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宝钗黛玉同排12钗首位?只因作者要突出宝钗在抢黛玉的人生

薇薇聊红学 2024-07-06 10:40:27



是不是最优秀的人,才可排在金陵十二钗的首位呢?

我对《红楼梦》中薛家人的看法,一直是薛蟠是金陵一霸,宝钗就是金陵一霸家庭培养出的霸王花。

因为这个观点,我获怼无数,总结一下钗粉的观点:

薛宝钗和林黛玉同在金陵十二钗中排首位,难道这还不能证明薛宝钗和林黛玉一样优秀,人品端正、才华横溢、地位出众,小编你为什么一定要捧着林黛玉贬着薛宝钗呢?

这些怼我的钗粉的脑回路很清奇,金陵十二钗,作者就不是按照女子人品、才华、地位来排的。

若论人品,有谁能比得上受人滴水之恩,真做得到涌泉相报的刘姥姥!

论人品和对贾家的回报,无论是薛宝钗还是林黛玉都比不上刘姥姥。

可刘姥姥排在金陵十二钗中吗?

答案是完全没有。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作者说是为闺阁昭传,可其实他真正在乎的只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对于老太太是比较不屑的……

若论才华,薛宝钗和林黛玉真能排第一吗?答案是未必,在《红楼梦》中,才华不输于宝钗和黛玉的人很多。

比如看事情通透的秦可卿,她在治家之才方面就胜于宝钗黛玉:

比如大观园中的诗仙妙玉,林黛玉和史湘云已公开承认文采不如她,薛宝钗在文采方面能比过她吗?

她们之间没有比较过,但大概率宝钗是比不过妙玉的。

若论地位,谁也比不上贵妃娘娘贾元春。

可贾元春在金陵十二钗中排第几?

答案很明确,第3位。

这就足以说明,金陵十二钗的排序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关系不大。

薛宝钗和林黛玉为什么同在金陵十二钗中排首位,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并不像某些学者认为的那么复杂,其实答案很简单,她们俩在宝玉的感情生活中足够重要。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官配,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小说,男主角的官配,戏份多少都会被读者公认为是女主;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真爱,在大男主戏中,男主的真爱是不是女主,这个不好说,要在具体的小说中具体的分析。

很明显,在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同样是女主,因为她也在金陵十二钗中排首位。

同时呢?

《红楼梦》是大男主小说,小说中的男主角是贾宝玉,而女主角一个叫宝钗,另外一个叫黛玉,这两个姑娘的名字中,各有一个字与宝玉发生重叠。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宝意为中心,宝钗和黛玉产生了纠结的人生。

这就是宝钗黛玉两个姑娘,同在金陵十二钗中排首位的意义。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宝钗和黛玉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纠结?

她们两个,是像三流小说一样在玩二女争夫的戏码吗?

当然不是。

二女争夫,争来争去男主获利,最后都娶回家,来一个大团圆似的 Happy ending。

《红楼梦》可不会有这样的狗血剧情,这些剧情,还真是贾母内中掰谎记中无聊的三流文人编出来的把戏……

小说《红楼梦》,从开篇就已经锁定了林黛玉的感情走向,黛玉此生只会钟情于宝玉,她甚至没机会接触第2个男子……

这算什么?

这是作者给宝玉开的唯一一个外挂,宝玉和后面站着的作者是太痴情于林黛玉了,他要独占林黛玉的一切,包括林黛玉的眼泪。

那宝钗呢?

宝钗的婚姻一直都是开放的,曾经的她也的确属于皇室: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报名达部,以备选则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那为何还会有金玉良姻?

如果金玉良姻,是在黛玉进荣国府之前就出现,还算得上因缘天定,可金玉良姻却是在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后才出现的。

宝钗和黛玉的人生就是这样纠结在一处,就像风月宝鉴有正反面一样,宝钗看上去完美,实则人品经不起推敲,而黛玉看上去很多缺点,实则却得到了作者的高评价,心比比干多一窍。

比干可是千古文臣之首,用他去比一个小女孩,可见作者对黛玉的真爱了。

宝钗的人品为何经不起推敲?

