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北宋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之所以是宿敌,还要从幽云十六州说起。
所谓幽云十六州,是指中国北方以幽州和云州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地区。
幽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北方的门户,也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固有国土。
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却在五代时期落入契丹人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幽云十六州示意图
原来,在五代时期的后唐末年,大将石敬瑭见朝中出现皇权更替,便打算拥兵自立,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竟然当起了卖国贼,以割地、称臣、称儿为条件,请求契丹出兵相助。而石敬瑭所谓的割地,即是割让幽云十六州,他为了当皇帝,将如此重要的地区拱手送给外族,简直是丧心病狂。
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瑭登基称帝,建立后晋政权,之后他又联合契丹攻打后唐,最终将后唐消灭。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约定,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他的这一行为将会中原王朝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而北宋的灭亡,跟这件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宋的野望:收复幽云十六州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之后,对其进行了大开发,逐渐将其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可以说,有了幽云十六州的契丹,对中原王朝的影响力是相当强大的,从后晋开始,历经后汉和后周,无不生活在契丹人的阴影之下,他们想做什么事,都得先掂量一下契丹人会怎么想。
而中原王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行动也很早就开始了,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后世宗柴荣,他曾北伐辽国(后晋灭亡之后契丹改为辽国),一度收复三关三州共十七县,但可惜他英年早逝,北伐之事也被搁置。
赵匡胤
柴荣驾崩后没多久,大将赵匡胤就来了个黄袍加身,从他儿子柴宗训手上夺取了江山,建立了北宋王朝。
之后,赵匡胤南征北战,逐渐结束了五代时期的纷争,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让北宋成为一个强大的王朝。
然而,历史上北宋算不上一个大一统王朝,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莫过于幽云十六州并不在其版图之列。因此,北宋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因为他暴露在契丹人的铁骑之下,只要契丹人愿意,随时可以南下中原,而没有任何阻碍。赵匡胤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一直都将辽国作为征讨的目标,只可惜他还未付诸实践,就早早驾崩了。
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之后,深知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于是数次发起北伐,但毫无例外遭遇失败,他本人还差点驾崩在契丹人手上。
为了消灭辽国,夺回幽云十六州,北宋时期诞生了不少英雄人物,最著名的莫过于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他们长期与契丹作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充分展示出了北宋臣民收复失地的决心和毅力。但是,与辽国的战争对北宋其实是不利的,因为辽国占据着地理优势,而且国力也不差,北宋想要战胜它实在太难,再加上宋朝建立后过度“吸取教训”,崇文抑武,以文驭武,甚至要武将按照阵图作战,自然很难打胜仗了。反而是辽国攻打北宋却变得很容易。这一点,北宋皇帝都是有深刻认识的,到了宋真宗时期,北宋为了自保,便与辽国达成了著名的“澶渊之盟”,约定宋辽是兄弟国家,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其实等同于纳贡)。
自那之后,北宋与辽国维持了近百年和平,双方都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北宋,其经济发展很迅速,在当时位居世界首位。并且,没了辽国的掣肘,北宋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西夏,只不过宋军实在不争气,不但没有消灭西夏,还让西夏逐渐做大,而且被西夏夺走了不少国土。
北宋形势图
可见,北宋连西夏都消灭不了,又怎么消灭得了强大得多的辽国呢?所以,澶渊之盟的意义就很容易理解了,它将辽国从敌人变成兄弟、朋友,保障了北宋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时间,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既然北宋与辽国实现和平了,是不是就忘记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呢?答案当然不是的,北宋自始至终都以收复幽云十六州作为目标,与辽国达成议和,也不过是为自身发展争取时间,等有一天自身强大了,时机也合适了,还是要继续攻打辽国的。只不过,北宋这一等,就是一百年,直到宋徽宗时期,才等到消灭辽国的机会。
