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早盘挂单宋城演艺,15.72买入700股。后续下跌10%再加仓1万元,上涨则不管。
回看市场,经济日报再发声,剑指A股的抱团现象: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
上周新能源、白酒抱团瓦解重构后,赚钱效应恢复,超跌小票反弹。
机构就是机构,聪明得很。依旧抱团,只不过高低位切换下。没啥量,缩到了万亿以下。所以权重股并没有表现。
买入低估值、低位品种,比如银行、半年多没涨的芯片。平安银行涨8个点,兴业银行和宁波银行业大涨超5个点。
银行是修复,并非成长。基准利率+通货膨胀率,大概年化8-10%。招行、宁波银行等有估值溢价,大概15%左右。
今年经济恢复,有望获得超额收益,走估值和业绩双提升的路线。
半导体指数,突破了历史新高。1季度以来,连续上涨,今天更是大涨5.42%。
市值最大的韦尔涨停。芯片缺货和涨价频发,对公司的业绩是比较大的利好。业绩推动是最近最重要的因素,估值扩张倒没那么重要。
消息面,统计局报2020年中国GDP增速2.3%,首次超100万亿,4季度增速6.5%。
4季度经济增长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这点市场早有预期,顺周期板块在大半年前已经走强。
对于宏观经济,2021年最应该关注的是国内外流动性变化,流动性收紧是今年最大的投资风险。
与之同样刷屏的消息是,又有爆款基金。易方达卖一个150亿的基金,有1500亿的资金来抢购,最后可能配售比例只有10%。基金经理手里太有钱了!
这里再普及下市场规则,或者叫股票知识。中小型基金基本只能买100亿以上的票,大型基金只能买500亿以上的标。
所以凡是基金占主导地位的市场,都是大票估值比小票高,这叫做流动性溢价。
宜宾纸业九连板,空间板持续,短期无甚大忧。北上资金相对萎靡,南下资金却异常凶猛。
今天南下资金超过了230亿!开通以来首次破200亿关口,连续10日突破单日100亿。
2021年才过了18天,A股南下买港股的资金就已经达到1586亿。要知道,2020年全年,北向外资流入A股不过才2470亿。
最主要的原因,国安法落地,加上拜登上台,普遍预期香港的大环境要改善很多。
再对比起国内高估高位的国内白马龙头,港股似乎正成为大资金的一个避险去处。
去买腾讯、美团、小米等在A股找不到替代品的核心企业。或者那些相对A股折价低估很多的行业龙头。
当然,我们一看这情况,肯定会有立刻跟着买的冲动。但港股机构交易额占比高达84%,一般人还是少碰个股为妙。
选择恒生ETF(159992)、H股ETF(510900)、中概互联(513050)这个三个指数更为妥帖。
新出的港股通50etf,代码513550,今天暴涨4%。看看这涨势,没钱窝囊废,有钱大丈夫。
附:南下资金持仓市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