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台词却充满寓意,这部动画电影击败迪士尼皮克斯,太治愈了

波波谈影剧 2025-02-22 15:24:47

在今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有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电影,以黑马之姿击败《头脑特工队2》、《海洋奇缘2》及《荒野机器人》……这些来自迪士尼、梦工厂等大型制作公司的作品,拿下了最佳动画片的殊荣。

不只如此,该片更闯进今年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在最佳国际影片及最佳动画长片的项目,双双获得提名,有望在3月的颁奖典礼上再度抱回大奖。

这部电影,就是来自拉脱维亚导演金兹·兹巴洛迪斯的第二部动画长片作品——《猫猫的奇幻漂流》。

这个年仅31岁的拉脱维亚动画导演,他曾以首部长片《冲出迷境》在安锡动画影展《正反拍单元》拿下首奖。如今第二部电影也创下辉煌的成绩,前途不可限量!

这部金球奖爆冷夺奖的动画电影,由拉脱维亚、比利时和法国联合制作,预算拨款370万美元的影片,光是获得提名就已经让人们感到震惊。

因为该奖项在传统上通常由高预算的大片主导。

其对手更包括迪士尼和皮克斯的超级大片,包括《头脑特工队2》和《海洋奇缘2》,以及动画传奇克里斯·桑德斯执导的梦工厂新作《荒野机器人》,皆为占有热卖的动画大作。

《喵的奇幻漂流》结合手绘风格与数位动画技术,营造出一个既诗意又充满张力的末世场景,让观众在视觉震撼之余,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希望的力量。

这部作品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剧情更以黑猫与各种动物的相遇与合作,传递出跨越语言与种族的情感共鸣。

随着奥斯卡颁奖季的临近,这部被吉尔莫·德尔·托罗盛赞为年度必看的动画,无疑将成为影迷与评论界的热烈讨论话题。

《猫猫的奇幻漂流》以一只黑猫为主角,描绘一次大洪水来袭后,它如何在水上漂流、找寻出路。漂流途中,黑猫也必须学习与不同动物共处合作,才能成功存活下去。

在世界末日的环境下,它被迫在承载着各种动物的探讨中寻求庇护,学会包容多元的差异和民族,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新的希望与秩序。

本片完全没有对白,制作过程甚至是以免费开源3D建模软件Blender所完成。

此外,它的制作预算只有约370万美元,不到《头脑特工队2》两亿美金制作预算的五十分之一,却能够在国际奖项打响名声,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本文将剖析《猫猫的奇幻漂流》有哪些技术上的亮点,也试着为看剧情看得“迷茫”的观众剖析:这部电影的故事,到底在说些什么?

首先,若从技术层面来看这部电影,就会先惊座连连。

若就镜头语言来看,我会将这部电影誉为“动画界的斯皮尔伯格作品”。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个人的故事,因为我一直独自工作。”

导演说道:

以前,我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独立完成的,但这一次我和一个团队合作。就像电影里的那只猫,我必须学会如何信任他人、合作,以及如何弥合我们之间的分歧。我认为,这在接下来的几代中至关重要。

就如同金奖导演斯皮尔伯格,这部电影大胆使用大量的长镜头,而且每一颗镜头的运用都相当高明,运镜充满动能,动画人物的场面调度也让人拍手叫好。

举例来说,电影开场狗狗追逐黑猫的戏码,导演以手持镜头营造出动作感,观众就像是跟着黑猫这个角色,进入到丛林奔跑探险;

镜头时而以旁观者的视角呈现,时而又如主观镜头般代入角色,在不同视角的镜头间,流畅地运镜轮转。

而镜头一转,丛林的危机又再度出现,狗、鹿等角色与场景的调度,一切都来得刚刚好,让观众仿佛在看紧凑生动的动作片般,悬着一颗心。

再加上本片极度拟真的音效,我们仿佛被邀请进入树丛当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不过,《猫猫的奇幻漂流》在动物皮毛质感的处理上,就相对没有那么逼真了,这或许是受限于预算,也可能是编导刻意为之。

无论如何,我们不可否认,电影中动物们的动作均栩栩如生,不管是猫咪的扭动、鸟类的打斗、狗狗的喘气……

动画团队必定是观察了这些动物许久,才能将它们细微的动作呈现得如此自然。

除了吸引人以外,《猫猫的奇幻漂流》获得金球奖的殊荣,也象征着动画制作的生态拥有了更高的制约性和多元性。

其次,让动物的动作拟真,维持动物该有的样子,这在许多动画电影的叙事上面,反而是相当少见的。

在这部电影里,你不会看到像《美食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这种活在动物躯壳里的人形角色,反而是真正的动物。

