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票房势如破竹,上映23天计,内地票房已破123亿人民币,每天仍以近亿元的收入增长,已变成远超电影范畴的现象级话题,并构成了“中国电影崛起故事”的最新章节。
(以下简称《哪吒2》)

在这个中国AI及自主研发技术处于风口的时刻,《哪吒2》跟DeepSeek组成了这个新故事的两大热点,互相引证推波。
在电影本身极强的娱乐性基础之上,为观众或海外华人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情绪满足,引用各大媒体对DeepSeek的“国运级科技成果”式形容,《哪吒2》在这套论述中,也可说成是“国运级动画巨献”。

它不仅短暂挽救了本来令业界人心惶惶的中国本土电影票房。
在海外票房输出方面,因这次北美和澳洲都紧跟大势,比过往更快公映,其中国国内及全球市场迄今已超越《头脑特工队2》的16.98亿美元记录,正式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的票房首位!
在这新一轮对外输出的宣传中,《哪吒2》更成为了长期以来中国文化自信和软实力作为产业的成功输出,突破了技术及市场封闭,跟早前的《黑神话:悟空》一脉相承。
完全满足了此前国策强调的中国梦、传播中华文化以至自行设定游戏规则及成功向外输出的精神。


这许多许多,皆和《哪吒》系列向来强调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不谋而合。
但除此意识形态解读外,也应特别注意的是,今年这一波被称作最强贺岁片档的片目质素,从制作水平而言确是有所提升。
说到底,基本娱乐性和制作上的可观性才是吸引观众进场的根本。要了解中国电影市场那独特的政策影响力、计划市场、社会情绪和作品质素等多元素互动基因,它们如何决定了爆款作品的生死,才能解读《哪吒2》和这届几部贺岁片的成功或失败之因,也是另一个解读中国社会的切入点。

用数字统计说话,今年的贺岁档可说破尽记录。
由公映开始,《哪吒2》的最终票房估计就不断刷新,由最初的80亿人民币一路往上,最新估计可能高达160亿,这天顶虽较不可能达到,但在挑战全球动画片票房新记录方面却势在必行。
不论怎样,公映多天后,仍能有每天近一亿的进账,这都是一个过往难以想像的概念。
2025年也是总体票房最快冲破200亿的一年。
比起去年全年中国票房只有大约425亿,这一家独大的成绩虽未能成为拯救普遍电影市道的指标,但对中国市场而言,起码足够振奋人心。

香港上映海报
现实是,《哪吒2》以外,其他重点贺岁作品表现参差:
较佳的是第二位《唐探1900》收超过32亿;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超过11亿(首部却有超过26亿);
另一部动画片《熊出没:重启未来》过7亿;
徐克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则不到7亿;
林超贤的《蛟龙行动》不到4亿(刚公布会先行撤档另剪新版之后再映)。
而紧接贺岁档期公映的美国好莱坞进口片《美国队长4》上映五天只有不到9000万。

《哪吒2》只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它能否挽救持续疲弱、各种疑虑不绝的中国电影市场?
特别是来自台湾省和香港的观众,他们得知《哪吒2》的消息,本身就因为这影片的话题已上升新闻程度,他们是反过来因此才认识到这电影,各个华人社会口味鸿沟之深可想而知。
不过以长年观察中国电影商业发展的角度而言,今年的《哪吒2》、《唐探1900》、《封神2》以至《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甚至《蛟龙行动》都极有坐标式意义。
这是商业市场、也是社会文化与精神情绪需求的多面镜子。

或者先得从《哪吒2》的超级热卖谈起。
《哪吒2》并非突然而来,早就积存了2019年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和口碑,当年这影片在内地共获近50亿票房,早已开创动画片在中国市场的新记录。
同一时间也出现了《哪吒》作为中国原创动画最高水平示范作的说法。

结合当阵子正兴起的国潮热,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商品消费热:即消费跟民族自豪感或中国自信等情绪观念紧扣。
因着作品结合传统(古典名著)与当代价值(本土动漫技术)的意味,看来完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这个其时高唱入云的主旋律情怀,且通过电影作品的娱乐性及当中宣扬的国族自豪感巧妙地变现。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中国特色的电影市场,票房的成功因素错综复杂,不能单以自由市场惯用的纯消费者自觉导向来解释。
而是得将之理解为一个包含了政策偏向、社会情绪与制作水平的系统。
但简而言之,就是所谓“国运”。
例如今次香港地区比内地较晚公映,本是因为片商迟迟未谈拢利益分配,也延后了电影审批,但基于有关方面想尽快“遍地开花全部一齐放”,才能配合一整个国潮好故事,于是审批流程和院商协调上也可特事特办加快在港公映。

