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朱镕基大力反腐,被人告到中央,江泽民:党就是你的后盾

金不拉毛抱抱 2025-03-20 10:45:04

1998年3月19号,朱镕基成了咱们国家的国务院总理。他一上任,那出场表现,真的让老百姓心里头热乎乎的,大家都使劲鼓掌叫好。而且啊,他一直以来都没辜负大家的期望。

朱镕基刚上任,就马上动手干实事,他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方向:一条主线是保障稳定,三个方面得落实到位,还有五大改革要推进。而他最看重的工作,就是让科技和教育来带动国家发展,也就是“科教兴国”。

要想国家昌盛,就得打击贪污腐败,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看得特别重。有这么一位干部,人们称他为“硬骨头领导”,他一心为百姓说话,对那些坏事深恶痛绝。

在打击腐败的行动里,缩减部门和人员是个关键步骤。有人骂他乱用权力,可无论面临多大的阻力,他都铁了心要把这事办成。

有人把事情反映到了江泽民同志那里,没想到江泽民同志却亲切地拍了拍朱镕基的肩,对他说:“党组织就是你最坚强的支持者!”

【“铁面”朱镕基】

可能因为爸妈走得早,他从小就养成了自强不息的个性,一直如此。1947年,朱镕基考进了清华,学的是电机制造。但这哥们儿可不是个老实待着的料,他积极投身学生活动,21岁那年,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52年那会儿,朱镕基从东北工业部调到了国家计委。但后来因为整风运动,他不得不离开原先的岗位,吃了不少苦头。一直熬到了1979年,他才又回到国家计委,先后当过处长、副局长,还做过国家经委委员、副主任,并兼任党组副书记。

看看历史,就能明白国家为啥兴衰更替。瞅瞅别人,就能懂得自己哪儿做得好哪儿做得差。不少曾经牛气冲天的王朝,都是因为贪污腐败,最后垮掉了。这些惨痛的教训,让聪明的领导人在反腐倡廉上下了大功夫,他们一直在找管用的防腐办法,还真找到了不少。

那时候,上海有不少人喜欢请客送礼,用公款吃喝,朱镕基一当上领导,就立刻着手整顿,严管全市1000多名干部的廉洁问题,使得这类事情大大减少。朱镕基强调:只有当这些干部都做到廉洁自律,才能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股廉洁的风气。

朱镕基对那些做事马虎、拖拖拉拉,还不切实际的官僚做派,真的是恨得牙痒痒。记得有一次,他去一家老牌子的工厂看看情况,结果一看,产品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效益也是一落千丈。更让他生气的是,管这个厂的局长,都好几个月没来过工厂了。这让朱镕基火冒三丈。

他对此事大加指责:都当局长了,自己管的工厂都快撑不住了还不现身,责任心究竟跑哪儿去了?接着,他吩咐手下赶紧把局长找来,自己也要出手一块解决企业眼下碰上的棘手问题。

他特别看重实地调研,喜欢通过深入走访了解情况后再想办法应对。开会听汇报时,他铁了心要下属给出精确数字,稍有差池,定会遭他一顿狠批。这既是因为朱镕基工作一丝不苟,也是因为他坚持实事求是,凡事都得拿数据来说话。

朱镕基在上海搞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真的挺吸引人的。他减少了政府管制,让企业能够自由发展;优化了投资条件,让更多外资愿意进来;还全力推动了浦东的开发,敢于尝试新事物。他思想开放,做事果断,带着上海渡过了难关,因此在上海官场和老百姓心里,都赢得了不少好评。

腐败就像是社会里的一大害,全球各地都不少见。有的地方的领导,还有部门里的一些头头,他们生活奢靡,滥用权力为自己捞好处,搞贪污受贿那一套。法律对他们来说就像摆设,想不遵守就不遵守,执法时也是看人下菜碟,不公平得很。他们为了私利,甚至可以歪曲法律,胡来一气。

随意加收费用,胡乱开罚款单;有的公职人员玩忽职守,捏造数据,对上欺骗对下隐瞒;部分基层领导行为蛮横,霸道行事,压制百姓。

朱镕基对腐败行为恨之入骨,在打击腐败的路上,他吸取了历史的教训,这对推进廉洁工作特别管用。

1998年10月24号那天,他去广东省黄埔海关看了看,看到走私和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就认真地告诉大家:

