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京古拍卖
绿锦琵琶盛唐音——绞胎瓷器的宫廷仿生瓷琵琶,出现在京古拍卖2023年日场拍品中,明或更早绿釉绞胎四弦琵琶摆件极为特殊,反映出了古代绞胎陶瓷在仿生审美方面的超凡追求。
Lot 501明或更早 绿釉绞胎四弦琵琶摆件L:20.5cm来源:萱苏阁主人旧藏出版:《萱苏阁藏古代名窑瓷器》,耿东升主编,广西美术出版社,2021年,上册第46页,图37估价:RMB 80,000-150,000
《萱苏阁藏古代名窑瓷器》一书中刊载的明或更早绿釉绞胎四弦琵琶摆件。此书主编耿东升为国家博物馆古代陶瓷研究所所长。
(中国古陶瓷研究泰斗级专家耿宝昌先生为《萱苏阁藏古代名窑瓷器》一书中的题写书名。)
此摆件呈琵琶形,通体满施绿釉,釉层见细密开片,釉面柔和光亮。米白色细陶胎,粉质感。
此器物以白、褐两色胎土绞出花纹,外罩绿釉,纹饰流畅自然,别具雅趣。由于高温下不同颜色的泥土收缩率不同,所以此类绿釉绞胎成品率很低,工艺要求繁复异常,费时费工,宋以后不多见。
明或更早 绿釉绞胎四弦琵琶摆件局部,京古2023秋拍日场拍品。
绞胎工艺分全绞胎和绞胎贴片两种。前者是整个胎体均为绞胎,后者是将绞好的胎泥切成薄片,贴附在器表。观察这件琵琶摆件正面与侧面的深浅两色胎泥痕纹理可见条纹连贯,有过墙(清代陶瓷术语,指花纹跨越器外壁及内壁)之态,所以是用全绞胎工艺制成。
明或更早 绿釉绞胎四弦琵琶摆件,京古2023秋拍日场拍品。
而绞胎贴片工艺通常会运用到造型更复杂的器物上,那类器物还有在翻模成形时,先将一层绞胎泥捺入模中,然后再填普通胎泥,形成表面一绞胎薄层的做法。
所谓的绞胎瓷是以深浅两种不同颜色胎土进行绞制,使其成为具有颜色、纹饰对比差异,以胎土装饰为表现特征的陶瓷制品,亦称"绞泥"、"搅胎瓷"、 "透花瓷"。
唐 巩县窑黄釉绞胎钵,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以目前考古资料统计,绞胎瓷创烧于唐代,延续生产至五代、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仅在个别工匠制作器物上有零星发现,已不复大规模生产。绞胎陶瓷中黄釉为多,绿釉器更为少见。
唐 绿釉绞胎碗,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唐代有巩县窑、浑源窑,五代、北宋时有巩县芝田窑、当阳峪窑、鲁山窑,金元时期有淄博窑、山西榆次窑等窑口生产绞胎瓷。
唐宋时期,上层贵族阶级所用器物为多种材质、工艺集合。如何家村窖藏罐盖内有墨书注明存放物品的名称,“玉杯一、玛瑙杯二、琉璃杯碗各一”。元稹《春六韵》:“酒爱油衣浅,杯夸玛瑙烘”。
宋金 山东或河南窑口绞胎碗,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陶瓷工匠利用瓷土的“可塑性”特点,继承传统工艺(漆器、织染、琉璃)纹饰效果,结合天然器物纹理(玛瑙、瘿木)等,把白、褐(黑)色的胎泥组合、叠加,使绞合的花纹产生多种变化
唐 巩县窑黄釉绞胎三足盘,玫茵堂藏。
其产生出的绞胎瓷花纹类似于木纹、流沙纹、席纹、麦穗纹、编织纹、团花纹、羽毛纹、菱花纹等绞胎纹理,这些纹理变化既有一定规律又变化无穷,绞胎仿生陶瓷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