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话的出典,一般认为是《古事记》《日本书纪》以及各个地方国的《风土记》。如果不是为了研究或者特别感兴趣,不建议去阅读这些。一来语言古朴,二来有些文章是断片式的,读来不一定有趣。只是为了了解,那么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这本《日本神话》就够用了,毕竟它以通俗的语言基本讲清了日本神话的系统谱系,尤其是神代部分较为简明扼要。
日本神话有个历来为人争议的特点,即神话、历史不分家。按照保守观点,第26代继体天皇(或第33代推古天皇)之前的历史难称信史;即便再怎么往前推,包括神武天皇在内的前九代天皇的记录都不可考,因而神代后的“神话”特别呈现出杂糅的特征。比如神武天皇东征得到神明关注指引,这个说是神话也行,说是战争也未尝不可。
日本学者松前健在《日本神话论》中说:“依据文献资料对‘记纪’的故事进行过批判的津田左右吉指出,神代故事,即全部神代史,是朝廷少数贵族在六世纪中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根据‘由太阳神王子统治国土’这一理想编织成的,与作为‘纯粹民族信仰的产物’的‘神话’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看本书的前四章感觉较为明显,《神出高天原》(别天神、神世七代等)、《天津神》(三贵子等)、《国津神》(大国主等)、《现人神》(神武天皇等),一方面是从高天原(天界)向苇原中国(人界)及其他地区征战扩张的投影,另一方面则是由神话向历史逐渐重合的过程。像天孙入主苇原中国、天津神与国津神之间的争斗,就被认为是大和神系对出云神系的融和,也即反映出大和国对出云国的征战。伴随着这种融合,最终形成了串联起来的神谱。
等到了后来的《怨灵神》(菅原道真、平将门、早良亲王、崇德天皇)和《外来神》(宗教神明、安倍晴明、天草四郎等)的两章,已经到了信史的年代,神格、神性都不太凸显了。本书十三章,名为“神话”,其实天神、地祇、天皇、怨灵、宗教神明、民间供奉、土神、自然神、巫、妖、鬼、怪的内容与相关故事都在其中,像《草子物语》《民间神话》《百鬼夜行》《七福神》等内容,其民俗传说、民间文学色彩比较丰富——这也比较有趣味性,毕竟要只盯着神话原型和类型学看,比较累人。正如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访冥府,大和神话中伊邪那岐闯黄泉;贵州苗族讲九皋经过天神考验与天女喜结连理,大国主就能娶到素盏鸣尊的女儿须势理毗卖。
总体而言,本书还体现了日本神话的另一个特点:万物有灵,皆可成神。高天原“八百万神”并非浪得虚名。正如书中所言,在日本,有一个简单的鉴定神明的标准,那就是信仰:只要有一群坚定持久的信仰者,不论被信仰的是人、鬼、妖、物品,甚或是自然现象,都可以成为神明,得到参拜与祭祀。
本书的不足之处,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点:一,叙述固然通俗简明,但一些神话情节被删减,细节不足;二,日本神话中的神明,通常有多个名字,在前后叙述时,时用不同名称,前后贯连有所欠缺;三,由于神名的特殊性(想想那个天孙的全名:天迩岐志国迩岐志天津日高日子番能迩迩艺命),不敢保证所有名称准确无误,很可能存在衍字漏字,这点我无法一一查证;四,对于神名中的特殊字疏于解释,如“命”“卖”“势”等,本书总体注释都偏少;五,在信史阶段,人物、年代方面缺少明确时间标记,不利于总结记忆,甚至可能出现时间线错乱,如早良亲王一节;六,文字叙述与图注出现明显矛盾,典型如福禄寿和福老人一节;七,有些称呼和表述随意,前后不一致,疑存在疏漏。
本书最具戏剧性的情节,不在天津神,也不在国津神,而在于源赖光手下四天王之首的渡边纲。话说渡边纲曾与大妖酒吞童子的得力手下茨木童子大战于罗生门,斩断了其兵器。茨木童子遁逃后,幻化成一妖艳女子,勾引渡边纲遭识破,又被斩去右臂。后来茨木童子幻化成渡边纲的养母来探望,说要看看妖怪手臂,之后现出原形,夺走了手臂。
你以为就这?不,在民间传说中,除了茨木童子外,渡边纲这个猛人还先后遇到过九尾狐、桥姬、牛鬼等妖怪,每次都把人家右臂给砍了。然后每次这些妖怪都变成了渡边纲的老母,把右臂骗走了。
渡边纲的老母:我这形象这么吃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