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权势滔天,党羽遍及京城内外,为何却被年仅16岁的崇祯扳倒

楚风文史 2024-06-12 07:31:3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魏忠贤,明末最具权势的宦官之一,凭借滔天权势和庞大党羽,掌控京城内外,甚至连皇帝都对他有所忌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却在年仅16岁的崇祯帝登基后迅速倒台。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权力博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波谲云诡?

年轻的崇祯帝如何运筹帷幄,扳倒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权臣?魏忠贤的覆灭,又为大明王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气定神闲,魏忠贤登上权力之巅

要说起魏忠贤这个人物,他的一生简直就是权力游戏的化身。从一个街头混混,一步步爬上高位,最终成为号称"九千岁"的朝野超级大佬,这样的传奇人生足以载入史册。

魏忠贤之所以能在明朝后期叱咤风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巧舌如簧的本领。作为身份卑微的太监,他竟然凭借着油嘴滑舌,成功讨好了当朝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客氏,两人更是成了"对食夫妻"。

有了客氏这个垫脚石,魏忠贤自然就有机会接近并耳濡目染朱由检这个天之骄子。朱由校自幼失怙,心理十分缺乏安全感,魏忠贤便抓住了这一点,用尽心计奉承讨好,最终获得了皇帝的深深信任。

一旦获得皇帝的信任,魏忠贤就如虎添翼,在朝中搞起了派系斗争。他先是联合客氏,将自己的幕僚安插进宫中要职。

然后再借助皇帝的力量,将所有反对派一网打尽,尤其是把持朝政声势正盛的东林党,更是遭到魏忠贤的重重打击。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魏忠贤竟然成了明朝的实际执政者,号称"九千岁",意味着他的寿命可与国家平行。

皇帝朱由校在魏忠贤面前更是俨如草芥,朝政大小事宜全都需听凭魏忠贤的吩咐。魏忠贤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印证:

生祠遍布,人人朝拜

要知道,在古代能够有生祠,意味着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声望。可是魏忠贤不过是一介太监,居然在全国各地都有生祠供奉他,这简直就是缔造了一个反常现象。

不过,这并非魏忠贤一人所为,而是当时朝野上下,都在拼命讨好魏忠贤,为了能获得他的赏识而奉若神明。比如杭州的张掖门就有一座魏忠贤生祠,不但建筑奢华,就连匾额也是由皇帝亲自所赐。

皇亲国戚自降身份

在古代的等级森严的社会,皇亲国戚乃是最尊贵的身份,其他任何人都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可是在魏忠贤面前,许多皇亲国戚竟然自降身份,以示对魏忠贤的敬畏。

有的人自称为"厂臣",有的则直呼"九千岁"兄长,这简直是对皇帝身份的莫大侮辱。不过,换个角度想,也正是由于魏忠贤获得了如此尊崇的地位,才能稳固他在朝野上的超然权威。

不过,朝野扶持有加的同时,魏忠贤也滥用权力,过度肆意妄为。比如有人就曾将魏忠贤的塑像请到宴会现场,并将酒水灌入塑像体内,再让塑像"小便"出来,作为宴会上的"上等美酒"来款待宾客,简直是荒唐可笑至极。

我佛慈悲,你们却如此行径,魏忠贤也就罢了,就连那些朝中大臣也如此痴迷于权力,这才是大明真正走向没落的根源所在。

权力是把双刃剑,愚蠢者拿捏不住

之所以说权力是把双刃剑,无非是因为它既可以造福万民,也可能带来浩劫。拿捏得当的明君,往往能够造福一方;而如果掌权者过于狂妄自大,那权力就会成为祸害。

魏忠贤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权力在他手中便成了一件玩具,专横跋扈、荼毒朝纲,成为明朝腐化的罪魁祸首。但是即便如此,他的下场依然很凄惨。

这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号称朝野权力滔天的魏忠贤,为何最后却如此轻而易举地被刚登基不久的崇祯帝给除掉了?下面我们就一一剖析其中的缘由。

崇祯智勇双全,魏忠贤理所应当一朝覆没

崇祯帝登基时年仅16岁,按理说应该是年少无知,头脑中只有成天游手好闲的想法。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崇祯帝一上台便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对权力虎视眈眈的魏忠贤下手如探囊取物,将其权力一扫而空。

那么,崇祯帝为什么如此做呢?

