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月出门为挣钱,腊月回家为团圆;
身无养家千斤担,谁想他乡度流年;
上有高堂须尽孝,下有子女未成年;
待我了却肩上事,留守故乡渡余年。
今天正月初六,你是否已经奔波在了返程的路上?
事实上,大年初三就有一大波打工人往回赶,抢着开工了。
一个在深圳打工的湖北小伙,大年初四就和媳妇收拾行李往回赶,他们家到深圳足足1100公里。
交通部的数据显示,光是大年初四一天,全国就有3.08亿人在返程的路上了。
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每4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在路上!
最直接的就是武汉铁路局的数据:从初四到初七,每天的客流都在暴增,而且增幅都在10万人次以上。去北上广深的车票更是一票难求,铁路部门都加开了92列临时车。
很多人的提前返程,表面上说是为了避开返程高峰,但事实上是无奈之举!
01、 缺钱,扛不住压力
“家里一堆债要还”——房贷、孩子学费、老人看病钱,过年红包、请客吃饭又花了一大笔,兜里空了,得赶紧回去干活挣钱填窟窿。
“怕丢饭碗”——现在工作不好找,尤其工地、服务员这类活儿,老板随时能换人。回去晚了,岗位可能就被别人抢了,尤其是小厂子生意不稳定,保工作比啥都重要。
02、集体性焦虑,疫情后更“怕穷”
“回去晚了没工作”——短视频、朋友圈天天说“回去晚了没工作”,搞得人心慌慌,大家纷纷提前返岗。
“疫情后‘穷怕了’”——3年疫情让很多人知道“手停口停”的滋味,现在宁可少休息,也要保住饭碗,图个安心。
03、没保障,只能拼命干
“社保像摆设”——失业了没救济金,生病了医保报不了多少,工人一旦没收入,全家喝西北风,逼得人不敢歇。
“老板也难,压榨更狠”——传统行业(比如低端制造)利润薄,老板为了省钱,工资低、加班多,工人为了生存只能忍。
04、年味淡了,亲戚间相处又尴尬
“年味变淡了”——传统习俗越来越简化,很多人觉得过年没有了以前的氛围和乐趣,所以宁愿早点回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社交压力大”——过年期间,一些人面临各种灵魂拷问,比如工作、婚姻、收入等,这让他们想通过“提前返岗”来逃离。
对此,很多打工人也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今年太反常了,年初二就听不到放鞭炮的声音了,大家都在收拾东西准备走。
往年初六才开门的店,今年初三就开张了,这得多着急挣钱啊!
今年初三下午就出发了,十七个小时到广东,去年初六开了七十多个小时
去年创业失败,今年初三一大早就背着包出门了,主要是怕晚了工作不好找。
打工人提前返岗,抢着开工,根本原因是“穷”和“没安全感”。
说白了,是因为真的没钱了,要抢时间挣钱,与其说是对工作机会的珍惜,不如说是对生活的担忧。
但凡家里宽裕点,谁愿意把团圆饭吃成快餐?可现实就是如此,工作机会就像春运的火车票,谁先抢到谁就能占个座。
要解决这个问题,上面得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打工人的工资,完善社会基本福利,严格执行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