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让何进诛杀宦官使其两败俱伤自己独掌大权,拉开汉末大乱序幕

史海撷英 2024-03-12 11:19:41

何进、袁绍谋诛“十常侍”宦官集团,从此开启三国乱世,但这件事从头至尾都充满了蹊跷之处,被卷入这场权斗漩涡中的人都各怀鬼胎,遂使最终结果出乎意料。

汉灵帝刘宏有两个儿子:刘辩、刘协。刘辩是何皇后所生,刘协生母是王美人。何皇后的同父异母兄长就是大将军何进。何皇后美艳过人,独宠后宫,刘辩是嫡长子,汉灵帝却嫌弃他愚笨怯懦,不甚喜欢他,反而喜欢庶出的刘协,认为此儿聪明颖悟,想立他为太子。但刘辩母舅是大将军,大将军是军队中的最高职务,手握兵权,位尊爵显,汉灵帝刘宏有些忌惮何氏外戚势力,就一直没有正式册立太子。“初,何皇后生皇子辩,王贵人生皇子协。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然皇后有宠,且进又居重权,故久不决。”

西园八校尉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为分大将军何进之权,特设西园八校尉:小黄门(内侍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诸校尉皆受上军校尉蹇硕节制。汉灵帝刘宏自称无上将军,直接统领蹇硕。

刘宏设置“西园八校尉”,主要目的是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牵制位高权重的何进,所以在南北军之外建立了一支由自己直接掌控的武装力量。

刘辩、刘协,选谁当接班人?

随着“西园八校尉”的建立,刘宏另一个紧迫任务浮出水面,那就是选哪个儿子做接班人?

有了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拆分了何进的部分军权,刘宏开始着手为刘协继位做准备。

刘宏

然而,到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病重而崩,晏驾前向宦官蹇硕托孤,让他辅佐爱子刘协登上皇位。刘宏天真地以为西园八校尉的军队皆归蹇硕辖制,因此蹇硕有能力震慑何进,将自己心爱的庶子刘协抚上龙椅。但刘宏疏忽了一点,宦官是皇帝的家奴,其权势皆来自皇帝赐予,一旦宦官依附的皇帝不在了, 他们的能量瞬间就消弭殆尽,啥都不是了。

刘宏在位时,蹇硕势焰熏天,因为他的靠山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可刘宏驾崩了,蹇硕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蹇硕对刘宏忠心耿耿,他准备先下手干掉何进,然后扶持刘协登基称帝,不料被同伙出卖,遭何进反杀

蹇硕紧锣密鼓地策划除掉绊脚石何进,再将刘协抬上皇帝宝座。但“十常侍”宦官集团并非铁板一块,他的同伙——其他的宦官们急切需要投靠一个新主子。因为家奴无主就会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由此日夜惶恐不安,必须尽快找到新靠山。在当时的形势下,皇帝新丧,宫中最有权势的人莫过于何皇后,直接投靠她是一条安身立命的捷径,何必冒着巨大风险去拥立刘协?就算成功了,功劳也是蹇硕的,自己还不是以前那样的家奴,很难有啥大的改变。于是这伙人跑到何后、何进那里告密,毫不犹豫地出卖了蹇硕,何进联络中军校尉袁绍,两人迅速带兵进宫,反杀蹇硕,并将其死党全部诛灭。“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驰从儳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称疾不入。硕谋不行,皇子辩乃即位,何太后临朝,进与太傅袁隗辅政,录尚书事。”

至此何氏外戚大获全胜,何后之子刘辩顺利登基,是为汉少帝。有人认为,三国史应该从中平六年(189年)5月何进袭杀骞硕论起。

袁绍、何进谋诛宦官

诛杀蹇硕后,12岁的刘辩登基,何进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刘辩继位后,何太后临朝称制,何进独掌朝政大权,皇权、相权皆落到何氏手中,对于何进来说是一个完美的结果。

何进‍

除掉蹇硕后,何进的权力达于巅峰。但何进的谋主袁绍对此却并不满意,他不停地建议何进将宦官集团剿除殆尽,“进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硕图己,及秉朝政,阴规诛之。袁绍亦素有谋,因进亲客张津劝之曰:‘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进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虑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

袁绍的建议其实也不无道理,宦官是皇帝的家奴,是皇帝对付大臣的利器之一。如今何进虽已大获全胜,但“十常侍”集团剩余的宦官们已经紧紧围绕着何皇后和少帝刘辩周围,也就是与何进结为政治同盟了,既如此,袁绍为何还建议何进将宦官们一网打尽呢?袁绍的意思非常深狠——他想借此机会剪除少帝刘辩、何太后、何进的羽翼,试图架空皇权,壮大袁家势力。

