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受伤反安慰妈妈别担心,做到这3点,你家孩子也可以

大果小果妈妈 2019-09-11 21:36:12

点击右上角关注“大果小果妈妈”,每天分享育儿干货内容,解决爸妈育儿烦恼,让爸妈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文 | 大果小果妈妈

近日,人民日报微博上的一条“3岁萌娃擦伤自己擦药”的暖心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羡慕嫉妒,网友纷纷表示:好可爱,好懂事,好想生个这样的娃。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7月1日的时候,广东惠州3岁萌娃雷景翔不小心把小腿蹭伤了,不哭不闹自己一个人处理出血的伤口。

妈妈问他痛不痛,他痛到皱着眉也要安慰妈妈说:“不痛,忍一忍就可以了。”

妈妈问他需不需要帮忙,他说:“不需要,自己来就可以了。你好心疼我对不对……没事的,用消毒水擦一擦就可以了。”

末了,还不忘跟妈妈保证:“我下次会注意的。”

超暖心啊,才3岁就这么懂事,这么顾及妈妈感受的孩子,这么坚强的孩子,这么高情商的孩子,到底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从妈妈和孩子的互动中,我大概分析出了这么三点。

一、把孩子当“小大人”,培养孩子独立性

当3岁的雷景翔自己忍痛处理伤口的时候,妈妈心疼地问需不需要帮忙,孩子说自己来就可以了,然后妈妈就在一旁静静地给他递棉签打下手,没有说因为“孩子小”担心处理不好而包办代替。

此时,孩子就是个“小大人”模样,独立又勇敢。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习惯性地替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养成事事依赖的习惯,是养不出坚强独立的孩子的。

比如说,孩子想自己吃饭、想自己喝水、想帮爸爸妈妈扫地等等,家长怕孩子干不好,怕孩子捣乱,于是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

比如说,现在有很多孩子,摔跤了躺在地上哭,家长心疼得不得了,赶紧抱起来哄,说“都怪这个地,害我宝宝摔跤了,打死它”,还不忘用脚蹬两下。

这样做的坏处就是孩子下次摔倒了,也不会自己爬起来,而是等着家长来扶,而且会把摔跤归于外因,不会想是不是自己走太快了,自己没看路等等。

把孩子完全当孩子看,让孩子活在密不透风的保护下,孩子又怎么可能跨出独立的第一步,又怎么可能学会坚强,更为严重的是,日后可能做错事了,也会习惯性把责任推给他人,缺乏担当。

对策:

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犯错并不可怕,吃一堑长一智,正如杨澜所说,错误是成长中必然甚至可贵的一部分。孩子需要在不断试错中,学习成长,父母不过度干预,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二、给予孩子正面反馈,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

想起自己小时候,跟一群小伙伴玩游戏,结果不小心把手给弄脱臼了,当时痛得眼泪直流,但是更多的是害怕妈妈责怪。

哭着回家后,我妈第一句话就是“活该”,还用力在我脸上拧了一把,当时心里的难过早就超过了身体上的伤痛。到现在过去二十几年了,回想起来都跟前不久发生的事一样。

后来,我发现不止我的妈妈是这样的,很多孩子的妈妈也是这样,当孩子受伤后,第一句就是责怪“怎么这么不小心”“叫你不要动还动,活该”“又没叫你和他玩”……

这些话,可能妈妈们也不是有心的,就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但对孩子来说,就像刀子一样扎心,不管他是怎么受伤的,他心里更多的是担心和恐惧,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

此时,父母的反应和态度非常重要。

这点雷景翔妈妈就做得很好。

在孩子受伤后,她第一时间是关心询问孩子为什么受伤,然后再表达自己的关心和心疼,最后再嘱咐孩子以后要小心,受伤后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帮助他……从始至终语气都很平缓温柔,给予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反馈。

这才是孩子最初对抗困难的勇气来源。

对策:

我们作为父母,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积极给予正面的反馈,跟孩子站在同一边打败困难,而不是和困难站在一起来打败孩子。

三 、培养孩子同理心,提高孩子情商

同理心(Empathy)是个心理学概念,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入),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

这种共情能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为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会让人感到这个人情商很高,和他相处很舒服。

值得一提的是:

“同理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会夸一个人“情商高”,而不是说“这个人真有同理心”的原因。

就拿这个让网友忍不住惊呼“情商真高”的3岁萌娃来说。

自己受伤了不哭不闹(情绪自控能力);

问妈妈“你很心疼我对不对”(体会他人情绪和想法);

安慰妈妈不要担心(换位思考);

跟妈妈保证下次会注意的(耐心听妈妈嘱咐,宽慰妈妈)。

这个孩子给我们演绎的就是“同理心”。

那么,我们该怎么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提高孩子的情商呢?