在北宋等待的这一百年时间里,辽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北方另外一个民族的快速崛起,北宋终于看到了曙光。
错误的决策:联金灭辽自澶渊之盟达成后,辽国也走向鼎盛时期,但很快其内部斗争就开始了,围绕皇权展开了激烈争夺,这直接导致了辽国国力的下降,以及对周边邻居的忽视。
当时,有一个叫女真的民族,原本生活在东北以北地区,这个民族以打猎为生,生活方式比较原始。契丹人占据东北之后,也征服了女真,女真长期以来都生活在契丹人的奴役之下,十分悲惨。为了统治女真部落,契丹将一部分女真编入契丹户籍,这部分称之为“熟女真”,而那些没有被编入契丹户籍的女真部落,则称之为“生女真”。
完颜阿骨打
政和二年(1112年),辽国天祚帝召集女真各部落酋长来朝,宴会期间他要求各女真酋长跳舞助兴,所有女真酋长都碍于天祚帝的淫威而屈从,只有“生女真”完颜部的酋长完颜阿骨打不肯。“二月丁酉,如春州,幸混同江钩鱼,界外生女直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适遇适遇‘头鱼宴’,酒半酣,上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独阿骨打辞以不能,谕之再三,终不从。他日,上密谓枢密使萧奉先曰:‘前日之燕,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可以边事诛之。否则,必贻后患。’奉先曰:‘粗人不知礼义,无大过而杀之,恐伤向化之心。假有异志,又何能为?’其弟吴乞买、粘罕、胡舍等尝从猎,能呼鹿、刺虎、搏熊。上喜,辄加官爵。”当时,天祚帝并没有责备完颜阿骨打,但完颜阿骨打为此感到羞辱,便产生了造反之意。
当年九月,完颜阿骨打开始征服其他女真部族,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政和四年(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视为大的威胁,但他派去镇压女真的军队全部被完颜阿骨打击败,这让他十分惊讶,但依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政和五年(1115年),天祚帝为了尽快解决女真问题,便率领大军御驾亲征,但所到之处都被完颜阿骨打击败。而就在战争进行之时,契丹皇族内部却爆发了叛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起兵造反,虽然叛乱很快被平定,但辽国也因此分裂。同年,完颜阿骨打宣布称帝,建国号为大金,一般称作金国,不久后他就率领金军攻下辽国黄龙府,辽国因此受到严重打击。
随着辽国统治力逐渐下降,趁机作乱者也越来越多,比如原渤海国皇族后裔高永昌就拥兵自立,这给了辽朝以沉重打击。
而就在金国不断攻城掠地之时,北宋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宋徽宗认为辽国必亡无疑,正是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好机会,便决定跟金国联合攻辽。
赵佶
事实上,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的时候,宋徽宗就开始跟完颜阿骨打联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那一年宋徽宗派遣大宦官童贯出使辽国,考察辽国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辽国遇到了一个叫马植的燕地人,他告诉童贯:“女真恨辽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
童贯回去之后,将这件事告诉宋徽宗,宋徽宗虽不理朝政,但好大喜功,认为如果能在自己手上收复幽云十六州,那必定名垂青史,便派人与完颜阿骨打联络,得到了完颜阿骨打的积极回应。之后,宋金之间不断相互派遣使者,关系越来越好,而随着金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宋徽宗终于下定决心,于重和元年(1118年)以买马的名义,派遣使者经辽国领地前往金国,向完颜阿骨打口头许诺合击辽朝。
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派遣投奔北宋的马植(当时已改名赵良嗣)出使金国,与完颜阿骨打达成了“海上之盟”,约定两国联合击辽,金国帮助北宋收回幽云十六州,北宋则将原本给辽国的岁币给金国。
“海上之盟”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因为宋徽宗罔顾事实,全凭个人主观臆断决策,以及蔡京、童贯等人的阿谀奉承,让宋徽宗失去了理性判断。当时,有不少大臣站出来反对,但因为朝堂早已被奸臣把持,所以反对的声音很快被浇灭,于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就这样诞生了。之所以说这是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辽国虽然依然占据幽云十六州,但已经与北宋维持了百余年和平,不能算作北宋的强大威胁,而新崛起的女真则更具侵略性,辽国实际上已成为捍卫宋境的屏障。如果北宋联合金国消灭辽国,那北宋将与金国成为邻居,被侵略的可能性要远大于与辽国当邻居。
韩昉
宋徽宗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辽国意识到了,海上之盟达成后,北宋开始整兵备战,辽国猜测宋金可能结盟,于是派遣肖客、韩昉作为使者出使北宋。
当时,韩昉告诉宋徽宗,辽国如果灭亡,北宋将唇亡齿寒,金国狼子野心,定会攻宋,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他还代表辽国皇帝向宋徽宗纳表称臣,但在童贯、蔡京等人的干涉之下,宋徽宗并未改变心意。
刚好那时候高丽使者也在北宋,使者回去之后,将事情告诉高丽国王,高丽国王认为,北宋与辽国既是兄弟之国,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灭辽后北宋将面临更大的问题。于是,高丽国王就给宋徽宗上表一封,劝宋徽宗不要与金国结盟,惹得宋徽宗很不高兴,执意要攻辽。高丽国王无奈,便暗中派人与金国联诺以示友好,辽国灭亡之后,高丽国王还主动向金国称臣。
