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前我因生病,在部队多待了几天,没想到直接改变了我的人生!

浩哥评武器 2024-11-19 15:06:37

1990年秋天,我终于要退伍了。我叫钱江,在杭州某部队当了三年兵。本来按照规定,9月15号就该离开部队,可偏偏在走前一个星期,我得了一场重感冒,发烧到39度,连队首长不放心,硬是让我多休养几天再走。

说来也怪,就是这短短的几天,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那时候我已经办完了所有退伍手续,就待在卫生队养病。我们卫生队的老王护士长是个特别热心的人,知道我快要回老家了,每天变着花样给我煮姜汤。

"小钱啊,你这身子骨可得养好了再走。"老王一边给我递药,一边唠叨,"听说你老家在湖北农村?准备回去做什么?"

我摇摇头,说实话还真没想好。在农村,种田是死路一条,最多混个温饱。但要说做生意,我又没本钱。原本想着回家先帮爹妈干农活,再慢慢找出路。

就在我养病的第三天,连队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是市里一家大型国企的领导,专门来部队选退伍兵。这种好事一般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早就分配完了名额。我心想,这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安心躺在床上看连队发的《士兵报》。

没想到,这位领导进卫生队来看望病号时,无意中瞧见了我床头柜上那本《士兵报》旁边放着的笔记本。那是我这几年在部队业余时间自学机械画的图纸,密密麻麻地记了好几本。

"这是你画的?"那位姓陈的领导拿起本子翻看,眼睛一下子亮了。

我赶紧从床上坐起来:"是的,陈厂长。我在部队时负责装备维修,闲着没事就自学了点机械制图。"

陈厂长仔细翻看着我的笔记,不时点点头。我注意到他特别在意那几张我自己设计的简易起重机构图纸。那是我为了解决连队搬运重物的难题,琢磨出来的小发明。虽然简陋,但确实派上了用场。

"小伙子,有兴趣来我们厂吗?正好技术科缺人。"陈厂长突然问道。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可是...可是名额不是早就分配好了吗?"

"没事,我做主再加一个名额。"陈厂长笑着说,"就冲你这些图纸,就值得培养。"

就这样,我阴差阳错地获得了一个去市里大型国企工作的机会。要不是因为这场感冒多留了几天,我可能真的就错过了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到了厂里后,我白天跟着老师傅学技术,晚上就抱着专业书学习。那时候没有电脑,所有图纸都要手工绘制。我那三年在部队养成的认真劲儿派上了大用场,很快就能独立承担一些简单的工作。

1993年,我们厂开始引进第一批数控机床。因为我学习积极,又懂得看图纸,被选送去省城培训CAD制图和数控编程。那时候电脑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退伍兵,连打字都要现学。

培训期间,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小芳。她是厂办公室的打字员,经常帮我们这些"电脑小白"解决问题。看到我天天加班学习,她主动教我用五笔打字。

慢慢地,我从一个初级制图员,成长为技术科的骨干。1995年,我被提拔为技术组长,带着一帮年轻人专门负责新产品开发。那几年,我们厂的效益特别好,我也在市里买了房,和小芳结了婚。

记得1998年,我回老家过年。看到村里人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种田,我就琢磨着能不能给他们设计些简单的农具,改善一下生产条件。利用业余时间,我设计了一款小型抽水机,专门适合我们那边山区的地形。

这个项目意外获得了厂里的支持。陈厂长说:"咱们是大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就这样,我的第一项发明专利,竟然是一台投入成本不到200元的小型抽水机。

2000年,我被提拔为技术科副科长。办公室里挂着我这些年获得的各种证书和专利证明。每次看到这些,我就会想起那年秋天在卫生队的几天。要不是那场感冒,要不是遇到了慧眼识珠的陈厂长,我的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现在,我也快到了退休的年龄。前几天,厂里的年轻人让我给他们讲讲我的成长经历。我就跟他们说:"人这一辈子啊,有时候看似倒霉的事情,可能恰恰是转机。关键是你要有一颗永远学习的心,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每年退伍季,我都会特意去部队接待站,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退伍兵。我总觉得,这是我对部队最好的报答。因为正是部队教会了我做事认真,学习刻苦的品质,也正是那场看似不巧的感冒,让我遇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去年,我带着儿子回了趟部队。站在熟悉的营区门口,看着墙上"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标语,我的眼眶有些湿润。那个秋天的记忆又涌上心头:卫生队的床铺、老王护士长的姜汤、陈厂长翻看图纸时的表情,这一切都仿佛就在昨天。

