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玩伴是皇帝、白手起家成大富翁,都比不上他更精彩的下半生!

高旭评历史 2023-08-08 11:39:01

这篇咱们讲六大家的马家。

马援的祖上用六个字形容,即高贵又不光彩。

先祖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裔,之后改为马姓(其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

西汉武帝朝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兄弟参与巫蛊之乱,武帝镇压太子党后,反过来对参与制造巫蛊之乱者严加惩处。马通兄弟铤而走险,企图刺杀武帝,被金日磾发现,马何罗兄弟宗族遂被诛杀(曾祖马通以功封为重合侯,坐兄马何罗反,被诛,故再也不显。)

马家遭此打击,一蹶不振。

但是马家毕竟是豪族,底子相当雄厚,到了马援之父马仲时,又当上了玄武司马(汉代主管宫城玄武门之官)

马援的三位兄长也都是二千石的大官!

尤其是马余,中垒校尉是北军八校尉之一,手握军权的他分量极重。

马援后来为啥有那么深刻的见识,家族的底蕴起了很大作用。

马况看着幼弟低头不语,又温和地安慰他: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马援十二岁时,父亲马仲去世。大哥马况负起教导之则,和咱们之前写的司马防是不是很像,豪族对教育是十分重视的!

马况教他学《齐诗》,马援却不愿拘泥于章句之间,居然想到边郡去耕作放牧(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

马况也没有责骂,相反夸奖自己的弟弟: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在兄长的运作下,马援刚成年就当上郡里的督邮。

相比皇叔,辛辛苦苦,提着脑袋在黄巾之乱中血拼,凭借战功才当上了中山安喜尉,竟然还被督邮看不上,以至于情绪失控,绑了督邮杖二百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

两汉越到后期,豪族与平民的差距越拉越大,曹魏推出九品中正制后,阶层彻底板结,门阀逐渐力压皇权。

马援有一次执行押送囚犯的任务。囚犯身有重罪,马援可怜他,私自将他放掉,自己则逃往北地郡(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

官得来容易,自然也不珍惜。

直到三年后天下大赦,马援才敢抛头露面,在当地畜养起牛羊来。马援的养殖场规模很大,牛马羊几千头,粮食数万斛。

一个愣头小子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白手起家能干出那么大事业?插播下,马援是扶风郡人。

有钱、有粮,马援自己就是当地的小豪族,不断有人从四方赶来依附他,很快手下就有了几百人(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

注意这个役字,这些人都是他的仆从!

马援带着这些人常游牧于陇汉之间,抒发自己的情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这句话也成为他人生最好的注解。

时间一久,马援就感到了枯燥: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赚钱没意思,古人最大的理想就是出相入将,咱得去干男人最有激情的事业!

马援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准备去长安闯闯。

他已经嗅到乱世的气息。

王莽改制失败后,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叛乱。为了扑灭战乱,王莽授意堂弟卫将军王林广招天下豪杰,在北地小有名气的马援被选拔为掾,同时直接推荐给王莽(王莽末,四方兵起,莽从弟卫将军林广招雄俊,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荐之于莽)

豪族、富商,身具两重身份的马援深得王莽欣赏,直接提拔当了二千石的太守(援为新成大尹)

王莽上台后,更改了许多制度,比如改太守为大尹。

可惜马援没干多久,王莽就被绿林军干掉,作为前朝旧臣,马援和三哥马员生怕被清算,于是逃到了凉州(难与援俱去郡,复避地凉州)

马援此时名气已经很大,到陇西后,为当地的大军阀隗嚣所器重,任命为绥德将军,直接参与决策定计(援因留西州,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

当时天下有三股大势力:刘秀、公孙述、隗嚣。

公孙述在蜀地称帝后,隗嚣一时有些举棋不定,派马援去探听虚实。

公孙述和马援是老乡,也是扶风郡人,自小就交情很好(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

相比马援,公孙述成名更早。

公孙述之父公孙仁担任河南都尉,公孙述补为清水县长(以父任为郎,后父仁为河南都尉,而述补清水长。)

豪族当官就跟玩似的。

公孙仁担心公孙述年少,派遣手下随他赴任。没多久,手下返回向公孙仁汇报:述非待教者也。

别担心,你儿子比你能耐呢。

后来太守因其很有能力,又让他分管五个县,公孙述继续表现优良,政事维护的很好,辖区没有奸盗之事(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具,政事修理,奸盗不发)

因为政绩突出,王莽调公孙述出任蜀郡太守,干的依旧有声有色(复有能名)

天下大乱后,公孙述先后击败南阳宗成的武装力量,同时将更始军的李宝、益州刺史张忠赶出了益州。

连续的胜利让公孙述飘了,对于老朋友马援,公孙述摆起皇帝的架子。

曾经的少年,一个还在别人手下当谋士,另一个已经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马援并没有认清这个事实,他还以为两人是平等的,见面定会握手言欢。

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彻底发飙。

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

在马援看来,公孙述就是摆架子、装X。

随后拒绝了公孙述的大将军之位,愤愤然回了凉州。

其实公孙述也没做错什么,作为皇帝自然要有皇家的礼仪,而且人家也给了你大将军的位置,你后来又是怎么对待小辈梁松的呢?还不是倚老卖老?

马援对隗嚣说:公孙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结交刘秀(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隗嚣没啥主见,于是让马援携带书信去洛阳见刘秀。

两人接下来的谈话十分有趣:

刘秀:你周旋于二帝之间,现在又来见我,不觉得惭愧嘛?

马援反驳到:当今世道,不只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如今我刚从公孙述那里过来,陛下怎么知道我是不是刺客奸人?(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

刘秀很淡定: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

马援被刘秀折服了:天下反复,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拿刘秀和刘邦比肩,的确让刘秀十分高兴(帝甚壮之)

而马援的这段对话也反映出他一直在选择明君,直到遇见刘秀,终于得偿所愿。

他终于有了建功立业、施展平生抱负的机会!

1 阅读: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