走私的危害可大了,不光经济上受损失,对我们党、政府、军队的廉洁风气都是个大打击。要是这股歪风邪气越刮越猛,咱们政权都有可能不保,共产党也可能变味,这可不是吓唬人啊。

朱镕基觉得,廉洁建设这事儿得摆在头一位,绝对不能忽视。这对党来说,关乎能不能活下去;对国家来说,关乎未来的路怎么走;对经济来说,关乎能不能繁荣发展;对老百姓来说,关乎切身利益能不能得到保障。

朱镕基着重指出,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得树立起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心里得时刻装着,咱是老百姓的服务员,得琢磨着怎么给大伙儿多干点实事,给国家多出一份力。别整天光惦记着自个儿收入多少,官职大不大。

朱镕基关于廉政建设的理念很有深度,影响广泛,给现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击腐败提供了不少宝贵思路。

推广廉洁观念是夯实反腐败工作的根基,发展经济是提速廉政建设的有效方法,改变干部工作态度是推进廉政行动的关键步骤,加强民众监督力量是推动廉政进程的重要法宝,完善防腐体系是给廉政建设加上的一道坚固防线。

朱镕基曾严肃认真地告诉大家:“执政党的风气,那可是关乎能不能活下去的大事。”他强调,必须严厉打击腐败,打造清明的政治环境,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守的明确政治态度。反腐倡廉,这既是党内的共识,也是老百姓的期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大家都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作用力可不小,家里头的氛围啊,真的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人的脾气秉性产生很大影响。

朱镕基是1928年在长沙出生的,他家里挺有文化氛围。他的外祖父余肇康,以前是个满清的进士,在政治上挺活跃,还接受过张之洞的指派,做了粤汉铁路的总负责人。

他伯伯和老爸以前都被“用实业振兴国家”的想法给影响了,不看重名利,一门心思扑在科学种田上。老爸这个人啊,特别看不惯那时候军阀们打来打去的,心里头那个烦啊。可他自己身体不好,老是生病,虽然有好多想法,但也使不上劲儿。还没等到朱镕基出生呢,他就先走了。

朱镕基自小就没父亲的陪伴,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他那种要强、独立的性子,都是从小时候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他妈妈温柔贤惠,还特别有骨气,一个人把儿子养大。家里这种情况,让朱镕基很小就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特别是对那些有钱还欺负人的家伙,他是打心底里反感。

朱镕基在十岁那年,妈妈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之后抚养他的重任就落到了伯父朱学方的肩上。朱学方是个农业方面的行家,他不仅做事踏实,还特别有上进心。他的老婆也是个心眼儿好、性格老实的人,两口子把朱镕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一直麻烦不断。长沙那边,不仅经常被日军轰炸,还得受国民党的高压统治,整个社会乱糟糟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这样的环境让朱镕基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很多,他特别爱学习,勤奋努力,争强好胜,啥事儿都想着自己搞定。

1947年那会儿,朱镕基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踏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大变奏。从那时候起,他就把自己当成了救国救民的主角,为了革命事业,啥都敢干,有一股子不怕天不怕地的劲儿,对反动势力从不放在眼里。

中国长久以来的历史积淀、古老文明,还有那些心怀天下的英雄豪杰,他们身上流露出的深沉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担当,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种精神,就是面对外敌时不退缩,勇敢地站出来,肩负起拯救国家的重任,一直流传到今天。

朱镕基从小就喜欢翻看中国古典名著,对中国历史也是了如指掌。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心里装满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这样的背景,推动着他日后毅然决然地参与到拯救国家和民众的革命行动中去。

孟子说:“要是老天想让某个人担当大任务,那肯定会先让他心里受点苦,身子骨累点,肚子饿点,身上也没啥钱物,做啥事儿都不顺心。这样一来,他的心志就能被磨炼出来,性格也会变得更坚韧,还能让他学到之前不会的东西。”

朱镕基这个人,性格直愣愣的,公事私事分得很清,不太会拐弯抹角。因此,有人就觉得他年轻时候太顺利了,可能有点骄傲,不太把别人放在眼里。刚上班那会儿,由于说话太直接,他没少得罪领导和同事。