缘起于林黛玉进荣国府的目的,林黛玉进荣国府的原因之一,就是荣国府在用亲情胁迫着林如海去解决薛蟠的葫芦案。

一.林黛玉进荣国

林黛玉为什么非进荣国府不可?

很多读者给的解读,无非是这句话的复杂版: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林如海说的这些话有没有道理?答案是客观上都有道理,可这些都不是林黛玉一定要在荣国府常住的必然理由。

林如海又不是没有钱养不起孩子的人!

林如海完全可以用重金聘请教习姑姑和教引嬷嬷,一样能把林黛玉培养成仪态万方的大小姐。

骨肉分离的痛,不是林黛玉一个人在承受,林如海同样也承受了这份痛苦。

林如海为什么一定要让林黛玉进荣国府,这就要从他的工作说起了。

读者都知道,林家祖上是列候,林如海是探花郎,他本人的工作是巡盐御史。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林如海是先考取的探花郎,还是先成为荣国府女婿的?

按照生活的逻辑,大概率是林如海先考取的探花郎。如果林如海的身上没有探花郎这个光环加持,那他就是一个没有爵位的落魄旧贵族,无论如何匹配不上荣国公的嫡女贾敏。

这意味着按照时间线,林如海在25岁左右就得成为探花郎了,这可能吗?

天才,是能做到的。作者给林家人的人设就是天才。真正的天才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之人,24岁考取状元。

大文学家范仲淹,27岁考取进士。

林家出一个年轻的探花郎,没什么不可能的。

之后呢?

林如海成为的巡盐御史,这个职位官品不高,却是皇帝的心腹。

总有读者有兴趣讨论,林如海到底是不是个清官?

这个答案很容易找到,看皇帝的想法:

皇帝想让林如海成为一个清官,林如海贪一个子儿都会被杀头;

皇帝想让林如海成为一个贪官,林如海少贪一两银子都不行。

为什么?

因为巡盐御史和江宁织造这些职务,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父母官,不是为百姓服务的,他们要服务的对象是皇帝。

有的时候,巡盐御史需要给皇帝解决小金库的问题,至于这小金库用在何处,聪明人不会去追究的,知道太多容易小命不保……

用一种现代人理解的方式去说,林如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范闲,这些人需要在没有民怨的情况下给皇帝捞钱,至于他们使些灰色的手段,皇帝是会在暗中默许并保护的。

像赖御史那样的人如果去参他们,只会被皇帝用各种方式驳回去……

皇帝不可能做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事,林如海混圈子是皇帝默许的。

只有在这样特定的条件下,林如海才敢在京都娶荣国公的女儿,之后,直接得到一个完整的人脉圈子。

顺便说一句,像庆余年中的赖御史,或是海瑞那种人敢混圈子,那他们就是在作死!

其实一切,都在皇帝的许与不许之间……

荣国府的朋友圈,会给林如海在工作上带来巨大的便利。

借着荣国府的圈子,林如海工作得宜,两家互相扶持,形成了完整的利益交换,彼此之间是亲密而不可分的。

荣国府和林家之间的亲密,会因贾敏之死戛然而止。

贾敏一死,荣国府和林如海立刻失去了可以维系彼此信任的纽带,而他们利益捆绑得太深又不能分开,这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荣国府和林家再完成一次联姻就可以了。

贾氏一族没有成年女孩可以嫁给林如海,这就意味着,同荣国府联姻的只能是林黛玉。

也就是说,林黛玉进贾府的那天起,就是荣国府默认的未来宝二奶奶。

贾母同意这件事吗?

读者从贾母的反应中就直接能看得出来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如果贾敏还活着,林黛玉就是林如海的嫡长女,黛玉的婚事要由父亲做主,贾母不会过多干涉。

可贾敏死了,林黛玉就是贾敏唯一的骨血!

同时,林黛玉大概率是荣国府唯一的血缘孙辈。

顺便说一句,贾政一家是荣国府过继来的。

贾宝玉娶林黛玉,他们的孩子就有了荣国府的真正血脉,才有资格继承荣国府的百年荣耀和财产,这会是贾母发自内心的想法。

那贾政呢?