政策偏向有对本土影视产业的扶持,可以是通过限制外来竞争来提高自己国家的出品竞争力,也有侧重某一两部重点电影的排片偏好。
当中包括进口片限额,黄金档期不安排外国片排放,以扶助建立本身的内娱经济。
这在过去十多年来尤为明显,过去广受欢迎的美国大片逐渐退色,其原因除了是好莱坞大片本身水准下滑和能引进的作品同质化太厉害的问题,也因为随制作条件和技术的提升,中国的商业作品在制作水平和娱乐性上确有进步,这大大扭转了更早之前看娱乐大制作必然是看好莱坞出品的惯性。说这是政策使然,在于这对内娱产业的提携,不独发生在电影业,就连电视及歌唱偶像等,都在减少对外国输入的依赖(譬如限韩令),所以才有了新一波的中国本土偶像和影视风潮。

作为国家软实力战略考虑,看来建立一个自给自足不假外求,甚至能输出国外的娱乐文化产业,更符合这时代中国的价值追求。
就是在这内娱经济的建立过程中,催生出电影界对各种商业类型片的中式转化。
当这些类型套路运作成熟,再进入其时流行的社会情绪中,便能激发出现象级或至少是在商业上的社会共鸣。

在此社会情绪因素的思维下,才能更加认识《流浪地球》等片的成功,更多是伴随刘慈欣《三体》在外国走红,连随带动中国本土原创科幻热潮的话题而来。
《战狼》、《红海行动》的成功,更是站在新一轮中国于世界的地缘政治大国角力位置这辩论中,其口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口号,突显了中国在外硬实力的形象,甚至是一种无形的“外交手段”。

这种因和社会情绪紧扣而大受欢迎的作品,不一定全部和民族激情大国崛起这些大叙事有关,也可有如《孤注一掷》般,是和其时普遍存在的人心焦虑而来。
不要忘记,前年《孤注一掷》(超38亿)和《消失的她》(超33亿)两部算不上大制作、只是以黑马姿态跑出的作品,出现的时间正值国人到东南亚旅游频频遇事和电话诈骗园区新闻热炒之际。
社会议题通过社交平台的广传,塑造了一种民间对相关题材的普遍好奇。
而有一定水平的相关作品,若能切合这种热话时机,即能引发强烈的市场回响。

有此背景才能正确切入《哪吒2》为何能爆红的讨论。
此片在今年大年初一正式公映,同一天,网络以至外媒报导中最热爆的中国新闻,正是DeepSeek的登场。
当天打开中国的社交朋友圈的话,都是DeepSeek相关新闻的刷屏。
总体而言,DeepSeek被赋予一个中国自主原创全球顶尖高科技,赤手空拳以低成本与中国人材,突破技术封锁,打败美国同类型技术的光荣代表角色。


梁文峰或许很难成为马斯克,但DeepSeek就不止能和OpenAI比较,甚至说成比OpenAI更厉害的中国原创角力。
无论普通人是否理解个中的技术细节也好,那小大卫打倒大巨人的印象和精神胜利深入民心。
没有任何话题可比DeepSeek更能为《哪吒2》铺垫出一个更加适合的完美语境。
因为借用一个其实不太恰似的概念,如果说DeepSeek打赢了OpenAI,《哪吒2》就是战胜了皮克斯。
在宣传中强调的集合中国动画创作人才,正是这种中国本土自主研发的集成,当中也涉及动画制作的技术部分,做出了堪比好莱坞皮克斯的水平。

不过单凭这种社会情绪解读,自然未能把握《哪吒2》成功之道的全部。
说到底,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它作为作品的内在意涵,是如何获得如此广大的共鸣。
现实是以超123亿的票房而言,哪怕有水份,也难以单靠如其他主旋律电影般通过号召入场去建立得来,还得是打铁自身硬!

