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耿飚长女所有资产一夜之间被封,她远赴美国立誓要横着走

沧海梦想家吖 2025-04-22 10:03:24

1909年,耿飚在湖南醴陵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呱呱坠地,打小就尝遍了生活的艰辛,还老被资本家欺负压榨。好在后来,他遇到了党组织,在他们的帮助和开导下,耿飚慢慢走上了革命的路子,心里也种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下定决心要为共产主义事业拼上一辈子。

之后,耿飚一直用实际行动来坚守自己的信念。他主动投身到工人罢工活动中,大革命遭遇挫折后,他又加入到农军的起义里,搞起了游击战。

他在多次对抗“围剿”的战斗和长征路上都大展身手,带着队伍冲过乌江,给中央红军打通了前进的路,因为这个功绩,他还收到了毛主席亲笔写的表扬信。

耿飚从走上革命征途一直到新中国诞生,他一直冲在战斗最前沿,亲自上阵,历经数不清的战斗,为全中国的解放建立了卓越功勋。

但话说回来,1955年新中国头一回搞授衔仪式时,耿飚却啥军衔也没捞着,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1950年年初的时候,按照党中央的安排,耿飚同志离开了部队,转到了外交部上班。从那以后,他就踏上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外交之路。也因此,原本立下赫赫战功的他,没能拿到应得的军衔。

耿飚对于自己没拿到啥军衔这事儿,其实压根儿就没往心里去。他觉得自己投身革命,可不是奔着那军衔去的,关键是要参与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眼下,新中国都已经站起来了,这事儿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欣慰了。

1939年,耿莹呱呱坠地,还没满周岁,就跟着老爸四处打仗。老爸特地把她放在马背上的小兜里。每次仗打完,耿飚都会习惯性地瞅瞅马背上的小兜,确认闺女没事后,就继续带着队伍往前走。耿莹啊,基本上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从小就跟着老爸一块儿经历生死考验。

打仗那会儿,警卫员把耿莹搁在一个战壕里头,等仗打完了才猛然想起,孩子忘带了。这时候,他们已经离那阵地老远老远了,足有两里多地呢。

耿飚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马鞍,察觉女儿没在身边,可他啥也没说。他觉得吧,战士们比自己闺女还重要,不能为了找闺女,再让哪个战士冒险。

但好在马夫硬是要回头去救耿莹,要不是因为他这么倔强,耿莹可能早就没了。这事儿耿飚一直憋在心里,从没跟人提过,直到他快不行的时候,才含着眼泪跟女儿说了出来。

耿飚在甘肃庆阳工作时,把闺女托付给了当地的村民帮忙照看。那时候,他常去看闺女,闺女就和那家人的女儿看对眼了,后来俩人就成家了。每当耿莹聊起这事儿,总是乐呵呵地说:“我呀,算是爸妈的红娘啦。”

耿飚从没跟女儿聊过关于她亲妈的事儿。耿莹只知道,自己刚出生才三天,就被送走了。后来耿飚找到她时,人家正把她藏在麦堆里,浑身都是天花。

病痊愈了之后,耿飚老是瞧着女儿的小脸蛋出神,不过脸上挂着笑容。他心里头可能是在乐呵,女儿的脸啊、胳膊啊这些露在外边的地方,都没啥疤痕留下呢。

战乱时期,耿莹跟大伙儿一样,都没法安稳过日子。她讲过:“我读过好多回的一年级。后来啊,一直到1950年,我爸调到北京去了,脱下军装干起了外交工作,我这才跟着稳定了下来。”

上世纪60年代头几年,耿莹被安排到北京地质队工作,一做就是整整十年。到了70年代末,她工作有了变动,转去北京制药厂成了一名工人,这一做又是漫长的17年,每个月就拿37块钱工资。因为家里条件有限,耿莹的大女儿只好一直留在父亲耿飚那边,帮忙照看家里。

耿莹跟她老公是地质学校时的同学,但后来是她老公提的离婚,那时候他们的小闺女才9岁大。有些人不了解情况,就瞎猜说是因为耿莹瞧不上她那从农村出来的老公,两人才离的婚。