其一,作为一代新君,崇祯帝自然希望能掌控朝政,而非像哥哥朱由检那样名存实亡。可是朝中的权力已被魏忠贤牢牢掌控,如果不将其除去,崇祯帝哪里还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治国理政才能?

所以从根本上讲,崇祯帝清除魏忠贤,是为了夺回被架空的皇权,重新掌控大权于股掌之上。

其二,崇祯帝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并非昏庸无能之辈。就连外族满清人都对他赞赏有加,认为"生而有将相命"。所以魏忠贤权力再大,在崇祯帝眼里也不过如小儿游戏。

其三,魏忠贤盘踞朝中这么多年,无疑积累了大量的反对派。东林党就是典型例子,他们被魏忠贤压制多时,早就虎视眈眈想要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崇祯帝果断清除魏忠贤,也是在为自己拉拢心腹大患。那么,崇祯帝具体是如何除掉魏忠贤的呢?

其过程着实令人惊心动魄,耐人寻味。我们不妨细加品鉴:

初露锋芒,崇祯帝以礼待之

刚登基时,崇祯帝并未贸然动手,而是选择了以礼相待的方式。对于魏忠贤送上的四名美女,他虽然勉强收下,但也未曾沉溺其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崇祯帝并非只知游乐的庸人。

相比之下,朱由校(天启帝)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荒唐皇帝。他痴迷于美色、酗酒成性,手工发明更是无稽之谈。

换句话说,如果崇祯帝也像他哥哥那样昏庸无能,恐怕根本没有机会能推翻魏忠贤的一手遮天。

细细思量,我们发现,崇祯帝行事谨慎,一方面是为了不给魏忠贤以下手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在有备而来,等待时机一到,狠狠出手,将其一网打尽。

蛰伏静候,积蓄势力

年少无助的崇祯帝,要想铲除魏忠贤这个权倾朝野的大佬,光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对魏忠贤以礼相待的同时,崇祯帝暗地里也在积蓄自己的势力。

然而他便主动拉拢了被魏忠贤压制已久的东林党残余势力,为除掉魏忠贤积蓄力量。而且朝廷中也有不少反对魏忠贤的官员,他们自然也成为崇祯帝结交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魏忠贤的防范重重,崇祯帝不得不谨小慎微,生怕一个措辞不当,就被魏忠贤给除掉了。

据说当时崇祯帝甚至不敢在宫中饮水用餐,只在张皇后宫中稍作休息,以防被人下毒手。

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感慨,崇祯帝对魏忠贤如此防范,那魏忠贤对崇祯帝又岂会坐视不理?两人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最终不可开交。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流逝,在崇祯帝的耐心等待下,他渐渐积蓄了足够的势力。待时机一旦成熟,他就立刻出手,将风头正劲的魏忠贤一把铲除。

过程虽然艰难曲折,但崇祯帝最后还是成功了。首先是将魏忠贤的党羽一一撤换,让魏忠贤彻底失去朝中根基。

其次,崇祯帝就直接将魏忠贤贬谪他乡,摘除了他的所有权力。当时的魏忠贤焉知大祸临头?他原本以为贬谪只是小事一桩,仍旧做着反扑的打算。

可是崇祯帝哪里会给他这个机会?他直接派锦衣卫将魏忠贤一干党羽尽数杀光。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感叹崇祯帝的刚毅果断了。相比魏忠贤那些昏庸无能的做派,崇祯帝无疑展现出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结语

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七零八落,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一个道理:任何人都无法僭越法纪,谁掌权无关紧要,关键在于是否以德治国。

魏忠贤虽然在当年声名赫赫,但最终还是归于尘土,这正是由于他昏庸腐朽而注定的下场。

反过来说,崇祯帝能铲除这个心腹大患,说到底是因为他勇于作为、决然果断。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虽然只有16岁,却能镇压这尊大佛。

0 阅读:1

楚风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