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的支持,开始动笔前,真的没想到三国系列会写到这个规模,第一部已经10万字,整体预估70万字左右。
我自己也惊呆了!
三国史第一部:官渡之战
能一直保持持续输出,有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回馈你们的支持和鼓励。
总的来说,三国系列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东汉系列已经动笔写了不少,其实这段历史很不好写,市面上出版的东汉史书籍不多就可以佐证。
但是咱们还是想挑战一下,看看能不能将图说系列的版图再扩大些?
这篇咱们要介绍东汉六大家族中的梁家。
和窦家一样,梁家也是名门望族。
梁家先祖有名的如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梁益耳、战国时期秦国卿大夫梁恪。到了梁统曾祖父梁桥时,他带着上千万钱财迁居到茂陵,平帝末年,梁延再次西迁,将家族迁到安定郡(统高祖父子都,自河东迁居北地,子都子桥,以资千万徙茂陵,至哀、平之末,归安定)
有雄厚的财力,显赫的身世,经凉州刺史举贤,梁延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安定郡郡司马。
梁家自此重新步入政坛。
更始军击败王莽后,梁延其子梁统开始出仕,补中郎将,担任酒泉太守。
整个凉州,就是窦、梁、隗这三大豪族说了算!
东汉豪族的底色显露无疑!
更始帝刘玄与赤眉军决战失败后,关中大乱,凉州各郡纷纷起兵拒守边境。
为形成合力,众人商议推举出一位盟主。梁统官居太守,又是名门世家,大家都推举梁统为统帅。
梁统坚决推辞:从前陈婴不接受王位,是因为家有年迈的母亲。如今我内有双亲,而且又没什么功德和才能,实在不配担此重任(昔陈婴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统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
这是场面话,凉州最大的豪强是谁,梁统清楚地很,他不愿为此得罪窦融。
于是众人重新推举窦融为河西大将军(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
梁统如此识时务,也让窦融十分敬重,窦、梁两家从此结成世代相好。
中原一番混战后,终于决出了最后的胜利者:光武帝刘秀。
窦融和梁统相商,认为蜀地公孙述和凉州隗嚣都不能成大器,于是主动归附刘秀(今称帝者数人,而洛阳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观符命而察人事,它姓殆未能当也。诸郡太守各有宾客,或同或异。融小心精详,遂决策东向)
看图最直接,刘秀的体量可以轻松碾压隗嚣、公孙述,无非是统一战争的时间长短而已,早归附早富贵!再晚可就赶不上二路汽车了!
在刘秀剿灭隗嚣的战争中,梁统和窦融出力甚多!(融乃与五郡太守共砥厉兵马,上疏请师期。兵征隗嚣。窦融率五郡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辆,与刘秀会于高平)
隗嚣被打败后,光武帝封梁统为成义侯,梁统的胞兄梁巡、堂弟梁腾同封为关内侯。
梁统和窦融一样,后来也被刘秀调出河西老巢,前往洛阳,拜太中大夫。
经典的权力结构图来了!
太中大夫连九卿都算不上,只是光禄卿下面的一员属官,刘秀对这帮凉州豪族防范之严可见一斑。
为了笼络梁统,安抚其心,刘秀安排其子儿子梁松娶了舞阳长公主刘义王。
史载梁松长得极帅无比,最得阴丽华喜欢,很快就升为虎贲中郎将(相当于中央警卫团团长)。
因为家传的缘故,梁松自幼博览群书,熟悉各种皇家礼仪,刘秀也经常咨询于他。在内廷,梁松一时风光无两(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与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宠幸莫比)
梁统后来被刘秀安排出任九江太守,失去父亲约束后,梁松越发恃宠而骄。
目中无人的他随后因为一件小事与六大家族之一的马家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成为梁家第一次大溃败的导火索。。。。。。
您写的确实很详细,不但有详实的史料、数据,还有分析,更新还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