军的布置:
冀州方向:袁绍负责冀州牧韩馥屯邺县,河内郡太守王匡屯河内郡。
酸枣方向: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广陵郡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
豫州方向: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郡。
南阳方向:后将军袁术屯南阳郡鲁阳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6704b4dbd66382509d55e7aa6dba216.png)
这四个方向自北向南形成一线,对洛阳构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包围圈。
众人公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车骑将军,以此号令整个关东联军,袁绍表奏曹操行奋武将军。
联军的总指挥袁绍首先发动攻击,但是王匡在平阴渡口被牛辅大败。
酸枣方向的联军顿时吓得不敢动弹,虽然有共同的敌人,但是大家内心里都想让别人去打头阵,打赢了跟着上去蹿两脚,形势不利则龟缩不动,谁都不愿意早早就把本钱拼没了(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曹操的热情比较高,振臂高呼,要求联军主动出击,只有鲍信兄弟愿意陪他闯一闯,加上鲍氏兄弟的万余人,曹操手里才有了一支不满二万人的队伍。
他们的敌人是战力强悍的西凉军,为了汉室,曹操仍勇往直前,当真让人敬佩,虽然曹操后来架空了汉室,但咱们得承认,此时的曹操真的是汉室忠臣。
曹操率领这支人马从酸枣西进,前推到中牟县,本地豪族任峻、张奋率数百人投奔了曹操。
曹操这次的目标是哪呢?
敖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657c195d6cf7ce2e65a95cc2e2238ad.png)
敖仓附近有一条汴水,可以联结起北方的黄河水系和南方的淮河水系,各郡的物资通过这条河能很便捷地运来,从秦朝开始就在附近的敖山上修建了一处仓库,用来屯积粮食和军械。
占领敖仓,既可以解决后勤保障,同时也能威慑董卓,鼓舞联军。
董卓方面,防备此路的是西凉军中最会动脑打仗的徐荣。
徐荣主动放弃前沿中牟等据点,把重兵布防在成皋一带,在此以逸待劳。
曹操一路顺利西进,联军如入无人之境,慢慢开始放松了警备。结果在渡汴水时,遭到了凉州军的半渡而击,徐荣率凉州铁骑呼啸而来,联军的士兵多是新招募的,战场经验几乎空白,在骑兵的降维打击下,瞬时大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096e10f02039eafcb9adf8758d51132.png)
激战中,曹操失掉坐骑,而董军追袭甚急,曹洪见状跳下马来,把坐骑让给曹操(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
曹操推辞不受(太祖辞让),曹洪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之后又帮曹操寻到一只渡船,让他安然渡河(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曹洪即便后来无甚战功,但凭借这个救命功劳就坐稳了八虎骑的榜单。
汴水之战,曹操损失惨重,主力基本全部报销,两大盟友卫兹、鲍韬战死,自己和鲍信也都负了伤,回至酸枣,十数万联军照样喝酒吃肉,根本没人提讨伐董卓的事。
大败的曹操依然给出了致胜之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
依然没人搭理。
曹操很失望: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我替诸君感到耻辱啊!
这些关东领导根本不搭理,义兵?醒醒吧孟德,都乱世了,大汉就要完了,手里有兵才是王,你要去玩命,随便你,咱们可得保存实力。
曹操自幼被儒家思想洗脑,为党锢之祸上书,严惩宦官,黄巾乱时为朝廷效力,济南国打击腐败分子,董卓废帝他玩命讨伐,但是现实的铁拳让他终于明白,时代变了,他也要当乱世最强的人。
这次的汴水惨败,是曹操乱世起步的第一战,也是他人生中重要的分水岭。
但是手里的筹码已经打光了,只能再去招募新兵,去哪呢?
关键时刻,曹洪再度建功。
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洪是好友(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曹洪在陈温的协助下得庐江上甲二千人。
曹洪的功绩其实被很多人低估了,此时已是光杆司令的曹操,如果没有他拉来的生力军,又如何参与后来的中原大战?
丹阳太守周昕也为曹操募集了数千丹阳兵(初曹公兴义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众,得二千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
周昕为啥要帮他呢?
周昕曾辟太尉府举高第,随后当上了丹阳太守,曹操的父亲曹嵩之前通过买官当过一段时间的太尉,也可能,周昕当时入的就是曹嵩的太尉府。
丹阳兵战力之强悍,江东孙氏兄弟最有感触:好武习战,高尚气力,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之前大将军何进也曾派都尉毌丘毅诣去丹杨募兵。
总结下,曹操起兵后先是得到了本身就是豪族的本家及夏侯家相助,参加反董联军时卫兹给予了大量扶持,兵败后,曹洪、周昕又及时帮他募集了强悍的丹阳兵补充兵员。
而作为他一生劲敌的刘备,起步时的差距那是相当大了。
皇叔最后能三分天下,很不容易!很多时候,咱们除了比较个人能力外,他们所处的家族背景也不容忽视啊。
然而等曹操自扬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时候,形势再次巨变,联军内部已经打成一锅粥了!
曹腾同时在宦官和士大夫集团这一对死敌都有关系,这权势离谱到一定程度了 曹操应该也吃到了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接受为防止黄巾军和党锢士大夫合流(如果真合作了搞不好会如光武故事)解除党锢的建议的红利 没想到乐进资历这么老属于创业元老,不过因为功绩不足后世一直把他排到五子良将之末
曹腾曹公公
所以不是刘备不够英雄,刘备在曹操面前真的微不足道
可见诸葛之能,要玩就选地域模式。
曹操起兵,曹家和夏侯家支持最多。其次就是颍川集团。
玩原版三国志就知道了,董卓时期,曹操陈留去许昌能找到一大堆谋臣。刘备前期四处漂泊,感觉不缺良将就是缺了好的谋臣
就是逐鹿中原,此时长安没有存在感
就像一个集团,都是主心干骨在斗,没实力玩不了
谁给批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你在胡说八道啥,好好想好了再说,那他的青釭剑谁给的
主要是摸金校尉的成立[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