贾政会赞成贾宝玉娶林黛玉吗?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荣国府有有出息的人,贾政未必很看重妹夫林如海,可偏偏贾氏一族没一个有出息。

贾敬避世,成天和道士混在一起;

贾赦是个老花花公子;

贾珍、贾琏、贾蓉是小花花公子。

整个贾氏一族,就靠贾政一个人苦苦支撑是不行的,他必须与妹夫林如海互相依靠互相依靠。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宝玉和黛玉联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有了林黛玉这个底牌,贾政就可以利用林如海对林黛玉的疼爱,为自家的朋友圈解决很多棘手之事,比如薛蟠的葫芦案。

薛蟠打死了冯渊,这件事情人命关天不容易解决。

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很难把手伸得太长,伸到金陵府去替外甥解决这件事。

那王子腾呢?

彼时的王子腾,还不是后来如日中天的九省统制,他一个武职,更难替外甥薛蟠把手伸到金陵府去解决这件事。

这件事情最后是谁解决的?

结果读者都知道,是贾雨村。

可贾雨村是如何与王家与贾家取得的联系?

正是林如海推荐的。

也就是说,贾政在明处,林如海在暗处,一手替薛蟠操控解决了葫芦案。

贾政在京都有人脉,这个人脉在贾政成为学政之前,是无法影响到读书人的圈子的。

而林如海不一样,林如海是探花郎出身,他有完整地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在读书人中建立起来的圈子。

林如海的圈子,是帮助薛蟠可以在葫芦案中脱身的重要环节。

换句话说就是,林如海是薛蟠的救命恩人之一。

可对于林如海这个救命恩人,薛宝钗是怎么给回报的?

答案是薛宝钗要换掉林黛玉的人生,她要用金玉良姻这个噱头顶替林黛玉成为宝二奶奶,可人生不能算计,更不能像做买卖一样替换……

二.极难解决的葫芦案

薛蟠犯的葫芦案本来涉及很广,薛蟠打死冯元这件事情解决起来的难度,被太多的读者严重低估了。

解决葫芦案的难度,其实重要在这句话:

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

作者写了这两句话却有着巨大的信息量,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替冯渊一直在金陵府申冤告状的是谁?

居然只是冯家的几个仆人。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在金陵府不止薛蟠是个纨绔少爷,冯家的社会地位也不一般。

读者再来看这句话:

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宦之子……

有些版本的《红楼梦》中,这句话写的是小乡绅之子,这并不影响读者的阅读。无论是小乡宦还是小乡绅,都意味着冯渊的父亲冯老爷曾经做过小官,然后回到了家乡。

小官的身份,让读者可以推测,冯老爷是参加过科举考试并且考中了的读书人。

同时读者也可以间接推测,冯渊也可能是考中了秀才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身份,是冯家的仆人敢告薛家,一告告一年的资本!

如果冯家没有读书人的身份,就像是石呆子一样是个平民百姓,可能早就被四大家族的人脉给整死了,他们哪有机会打官司告状……

金陵府对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是如何处理的?

答案很简单,前一个金陵府一直拖,人家是是一直拖到另谋高就为止。

换言之就是,金陵府这个肥差为什么一直没有人补上去,原因就是很多人害怕去接到冯渊和薛蟠这个棘手的人命案。

贾政帮贾雨村找到金陵府这个工作,目的自然是让贾雨村帮助薛蟠脱罪。

可薛蟠这个罪不好脱,不然这个案子也不能一拖拖一年之久。

薛家背后有好亲戚、有靠山不能得罪;

冯家是读书人家,没有人会愿意为了薛蟠、或者敢为了薛蟠得罪天下读书人的。

而贾雨村身后的两个背景,成为了他能成功帮薛蟠脱罪的依靠。

贾雨村背后的贾政,能帮助他打点好京都的一切,使他不用害怕有人在皇帝面前参他;

贾雨村背后的林如海,能帮助他打点好读书人的一切,使他不用害怕失去了读书人的尊严和互相扶持。

贾雨村背后的林如海的能量很大,大到可以让金陵府的读书人集体失声,谁让人家是皇帝的亲信!

然后呢?

