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开国后,对朝廷架构作了哪些重组?外臣要夺取皇权有多难!

高旭评历史 2023-08-07 11:18:00

接上篇:王莽篡汉和汉武帝有关嘛?本想限制丞相的权力的他,为何会培养出一个比丞相更强大的对手?

对于大司马这个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官职,刘秀作了全方位的肢解。

1、首先大司马的名字被改回汉朝初立时的太尉,同时不允许内朝的人担任大司马,切断了内廷的联系。

2、太尉分管监督九卿中的太常卿(掌礼仪祭祀)、光禄卿(内廷兵事)和卫尉卿(宫卫兵事)。实际上,卫尉、禁军将领的任命权仍然在皇帝这里。

3、太尉不再有军队调动权,主要分管军事方面的各项日常事务和军事官吏的考察与监督(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开战的决定权和将领的任命权全部收回刘秀手里,确保军权牢牢掌握在皇室。

不仅是大司马,连带丞相、御史大夫的权限也做了大范围的缩减。

司徒的权力:掌人民事,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管理每年的户口增减,以及各地郡国官吏的考察;此外分管太仆(主管皇帝车马和兵器制作)、廷尉(主管司法)和大鸿胪(诸侯及藩国事务)。

司空的权力:掌水土事,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管理大型工程,比如修堤(后面会写著名的黄河治理)、筑城等,这些都是花大钱的事务,等于朝廷的大半财权都到了司空这里。此外司空还分管宗正(皇族事务)、大司农(天下财政)、少府(皇室财政)。

很明显,原先属于丞相的大量权力都被司空分走了!

丞相也别难过,至少你的岗位编制还在,御使大夫连编制都被取消!

过去御使大夫是监察弹劾百官的,但现在监察弹劾权被分散到三公每个人的手上,各自监管。

这些措施根本目的只有一个:三公不可能像原来的大司马那样,杀出来一家独大的权臣。

在刘秀的各种防范措施下,外臣要夺取皇权是很难的!除非你自带外戚属性,像司马宣王这样,实属罕见。所以他不得不指洛水发誓,用他四朝元老、大魏军神、曹魏忠臣等标签做了一次巨大赌注!曹爽的势力太庞大了,只要留着,谁笑到最后就真不好说,必须迅速斩草除根!司马懿用自己人生终章书写了影响极其恶劣的一笔!自此永载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自秦并天下以来,皇位更迭除了王莽那次,全都是靠打下来的。谁都没想到夺取皇位,居然还可以这样玩!高平陵政变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司马懿为榜样,来践行其厚黑操作。

不仅如此,刘秀对三公防范甚严,不给“三公”封侯,降低“三公”的政治地位,时刻紧盯“三公”是否结党营私。

仔细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三公似乎都只有实施全权、监督权和低级别的人才推荐权。

那么朝廷的大政方针谁来提呢?

还是之前的尚书,到了刘秀一朝,他对尚书进行了扩大,变成了尚书台。

刘秀将西汉的主客曹分为南主客曹与北主客曹,加上西汉的尚书五曹,合为六曹(世祖承遵,后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六曹)

渐渐地,尚书台的权力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完善,逐渐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宰相府。尚书为皇帝出谋划策,起草政令,刘秀的很多命令都绕过三公,通过尚书颁发文件,直接下达给外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然政有不理,犹加谴责。尚书权力极重)

以致于后来三公想要参与国家大事的处理,必须加个“录尚书事”的头衔才行。

尚书貌似权力很大,但是刘秀又怎会不加控制。

首先尚书这帮人的级别就不高,此外大方向、重大决策、关键岗位的人选也是皇帝决定。

总结一句话:尚书只管具体实操,其它不许插手!

由此,朝廷大权再次转移到刘秀手里,但也带来一个问题。

刘秀太忙了!

过去五日一朝的皇帝那就是勤政的好皇帝,刘秀则达到了“每旦视朝,日仄乃罢”的地步。

到了明帝刘庄时,明显扛不住了,这也是他为啥要让兄弟刘苍帮忙分担的背后逻辑。明章之治(2):与皇帝共治天下,东汉唯一在朝辅政的藩王是谁?他喊出了超越时代的最强音:为善最乐!

此外,明帝选贤任能,提拔了一批能干的进入尚书台,最有名的就是东汉版的魏征钟离意。

钟离意为官多年,廉洁自律。交阯太守张恢贪赃枉法,被召回洛阳处死,他的家庭财产也被全部没收充公。不久,章帝下令将这批赃款赃物赐给群臣(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

轮到钟离意领这批珠宝的时候,他坚决不要。章帝感到奇怪,询问原因,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受着口渴的痛苦,也不喝盗泉之水,曾参情愿回车绕道,也要避开胜母的家门附近。他们这样做,都是因为厌恶这些地方的坏名声。你赐给我的这些珠宝都是不干净的赃款赃物,我确实不敢接受(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章帝不禁叹息:清乎尚书之言!

将他提拔为尚书仆射

明帝上台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又发生特大旱灾,但他依然要上马超大型基建:兴建北宫。

钟离意上书劝谏,试图劝阻明帝兴建宫室。

钟离意提出了灵魂六问:执政用权不节制吗?使用民力过度了吗?修建宫殿建筑太多了吗?女人、宦官掌权了吗?贿赂贪污盛行了吗?进谗言的小人得势了吗?(六事自责曰:“政不节邪?使人疾邪?宫室荣邪?女谒盛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

现在京师正在大修北宫,农民不能适时耕作。自古以来,忧患之事并不是宫室狭小,而是担心人民不安。微臣以为,应当暂且停止修建北宫宫殿,以顺应天心民意(窃见北宫大作,人失农时,此所谓宫室荣也。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人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天心)

臣意以匹夫之才,无有行能,久食重禄,擢备近臣,比受厚赐,喜惧相并,不胜愚戆征营,罪当万死。

明帝清醒了,他下令停止营建一切宫室,同时公开向公卿和百官承认自己的过失。

总体来说,刘庄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总揽权柄,权不借下。

但是如果后面的皇帝懒政,或者岁数小,无法行驶皇帝那庞大的权力时,怎么办呢?

权力的空白一定会有人填补,而这些人自然是离皇帝最近的人:外戚、宦官。

秦的三公九卿,汉的尚书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的内阁,清的军机处。

其目的都是分解臣下的权力,不让大臣权力集中。但是汉丞相、大司马的权力缩减,尚书台权势大了,隋唐拆解尚书台,权力反而集中于三省,明废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比以前丞相更甚。

历史幽默之处,就在此。

4 阅读:2216
评论列表
  • 2023-08-07 17:10

    制度是一步步完善的,后面的三省六部明显比宰相好多了,至于说内阁首辅权力比丞相大就是扯淡的,内阁首辅有权废立皇帝吗?

    阿桂 回复:
    所以这个相当于三权分立了,而且内阁属于皇帝秘书类型的官,权力是皇帝给的,他权力再大也没办法换皇帝的,不像以前,霍光可以直接换皇帝
    紫剑 回复:
    张居正自称是摄政
  • 2023-08-08 10:19

    曹丕:好像不是很难么!司马懿:就是,的确不难![笑着哭]

    心静则宁 回复:
    感谢曹操的举动吧。。。不然你们两个还想篡位呢?没有曹老板留下的基础。。
  • 2023-08-11 10:33

    [点赞][点赞][点赞]

  • 2023-08-07 13:45

    大国权力须集中,才能应急应变又有长远目标,才会统一安定!!!

  • 2023-08-07 19:10

    士族和宦官把权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