看到这里,观众们大概也能理解,为何这部电影没有让动物讲出人类的语言——因为这是一部不刻意拟人的动物主题动画,与人类划清了界线。

本片所要诉说的,是一个“后人类”的世界,一个宛若诺亚方舟的末世寓言。

在圣经故事中,上帝以大洪水淹没作恶的人类,仅留下诺亚与成双成对的动物们,在洪水退去后重新建立世界。

《猫猫的奇幻漂流》明显以此宗教典故为基点,但将角色设定稍稍调整,描绘出大水淹去人类的遗迹、世界只剩下动物后,它们该如何生存下去。

谈到这里,本片的第一层主旨已经出现:人类并非世界的主宰者,反倒也是脆弱的生命。

不过,电影却巧妙在这个后人类的世界里,将人性寄托于动物身上。

举例来说,片中的狐獴一再拿着捡到的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孔;

黑猫则不时看着水中的自己,仿佛在倒影里能瞥见什么。

“脸”是人格发展形塑的重要象征,当动物产生了“自己”的意识,它们也逐渐产生类似人类的自我认知。

有趣的是,这些产生了自我认知的动物,并没有像人类一样学会攻击彼此,反倒是在生存危机的面前,学会团结、学会相互照顾。

它们在漂流的船上相互依靠,虽然偶有摩擦,仍学着善良、分享资源;

就如同主角黑猫,它从独善其身地生活,经过磨练与成长,到最后照顾着大家。

不只如此,从另一位重要角色蛇鹫身上,也可以看见其学着“捍卫正义”,为了新认识的黑猫,跟自己的同类吵架。

如同前文所述,这群角色是“去拟人化”的动物,但它们却比现代社会中的冷漠人类,还更要有人性,形成一种强烈的讽刺之感。

设定上,这些动物只会发出自己的叫声,无法使用语言对话,就像是来自不同国界的人类;

不过,动物们却能够找出与对方相处、沟通的方式。

透过电影,我也被深深触动着:在如此分裂的人类社会,甚至是在气候变迁、战争冲突下,我们逐渐迈向灭亡的此刻,若遇到这样的大洪水危机,人类还懂得团结吗?

答案在你我心中,大概已经浮现。

若在观看本片的过程中,对于情节中的各种细节感到不解,甚至无法理解黑猫漂流的“目的”为何,个人认为可以从前段所讨论的“末世预言”概念加以诠释,试着理解剧情脉络——这部电影,就是一篇镶嵌于宗教故事模型中的现代哲思。

故事后段,蛇鹫离开了漂流的小船,来到一个貌似祭坛的高台,而黑猫也跟了过来。

此时,天上洒下宛若极光的七彩光线,带走了蛇鹫,却留下黑猫未被送往天堂。

不过,若观众在电影前段有注意到,其实从头到尾都是黑猫在“梦境中”,一直感应到自己似乎有任务在身,要前往某个地方。

因此,蛇鹫的升天有两个层次的解读:第一个层面,它从前段打斗开始硬撑到后段,其实早已伤痕累累,也已经完成自己的任务,守护黑猫,成为了“诺亚”,筋疲力竭地过世;

第二个层面,蛇鹫则像是耶稣基督的角色,“奉献自我”明明是黑猫受到感召、命定的任务,但蛇鹫知道动物们都喜欢黑猫、需要黑猫的领导,于是代替黑猫牺牲,作为献祭羔羊,终止了洪水。

不论从上述哪个层面诠释,这些动物角色的举动皆呼应了编导的末世寓言。

奉献自我、帮助他人也好,舍出己身、牺牲生命也罢——那一份为伙伴着想的精神,不就是人性最闪耀的时刻,也是能够帮助人类团结的关键吗?

既然这些没有人类特征的动物角色,可以比现代人更有人性,那么我们也该思索,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国与国互动的过程,能不能有多一点的温暖、多一点的善良、多一点的无私,一起度过危机?

在简单的叙事架构、有限的制作资源下,却能交出如此令人动容的故事、细致的动画成果,并广获正面口碑——《猫猫的奇幻漂流》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会有怎样的成绩,确实值得我们期待。

0 阅读:4

波波谈影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