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海潮:从关税到人工成本,向外迁移是唯一选择

罗sir财话 2024-11-28 11:54:40

从生产国到消费国,这是一个不可逆转地趋势,尽管现在还没有轮到我们,但关税无疑加快了这一点。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我国供应链深度参与全球化的最大例证。同样的,伴随着2001年的时间节点开始,我们一步步成为了今天的“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意味着,我国如今已经能够生产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制成品,这也一举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每年都能够赚取巨额的外汇差,然后用于购买高精尖的设备、技术,进一步帮助我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原本,这个趋势至少还应该延续十年以上,尤其是以今天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供应链优势来看的话。

但随着欧美不断被叠加的关税来看,在本土建厂依赖供应链和价格优势的路径,在以后可能会越来越难。

中国企业只有出海,才能够规避关税,并带来这些消费国最想要的东西:在本土建厂,为当地带来工作机会,并创造税收。

为什么企业需要出海?

在国内建厂,绝对是第一优先级的选择。这里的员工特别听话,就算面对极低的薪资和不那么高的加班时长,也没有多少人会把抱怨付诸在行动上。

除此之外,国内的供应链也更紧密,总能够找到价格最优的上下游供应商,依赖货币贬值和对成本的极致压缩,可以在出口上获取绝对的优势。

在关税没有出现之前,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出海欲望,尤其是对制造业来说。

2017年的时候,我国仅仅只是美国第六大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国,从我国进口的整车数量在美国进口车中的占比甚至不足0.5%,即便如此,2018年特朗普还是对我国汽车加征了25%的关税。

拜登上台后,把这个关税从25%提高至100%。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018年特朗普提高的不仅仅是25%的汽车关税,还覆盖了服装、玩具、食品等一共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商品。

这一点乃至之后的欧盟关税,都是促使中国企业出海的最大动因。

在成本、关税的综合考量下,墨西哥首先是第一选择。

这源自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批准了《美墨加协定》,为墨西哥提供了每年260万辆小汽车出口的免税配额。

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打算在墨西哥本土建厂生产。

尽管墨西哥的工人工资要比国内略高,供应链也没有那么强,但综合换算下来,在墨西哥建厂的成本,甚至要比国内还便宜。

2023年初,比亚迪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在墨西哥建电动汽车工厂,上汽名爵、奇瑞也都有机会或已经在墨西哥建厂。

但2024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已经多次喊话称,要对来自墨西哥的中国汽车加征巨额关税。特朗普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迫使车企在美国当地建厂,雇佣美国的工人。

除了汽车产业,电子消费品也越来越多选择在越南建厂。

在美国对我国的包围网加强的背景下,苹果和比亚迪也在向越南转移。

去年8月,比亚迪公布了1.44亿美元的扩张投资,这笔投资将在越南首都河内的西北部,被认为将是苹果平板电脑的生产基地。

2022年,拜登实施了限制向我国出口尖端半导体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措施,这导致在国内生产最新产品变得困难。

根据摩根大通的分析,到2025年,苹果旗下的iPad和Apple Watch 的20%和AirPods的65%都将在越南生产。

而这,也就是明年的事情。

负责AirPods代工的立讯精密工业已经决定在越南北部追加3.3亿美元的投资,去年夏季还雇用了2万多名工人,工资也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越南,是中国企业出海潮的另一个首选地,尤其是在成本、利润等方面需要控制的情况下,越南无疑是最佳选择。

这里的营商环境相对确定,人力成本比国内更低,同时还没有高关税。

去年,越南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5%,达到288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增长了2倍,达到83亿美元,占比近三成。

随着欧美在关税上对我国呈包围趋势,同时又与越南保持着合作关税,这种格局也将推动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出海,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的衰落。

低端制造业衰落,一方面是因为关税不断叠加;另一方面也因为用工成本的增长,尽管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GDP的44%,但和越南等地相比,我们的用工成本依然比越南更高。

而越南,无疑是这一轮贸易摩擦里受益最大的一国。

最终,我们会发现企业出海潮不是顺势而为,而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尽管目前美国市场只占我国出口的不到20%,但美国市场依然无法被替代。原因就在于,只有美国可以允许贸易逆差,成为其他国家的顺差国。

2018年,当年美国市场只占我国出口的19%,但在顺差方面,却占到了92%。

今天东盟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但东盟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它们不可能不去考虑贸易顺差的问题,这也注定了如果我们要吃贸易顺差的差额,就必然需要依赖美国这样的消费国。

哪怕是欧盟,也很难接受高额的贸易顺差。

换言之,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都需要贸易平衡。当然,在特朗普的推动下,如今美国也越来越注重贸易逆差了。

企业出海的背景,源自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但这个趋势一旦开始了,就很难停下来。

因为经济总是在增长,出海的企业在海外尝到了甜头,也自然很难面对国内的用工环境。

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开始老龄化,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制造业工作,国内制造业的衰落,在一个长维度来看,也是必然的事情。

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企业出海是必然会发生的现象。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增长,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企业就会倾向于出海来降低制造成本,从而维持企业优势。

当年的美国、日本乃至韩国都是这样,他们一开始都是制造业强国,但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迈入发达国家,企业也纷纷出海寻找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

但今天国内企业出海,更大的动力或许还是关税。因为此时我们的人均GDP还只有1.4万美元左右,劳动力成本还不算太高,但在关税的叠加下,国内企业被迫提前出海。

这一经济进程的加快,最终也会迫使我们必须要将经济增长的重心从投资生产,转移到消费上面来。

否则,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就业机会。

一个企业的出海投资,就意味着一个企业的用工需求减少,在眼下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之下,这些还依然会困扰着我们。

出海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一轮的全球化已然到来,而我们能否抓住,未来几年至关重要。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2 阅读:137

罗sir财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