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以后,社会的接触逐渐增多,对家庭的要求也就逐渐多样化

育儿档案 2022-07-28 17:33:15

孩子上学以后,同学校、社会的接触逐渐增多,对家庭的要求也就逐渐多样化。这种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有的则是两者兼而有之。对于合理的要求应该尽量满足,一时不能满足,也要讲清道理,取得孩子的谅解;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迁就满足,但同样要让孩子懂得不能满足的原因;对于既有合理成份又有不合理成份的要求,则要取其合理部分给予满足。

否则,就会使孩子感到你不可亲,渐渐同你疏远。例如有个初中生,唱歌、体育很好,学校要她参加歌咏队、乒兵队,经常早出晚归,父母很不高兴,但不是同学校联系,而是生硬地不许她再参加训练。这种不通情理的行为,极易引起子女的反感。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刚刚进人少年期的子女,由于开始形成独立人格,自尊感更强烈。

有些父母往往看不到子女的这种心理要求与变化,有意无意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其一:经常挪擒孩子的弱点。有的孩子天资不很聪明,学习成绩比较差,父母就骂他“笨蛋”,“天底下比你笨的人还有吗?”有的孩子动作比较迟钝,手脚不利索,父母又责怪他“呆得出奇”。这种挪擒和责怪,不但常使孩子感到自卑,失去前进的信心,而且还会造成他们同父母的对立。

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有的孩子过去犯过错误,经过教育,觉悟了,改正了,但父母还是用不信任的限光看待他。有个中学生念小学时偷过家里的钱,但近两年一直未犯,自己也有决心痛改。有一次,父母丢了钱,又怀疑是他偷的,而且一定要他老实讲出来,否则不给吃饭。当晚,孩子就出走,并留下一张“你们不相信我,我也不相信你们”的纸条。其三: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有时孩子看到父母辛苦,主动多干一些家务,父母见了不知情,遇到帮倒忙时,还要骂一顿。有时孩子某门功课大有进步,另一门功课有所退步,父母不表扬好的,却对不好的大加批评,使孩子觉得干好干坏、学好学坏一个样。自尊心是使人进步的一种动力,一旦受到严重损伤,进步就很困难了。凡事习惯于一个人说了算。孩子有了冤屈,不容申辩;稍作申辩,就横眉怒目,吓得孩子不敢作声。

在同子女的关系上,明明自己做错了事或错怪了孩子,就是不肯认账,更谈不上用适当的形式向子女表示歉意。子女对家庭大事发表看法,往往是粗暴打断,所谓“小人别管大人事”成为常用的口头禅。当然,人分长幼,要求子女尊重父辈,也属应当。但是,主义家庭毕竟不是封建旧家庭,父子母女之间是平等的,尤其是当子女有了独立意识以后,更应平等相待。子女对父母的尊重敬爱,不是建筑在压服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正确的言传身教自然产生。唯有心灵的沟通,才有感情的汇融,这实在是生活的常理。

0 阅读:8

育儿档案

简介:爱是一种本能,而会爱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