3.1 )教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和“识别他人情绪”

“识别自己的情绪”

父母可以通过情绪卡片,教孩子识别“伤心”“高兴”等等各种情绪;此外可以通过孩子的表现来帮助孩子“说”出来,比如孩子哭的时候,你可以问“是因为痛吗?”等等,慢慢地孩子就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识别他人的情绪”

前提是孩子能识别自己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再教孩子“觉察、理解他人的情绪”。

比如,两孩子因为玩具打架了,都哭得不得了,这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你很想玩这个,没玩到你很不高兴是不是?但是他也很想玩也没有玩到,那你觉得他会高兴吗?”

通过孩子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这就是一种移情、换位,通过思考自己相似的经验去理解别人。

教会孩子处理情绪的办法

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比如大哭大闹、喜欢欺负人等等,都是因为情绪失控引起的。

所以,当孩子能够识别情绪的时候,就要教会他处理情绪的办法。

首先,父母切忌说教,比如“你不要干……”句式;而是交给孩子具体的方法,当坏情绪来了,立马能做到的。比如,教孩子数手指头,“从1数到10”,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和数的数字上,避免被负面情绪所控制。

当然一开始不能指望情商低的孩子立马做出来,需要反复练习,成为一种习惯。

3.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

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

孩子的自信,最主要来源于父母亲对孩子的正面评价。

所以建议父母亲可以多倾听和认可孩子,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注意这个优点或行为不该是孩子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质。

3.3)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乐观孩子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优点面,父母亲应常常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

比如,孩子碰到挫折时,爸妈不该说:“你怎么那么笨啊,这都不会”之类的消极打击的话,而该用:“这次对你来说,可能有点难了,你觉得下次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这样一来,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

不过,正向思维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所以,父母亲要想帮助孩子培养出乐观的正向思考习惯,平时就要多花点心思,不要嫌麻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四、情商培养的5个关键期,以及特定情境下的情商训练方法

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曾和团队对数百个家庭进行过长达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他认为孩子的情商培养有5个关键期,以及情商训练的3种特定情境。

4.1) 5个关键期

1.婴儿期,父母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想着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2.幼儿期,传说中“可怕的两岁”,孩子会有明确的自我概念,适合对孩子的挫败感和愤怒进行训练;给孩子简单的选择权,比如吃饭要小勺子还是大勺子。

3.幼童期,多让孩子和同伴玩耍,不过,这种相处模式最好是2人一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处理两人以上的人际关系。

4.少年期,孩子喜欢“随大流”,也不愿意什么都和父母说,但父母们应该放宽心,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过多的“关心”反而会适得其反。

5.青春期,家长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不要凡事亲力亲为、巨细无遗地帮孩子安排,更多的是陪伴和守候的角色,当孩子有问题请教时,再去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既能实现自主,又拥有一个坚实的后盾。

4.2 )3种特定情境情商训练方法

1. 赶时间的情况

比如,父母急着上班,孩子因为不想上学迟迟不出门,这个时候,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现在必须出门。然后,晚上再抽个时间好好跟孩子聊一聊。

2. 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

做情商训练,一对一进行效果是最好的。

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很容易因为七嘴八舌而干扰中断,影响效果。

3. 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

当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当务之急是纠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进行情商训练。情商训练是个持久的过程,只要平时和孩子良性的互动,并不会因为一次特例而前功尽弃。

父母需要长期实践,也需要根据孩子的表现不断优化策略。

最后,我们一起努力,愿我们都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我是两孩妈妈 - 果妈,一直从事教育行业,正面管教践行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及干货文,解决爸妈育儿烦恼,让爸妈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0 阅读:2

大果小果妈妈

简介: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解决爸妈育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