北宋形势图
高丽国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金国迟早要攻打北宋,北宋也早已腐败透顶,根本不是金国的对手。高丽作为北宋的藩属国,与其等到北宋被金国取代,不如早点投靠金国,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小小的高丽国王尚且将形势看得如此透彻,宋徽宗却浑浑噩噩,非要联金灭辽,完全不考虑后果,这是对国家、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
联金灭辽的惨烈后果按照海上之盟的约定,金国将攻打辽中京大定府,而北宋则攻打辽燕京。
金军在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将辽朝按在地上摩擦,基本上没打过败仗,攻城掠地如同游戏一般,很快就夺取了辽朝大半国土,也顺利夺取了辽中京。
然而,北宋竟然打不赢遭受两面夹击的辽国,跟金军的表现大相径庭,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海上之盟达成后,宋徽宗在全国开展了战争总动员,将最精锐的二十万士兵召集起来,给他们充足的粮草,让他们攻打燕京。
童贯
在主将人选这个问题上,宋徽宗也是十分草率的,他没有选择能征惯战的将领,而是让亲信宦官童贯成为了主将,这主要得益于之前童贯平定了方腊之乱。实际上,在平定方腊的战争中,童贯确实展示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面对的是不正规的农民军,并不能说明他能胜任征辽主将这个职务。
在童贯的率领下,北宋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征了,宋徽宗本以为战争会很顺利,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哭笑不得。
童贯抵达燕京之后,两次下令攻城,却两次被辽国的残兵败将打败,而且自身损失惨重,还没等宋军发起第三次进攻,金军就赶来了,并且一鼓作气将燕京攻克了。
北宋之所以攻打燕京失败,一方面是因为童贯的指挥水平有限,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宋军早已腐败,缺乏战斗力,即便是最精锐的士兵,也不是辽国残兵败将的对手。
由于宋军无能,没有攻下燕京,所以灭辽之事其实是金国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北宋并没有给金国什么实质性帮助,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帮助的话,那就是北宋没有帮助辽国对抗金国,而是与金国结盟,仅此而已。
赵佶
因为这件事,宋徽宗脸上有些挂不住,便暂时剥夺了童贯的兵权,让其回家养老。
说归说,闹归闹,该要的土地还得要,宋徽宗舔着脸派人去见完颜阿骨打,询问幽云十六州何时还给北宋。完颜阿骨打倒是厚道,没有因为北宋功劳小而拒绝,而是说可以协商。
当时,金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一块地也不能被北宋,但完颜阿骨打力排众议,决定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六州之地还给宋朝,由于北宋没攻下燕京,话语权自然就少些,所以宋徽宗只得答应。
但是,等宋徽宗派人去接受六州的时候,却发现到处是断壁残垣,很难看到一个百姓,等于是北宋得到不过是一座座空城。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完颜阿骨打为了安抚反对者,就出了个折中的主意,让这些人到还给北宋的六州去烧杀抢掠,将人口全部掳走当了奴隶。一直到宣和六年(1124年),北宋才完全接收了六州之地,宋徽宗在此设置燕山府路,但实际上能够统治的百姓屈指可数,几乎形同虚设。
在得到六州之地后,宋徽宗感到很高兴,认为自己达到了前人没有达到的高度,便开始沾沾自喜,一副天下舍我其谁的样子。
然而,宋徽宗不知道的是,一场危机正在向宋朝袭来,而这场危机的制造者,恰恰是曾经的盟友金国。
完颜阿骨打
事实上,完颜阿骨打对北宋还是很友好的,因为他知道北宋作为庞然大物,在无形中牵扯着辽国,如果没有北宋的存在,他是很难消灭辽国的。所以,完颜阿骨打在世之时,对宋徽宗还比较客气,并且他在宣和五年(1123年)晏驾前留下遗言,让子孙后代不要攻打北宋。
完颜阿骨打的弟弟金太宗完颜晟继位之后,起初对北宋还比较客气,他遵照哥哥的承诺,将该给北宋的土地都给了,并且他还派人与北宋联络感情,维护同盟关系。
但实际上,完颜晟跟完颜阿骨打很不一样,他充满了野心,对北宋虎视眈眈,他之所以交还六州给北宋,实际上只是为了稳住北宋,为战争争取时间,因为当时金国并未完全肃清国内的辽国残余势力,还不能分兵攻宋。
而在金国国内,跟金太宗对北宋态度相同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掌握军权的室成员完颜宗翰和完颜阿骨打的次子完颜宗望,这两人都是狂热的战争分子,且对北宋不怎么友好;还有那些投靠金国的前辽官员,他们痛恨北宋背弃盟约,所以极力劝说金太宗攻宋。
宣和七年(1125年),金太宗基本肃清了前辽残余势力,开始筹划攻宋事宜,第二年他就派遣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率大军攻打北宋。
由于北宋毫无防备,军队战斗力也不行,所以金军进入中原后一马平川,两次围困开封,直至靖康二年(1127年)攻克开封,靖康之变爆发,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及皇子、后妃、文武大臣、男女百姓等十万人成为金军俘虏。
以靖康之变作为标志,北宋就此灭亡,而这一惨痛后果是联金灭辽直接造成的,而联金灭辽的导火索则是幽云十六州。
所以,为了夺取幽云十六州,中原王朝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这才将幽云十六州收回,距离其被契丹占领,已经过去四百余年了。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