但在东汉所有的大将军中,何进是最愚蠢的一个,他不明白袁绍的真实动机。何氏世代屠户,何进也是杀猪出身,靠妹妹得以发迹,虽然樊哙也是一介屠夫出身,但是人家毕竟经历过政治斗争和战争,可何进就不同了,这样一个屠户出身的粗人怎么能体会到士族集团的阴险呢?袁绍劝他屠尽宦官,就是清除掉皇室及外戚集团的家奴,间接清除掉大将军何进权力的基础。何进哪里明白这些,他以为贵族代表着传统道德名教,袁绍是在帮他铲除后患。“蹇硕疑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等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闭上阁,急捕诛之。’中常侍郭胜,进同郡人也。太后及进之贵幸,胜有力焉。故胜亲信何氏,遂共赵忠等议,不从硕计,而以其书示进。进乃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领其屯兵。袁绍复说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进甚然之,乃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遂与绍定筹策,而以其计白太后。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进难违太后意,且欲诛其放纵者。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而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又言:‘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疑以为然。中官在省闼者或数十年,封侯贵宠,胶固内外。进新当重任,素敬惮之,虽外收大名而内不能断,故事久不决。”

灵思何皇后

宦官们风闻何进、袁绍等人密谋诛除自己,纷纷跑到何太后那里哭哭啼啼,女人耳根子软,不禁起了护犊之心,她训诫兄长,说把自己的家奴杀光,以后使唤谁啊?一旦有变,谁给咱当耳目通风报信啊?何太后可不傻,她才不干自剪羽翼的傻事呢。

袁绍的馊主意,曹操判断必败

见何进受阻,袁绍等又给他出了个主意:“召集四方猛将提兵入京,以武力威胁何太后”。曹操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馊主意,他说:“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如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岂不知前门驱虎,后门迎狼吗?所以曹操认为何进必败。

八月之变有多惨烈? 大将军何进竟被一群阉竖所杀,为自己的愚蠢付出惨痛代价

袁绍的建议正对了何进的脾胃,他立刻密召并州刺史丁原、东郡太守桥瑁、并州牧董卓率军进京入卫。

中平六年(189年)7月,屯兵河东的董卓接到袁绍的召唤后,开始缓缓向洛阳进军。在古代,外军未奉诏书而擅自进京,形同谋反,主将是要被杀身灭族的。这次董卓进京性质却又不同,他一边行军一边上书:将士们对宦官之祸恨得咬牙切齿,所以不得不带领他们来洛阳讨逆了。“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卓得召,实时就道。并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溃癕虽痛,胜于内食。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人。今臣辄鸣钟鼓如雒阳,请收让等,以清奸秽。’”

何进确实有些蠢笨,对于董卓进京的初衷竟毫无疑心,对于袁绍、袁术等人的用意也不加防备。当听说董卓率凉州兵驻屯夕阳亭时,京师震动,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喧嚣尘上,何太后与宦官们都吓得魂不守舍,惶惶不可终日。

何太后令宫中的大、小中常侍、黄门停职回家待命,只留下十几个与何进关系较好的宦官在宫中。何进的蠢劲又犯了,此刻他满脑子都想着怎样逼妹妹何太后同意诛除宦官团伙,同时兄妹两又不至于彻底撕破脸。他见董卓兵临城下,居然改变邀请董卓前来的初衷,开始装善人,对留守宫中的宦官们说:“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

袁绍

袁绍再三劝何进动手诛灭宦官集团,何进始终不听。于是“绍又为书告诸州郡,诈宣进意,使捕案中官亲属。”何进想装好人,袁绍却用计把他推到了宦官们的对立面,宦官们得知亲属被何进下令抓捕,认为何进下一步就要灭掉自己,无不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事情就此激化,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在袁绍一再的劝说下,何进终于痛下决心,进宫面见妹妹何太后,极力说服太后与自己一起铲除祸乱朝纲的宦官集团。不料,宦官们很警觉,在宫内遍布耳目,对何进严密监视,有内侍躲在帐幔后偷听了何氏兄妹的密谈。张让、段珪等宦官头子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集合起群阉,手持刀枪闯入宫内,何进猝不及防,死于乱刀下,杀死何大将军后,张让等人挟持何太后,并紧闭宫门,矫诏任樊陵为司隶校尉,许相为河南尹,准备控制京畿。

袁绍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挑唆何进与宦官相互残杀,本来就是袁氏的谋划。现在事情突起变化,位高权重却无谋无勇的何进先被一伙宦官诛杀,更让袁绍等大喜过望——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0 阅读:45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