"爸,你说咱们厂的数控机床车间,每年都要接收好多退伍兵,这是为什么啊?"儿子好奇地问。

我笑着说:"因为部队是最好的学校,在那里,你能学到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品质。"

回望这三十年,我从一个懵懂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企业技术骨干。这一路,有欢笑,有泪水,有困难,也有机遇。但最重要的是,我始终保持着在部队培养的那股认真钻研的劲头。

现在,每当我走进厂房,看着那一排排现代化的数控机床,看着年轻的退伍兵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欣慰。因为我知道,他们中间,一定也会有人像当年的我一样,在人生的某个转折点,遇见自己的机遇。

生活就是这样,往往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一个惊喜。而我,很庆幸在那个秋天的卫生队里,多待了那么几天。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20年。那年,我们厂迎来了一件大事:被评为全国机械制造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作为技术科的负责人,我被派去北京领奖。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那个躺在卫生队病床上看《士兵报》的年轻士兵。三十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懵懂的退伍兵,成长为一名企业技术专家。这期间,经历了太多起起落落。

九十年代末,国企改革大潮来临,我们厂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多老员工选择了买断工龄,但我选择留下来。那时候,陈厂长已经退休了,临走时拍着我的肩膀说:"小钱,厂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你们这些懂技术的人。"

记得2002年的一个深夜,我在办公室研究新产品图纸,小芳抱着睡着的儿子来找我。"你看看你,又熬夜。"她心疼地说,"厂里都这样了,值得你这么拼命吗?"

我指着墙上挂着的那本泛黄的笔记本,对她说:"记得吗?就是这本破笔记本,当年让我有机会进厂。现在厂里困难,我更不能走。"小芳默默地点点头,从那以后,她再也没劝过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技术创新,我们成功研发出了新一代的精密零部件,产品很快打入了国际市场。2008年,我们厂完成股份制改革,效益逐年攀升。我也从技术科副科长,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

每年招收退伍兵的传统一直保持着。我特别注意观察这些年轻人,因为我在他们身上,总能看到当年的自己。2015年,我遇到了一个特别的退伍兵,小陈。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数控车间巡视,发现这个小伙子在加班。走近一看,他正在研究一本破旧的笔记本。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

"这是什么?"我好奇地问。

"钱总,这是我在部队时记的笔记。"小陈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本子,"我这不是刚来厂里吗,想着把以前学的东西复习一下。"

我让他把本子打开,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数控编程的知识。原来他在部队就自学了这些。看到他眼中的那份执着,我想起了当年陈厂长发现我时的情景。

"好好干。"我拍拍他的肩膀,"厂里缺的就是你这样肯学习的年轻人。"

五年过去了,小陈已经成长为车间的技术能手,去年还获得了市里的技术创新奖。每次看到他认真工作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欣慰。这就是一种传承,从陈厂长到我,从我到小陈,一代代地延续下去。

2021年初,我到了退休年龄。在欢送会上,我特意把那本老笔记本带去了。三十多年过去,纸张已经发黄,但那些手绘的图纸依然清晰可见。

"这本笔记,见证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我对着台下的年轻人说,"它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你肯学习,肯钻研,就一定会有出路。"

退休后,我还经常回厂里看看。有时候,我会站在车间门口,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年轻面孔。他们中间,有不少是退伍兵,像当年的我一样,带着军人特有的那股子认真劲儿。

前几天,小陈来家里看我,说他被提拔为技术组长了。我掏出一个老旧的铁盒子,里面装着我这些年获得的专利证书。"这些都送给你了,"我说,"希望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看着小陈激动的样子,我想起了那年秋天的卫生队。谁能想到,一场偶然的感冒,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还让我有机会影响更多年轻人的命运。

现在,我经常和老伴小芳坐在家里的阳台上,看着夕阳西下。她总是笑着说:"你说你,当年要不是生那场病,咱们俩还能在一起吗?"

我握着她的手说:"这就是缘分啊。有时候看似是种不幸,实际上却是老天给咱们安排的机遇。"

回望这一生,我深深地感激那场突如其来的感冒,感激部队的培养,感激陈厂长的提携,也感激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正是他们,让一个普通的农村退伍兵,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岁月流转,我的故事还在继续。每当看到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我就知道,我们国家的未来,一定会更好。因为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有无数像我们这样的人,默默地坚守,执着地追求,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就是一个退伍老兵的故事,一个关于坚持、感恩与传承的故事。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0 阅读:247

浩哥评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