《哪吒2》远非经典,但其成功要素有迹可寻。
故事情节而言,《哪吒2》延续第一部的题旨,是关于生为魔童,如何决定自己命运,可说是追寻自我实现的老掉牙少年成长故事的延伸。
框架取自《封神榜》中哪吒和家族及玉虚宫各大神仙的既爱又争经历,本身作为中国民间经典传说,有着广泛中国文化知识基础,但作为一部黑色反斗动画改编(不少二创是反原著而行,例如主角魔童是烟薰妆熊猫眼造型,而过去的配角敖丙却变成一个大帅哥作第二主角)。
此系列的确作出了不少有趣或说是更富现代性的再创作,使其更有当代伦理意识。

特别是哪吒和其父托塔天王李靖的关系处理,由旧古典故事中的严父(迫得哪吒要表现极端地削骨还父,这情节就没有在这新系列中出现)变成一个有当代亲子意识的既是父亲也是老友角色。
第二集就集中讲述哪吒闯关练仙的过程,直接引发他要大闹龙宫,而最后和玉虚宫反面,作出了一种揭破成年人虚伪外表的反叛演绎。
在彻底的依从反叛少年成长自立的方程式以外,更有社会国情同感的,则是当中的亲子关系,在时下中国家庭(或东亚家庭也适合)的两代相处中,如何在父辈的期望中活出自我,父亲也该如何放手给孩子自由的讨论中,都能从故事中找着共鸣。

总体上以写故事和人物塑造来说,这故事编排已是同期各贺岁片中较立体丰富有看头,有适度幽默和趣怪造型,典型的叛逆小孩成长桥段,小孩肯定受落(就是中后段过多暴力打斗场面)。
而对追求情节的成人观众而言,较可观的是正反角色对立鲜明之余,也有桥段及同情角色的反转。
例如片中反派申公豹的塑造,强调他出身普通,毫无人际关系只靠努力打拼勉强能挤进仙界,但却因出身低微不被赏识才变奸,就被认为是能令观众又爱又恨的反派。
因为放诸社会现状,职场上不少人都只能是申公豹。



综合而言,有激励情节,有炫目视觉,《哪吒2》总体就是一套一家进场都合适的大爽片。
这最后一点相当重要,因为那意味只需有一个人的入场意愿的话,就能带动起码三张戏票(若是一孩家庭而言,过节时可能还拖老人家进场)。
同期的《熊出没》虽然都是面向儿童市场的影片,但显然难以讨好成年观众。
只有《哪吒2》才真正满足到从3岁到80岁一家人的各自需求。
亲子消费是疫后中国消费市场最大的刚需。

就画功特技而言,《哪吒2》也确是现时中国同类型作品顶级,不仅是人物设定和动作场面,要留意的还有各种场景设计。
不管是否一如所说的全中国原创,因最终工作名单字幕上也出现不少外国制作人员名称。
但从仙界宇宙观的视觉设计而言,那些仙境和山水,它起码创造出一个较为原创、未曾在外国作品中出现过的美学世界。

另一方面,以人物及主题讯息讨论,今年三部古装片《哪吒2》、《封神2》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并排对比则更有意思。
似乎这里有一共同主题:忠于自己,追寻自我,对自己阶级的叛逆。
这种成功方程式,使它们有更普遍的跨域接收意义,而非一定落入国族比喻认同当中。
当然,在现实社会处境中,这种叛逆并没有发生,艺术创作在此是否填补了某种心理缺失?

而观影过程当中,有一个感觉贯穿,就是“燃”,即是热闹又热血,剧情和视觉都超密集,眼花缭乱透不过气看得兴奋。
如若这兴奋效果显得过剩的话,则是审美疲劳视觉轰炸。
而若论《哪吒2》和《封神2》的成功,基本上皆是在执行上可说是按照纯熟的类型片方式,把娱乐性做到高水平。
所谓做到跟过去好莱坞劲片看齐,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说的不单纯是否拍得像好莱坞出品,而是好莱坞作为历来商业口味的制定者,它的一套其实曾是全球最通行诉诸四海皆准的普世娱乐价值,于畅顺的娱乐中透现点点生命教训。
中国商业片要追赶的并非美国价值,而是这种曾征服世界的商业电影模式。

《流浪地球》和《战狼》等大卖作,客观来说,票房成功确有其国情因素使然,从制作到说故事的方法上不输整体高质的作品。
但今次看到,几部作品完全是找到了稳妥的好莱坞商业对标,都可以用熟悉的好莱坞子类型故事桥段去概括:

《哪吒2》是对标了好莱坞的顶级电脑动画片和迪士尼卡通中恒常出现的大冒险主题,是个典型成长式故事,通过历险,小男孩成长为王(或成为真男人,这次哪吒最后就没有了黑眼圈蜕变成一个美少年),完全有《狮子王》及《木偶奇遇记》的熟悉度。
而它们的成功,的确是在多年来向好莱坞特别是迪士尼学习的毕业过程中,不仅已届成熟,还找到极浓烈的中式转化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