有了依靠的贾雨村,就给薛蟠案判了一个葫芦案。

薛蟠葫芦案的判罚看似很轻,表面上他像没事人一样去了京都,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贾雨村判薛蟠已死,人命关天,只有人死了才能一了百了、不再追究。

此时的薛蟠,成为了一个没有户口的黑户。

可话又说回来,此时薛蟠还能活着,已实属不易。

薛蟠作为当事人,该承荣国府和林如海的人情。

薛宝钗作为薛蟠的妹妹,也理应将贾政和林有海视为哥哥的救命恩人,然后努力回报。

可这哥俩,真不愧是金陵一霸家族培养出来的霸王,人家两兄妹是真不把救命之恩当回事儿。

薛蟠在京都继续花天酒地,毫不收敛地过公子哥的生活,某一天生气了,他居然敢在荣国府叫嚣要把贾宝玉打死!

而薛宝钗呢?

薛蟠叫嚣着打死贾宝玉,薛宝钗就关联上了林黛玉。

人家就在荣国府玩上了金玉良姻的噱头: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莺儿笑道:“是个瘾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然后集全家之力,不停地将金玉良姻的噱头升级: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曾提过“金锁 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林黛玉为什么进荣国府,薛家人不知道吗?

贾政利用了林黛玉,利用亲情几乎逼着林如海帮助薛蟠解决葫芦案的问题,薛家人不知道吗?

薛家人当然知道,但这家人不在乎。

林如海已经死了,既然人已经死了那恩情自然也一并消失……

林如海已经死了,这就意味着没人会为林黛玉做主,那薛家人也就不用再把林黛玉放在心上。

这就是像薛家人这种忘恩负义之人,给自家的无耻,找的合理解释。

薛家人要用薛宝钗去顶替林黛玉的人生,这一切都被林黛玉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什么叫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就是!

为什么金陵十二钗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排首位,薛宝钗自找着和林黛玉的人生纠结在一处,她们分不开,那就只能并列第一了。

可薛宝钗真能顶替林黛玉的人生吗?

当然不可能。

宝钗为什么想顶替林黛玉的人生?

还不是因为薛家一家人,看到了林黛玉的闪闪发光的未来:

林黛玉会成为宝二奶奶,嫁给贾宝玉这位封建时代少有的,对女性尊重且温柔、体贴的男子:

林黛玉会成为荣国府的当家少奶奶,享受着豪门贵妇的体面与风光;

林黛玉还会成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承袭着百年国公府带来的地位和荣耀……

这一切,都是想要上青云的薛宝钗梦寐以求的。

可宝钗似乎忘记了,什么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自己的路自己走,谁也顶替不了别人的人生。

薛宝钗是真想不到,百年豪门荣国府居然也说倒就倒。

薛宝钗更是想不到,她拼命设计追求婚姻,可其实她没资格嫁人。

薛宝钗一直是待选秀女的身份,她落选了吗?她被撂牌子了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也就是说,为了嫁进荣国府薛宝钗机机关算尽,最后却只得到了一场空。

荣国府在为薛宝钗和贾宝玉议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宝姑娘还是皇帝的女人,根本不能嫁人这件事。

天知道,这样的惊天大事会把荣国府惊成什么样!

当时的荣国府本来就以衰败,若是再被皇帝忌惮,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荣国府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好,就是荣国府觊觎皇帝的女人,此时事情似乎只有一个结果,那就只能是宝玉出家了……

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此时,看上去是宝玉为林黛玉履行了他的诺言,可读者都知道,贾宝玉这个人的诺言是最不靠谱的。

宝玉发誓是一套一套的,不只对黛玉,对晴雯、对金钏儿他都能发誓,只是他发的誓从来都做不到。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宝玉是不会舍弃富贵公子哥的身份去出家的。

这时候宝钗和黛玉的人生又发生了纠结,宝玉看似为了黛玉,其实却被宝钗逼着出家了。

黛玉是怎么死的?

最简单的回答,她是被宝玉连累死的。

宝玉是怎么出家的?

答案是他是被宝钗拖累出家的。

还是那句话,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宝玉欠了黛玉一条命,他自己又被宝钗拖累,似乎也没资格抱怨。

此时,三个人的命运纠结在一起。

宝钗和黛玉对宝玉的影响力该排第几?

当然是并列第一。

0 阅读:4

薇薇聊红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