后来,朱镕基遭遇了长达20年的坎坷岁月。不过,正是这些不易,让他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不容易。这些经历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极其珍贵的一课,促使他更加奋发图强,也让他在短时间内飞快进步。

这让他在面对考验和压力时更加坚韧不拔,同时也让他真心实意地学会了体谅群众,关心百姓。因此,他成长为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杰出领导人,既爱国又爱民。

朱镕基凭借自己持续不断的打拼,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攀升到了国务院总理的高位。他路上碰过壁,吃过不少苦头;但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收获了认可与好评。他不怕困难,不轻易放弃,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

【独树一帜的幽默】

朱镕基在当国务院总理那会儿,特别有名的是他的风趣和聪明。他出国访问时,说话既机智又带劲儿,这事儿经常被国内外的媒体拿出来夸赞。

1997年9月份,朱镕基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56次大会。在会上发言时,他开口说道:“我听说这次研讨会的门票要1250美元一张,不知道我接下来的发言能不能配上这个价钱。”这话一出,立马把大家都逗乐了,笑声不断。

1999年,朱镕基总理第三次踏上了加拿大的土地。在卡尔加里,他遭遇了件意想不到的事儿:刚迈进电梯,门就关上了,结果他被困在里面,整整半个小时上不来也下不去。那会儿,加拿大的总理也在电梯里头,不停地向朱镕基道歉。电梯故障解除后,加拿大总理还专门跑到朱镕基住的房间,再次表达了歉意。朱镕基总理非但没生气,反而挺大度地开了个玩笑:“这事儿不算啥,以后咱们中国的电梯,可以考虑出口到加拿大嘛!”

1999年4月6号到14号,在风雨不断的日子里,朱镕基踏上了访问美国的行程。这次访问,外国媒体都管它叫“破冰之行”。

6号晚上,朱镕基参加了华侨为他准备的欢迎饭局。聊到有人说“中国在美国搞间谍,偷核武器技术”这事儿,他对着台下大多数是美国籍华人的听众讲道:

洛杉矶那市长曾问我,今年国庆打算咋庆祝。我跟他说,咱们中国会展示自家最尖端的武器,可不是从美国那儿搞来的。话音刚落,市长夫人立马插话,提议说最好在武器上直接写上“中国制造”。这主意真棒!所以啊,大家到时候回去,啥也别带,不然可能会惹上麻烦,被查来查去的。

朱镕基当上国务院总理后,始终保持着贴近老百姓的态度。他觉得,作为大家的总理,就得时刻把老百姓的难处放在心上,得为了咱们国家和人民,全心全意地付出,直到最后一刻。

朱镕基在政治舞台上最让人记住的,就是他那股子敢于变革的劲儿。不管是在上海当家做主,还是后来做了国务院总理,他都毫不犹豫地推进各种大改革。这正好说明了他那种啥都不怕、思想开放还爱创新的改革精神。

由于他具备这样的信念,所以他能够勇往直前,毫不犹豫地推动各种改革,始终坚持做一个致力于国家繁荣和民众幸福的好干部,助力中国经济迈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

有人看到他那张冷若冰霜的脸就害怕,有人见到他铁面无私的手就心虚。有人对他忠心耿耿表示尊敬,有人因为他心里装着百姓而喜欢他。他那种毫不徇私的态度,让腐败官员吓得要命;他那种既刚强又温柔的性格,让老百姓特别拥护。

2014年10月份,朱镕基出现在了《2014胡润慈善榜》上。在那100位上了榜的中国慈善大腕里头,就三个人不是做企业的,朱镕基就是这三个人当中的一个。他退休以后,把出书写书赚到的那些版税,全都给了实事助学基金会,一分不留。

不管别人是夸他还是骂他,朱镕基都从容面对。别人夸他时,他保持低调;别人骂他时,他就拿出事实来,跟对方好好说道说道。

朱镕基讲过:“甭管前方是布满地雷还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我都会勇往直前,毫不动摇,拼尽全力,直到生命的尽头。”

对于像这样勇敢又有追求的政治家,此时此刻,个人的安危得失早就不放在心上了,他们满心想的都是国家和百姓。

朱总理,他信念如磐,心系百姓,公正不阿,廉洁奉公,勇于革新,脚踏实地。这样一位真心实意为民的好总理,怎能不赢得我们的尊敬与爱戴!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