但说实话,丈夫就是想不通,为啥不但没从耿家捞到啥好处,反而还被处处管着。于是呢,耿莹就带着俩闺女过起了日子,从那之后,她也没再嫁过人。

没过多久,工厂打算建个专门研究肿瘤的部门,耿莹心里头特别想去。于是呢,她就琢磨出了个主意。

那时候,工厂里头有支篮球队,只要比赛一开打,领导们多半都会到场观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耿莹其实是1958年国家挑选出来的五千名运动员里的一个,她篮球打得好,短跑也挺在行。

后来,耿莹因为在篮球场上打得出类拔萃,成功进了篮球队,还被大家推选为队长,接着也顺利进了研究所,算是心想事成了。

一个学地质的人怎么会转身成为医生呢?现在看来这事儿简直没法想象,但耿莹真的做到了。在这点上,她跟她老爸耿飚挺像的。

每天工作结束后,耿莹一回家就把孩子安顿睡下,然后就开始埋头看书、动手做实验。就这么日复一日,她最终转型成了一名研究人员。经过无数个晚上,当周围都安静下来,只有她一盏灯还亮着,拼命学习的日子后,耿莹竟然一举考取了医学学位,这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不过,热爱尝试新事物的耿莹并没有就此罢休。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后,从小就钟爱画画的耿莹,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追求方向。

后来,耿莹主动请缨,成了研究院里那些老艺术家们的健康顾问。跟其他医生不一样,人家早晚各把一次脉就走了,她却还得跑到医院,亲手抄录病例,给每位艺术家都建了个详细的健康档案。

那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为了向她表达谢意,都打算把自己的作品赠予她。不过耿莹却婉拒了,她说自己更想成为他们的弟子。老艺术家们听了,都以为她是说着玩呢,没有一个人真正往心里去。

有次,亚明这位山水画的大佬跟耿莹讲:“小姑娘,你要是能把《八十七神仙卷》画上十次,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一开始对着画,然后试着不看原图画,最后做到心里有数,背着画。”

耿莹把亚明先生一句开玩笑的话当了真事。过了整整三年,她捧着自己花了三年时间画的《八十七神仙卷》站到了亚明先生面前。亚明先生一看,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说:“小姑娘,你还真有两下子。”

那时候,王叔晖在工笔人物画这块儿可是高手中的高手,耿莹特别想拜他为师学画画。可这位大师呢,就是看不上耿莹。每当耿莹到王叔晖家拜访,王叔晖总是挺客气地说:“耿莹啊,来啦,快请坐。水在那儿,你自己倒一下,我这会儿正忙着呢。”

一天忙完,王叔晖对她说:“我累了,你还是回去吧。”

耿莹差不多每天都会说上那么几句,但她还是雷打不动地往王家跑,这一坚持就是整整六个月。

最后,王叔晖直接问耿莹:“耿莹,你是真心想学画画吗?我还以为你们这些干部家庭的孩子,只是一时兴起呢。”

后来,耿莹终于踏上了心心念念的绘画之路,她画的《听琴》这些作品还成功进了全国美术展览。

上世纪80年代头几年,耿莹听了老爸的话,回到了湖南,想亲自瞧瞧那里的农村日子是咋样的。她跑了6个县城,拿两本厚厚的本子记下了所见所闻。看到农村日子过得那么苦,耿莹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

那时候,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耿莹心里琢磨着要通过做买卖赚点钱,好帮衬帮衬老家。没过多久,耿莹就在珠海办起了自己的企业。这事儿传到耿飚耳朵里,他挺诧异地问耿莹:“闺女,你连十块钱都数不清,这生意可咋做啊?”

耿莹胸有成竹地说:“别担心,三年后我肯定能搞定这事儿。”

耿莹真的做到了她之前说的,她在珠海建了个三层楼的办公区,另外还盖了座六层高的员工宿舍楼。

不过,到了198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出了一份新规定,说不允许高级干部的孩子做生意。结果,耿莹手头的全部钱财一下子就被冻结了。

碰到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她没有沉浸在自怜中,而是在快50岁的时候,决定去美国闯荡一番。要走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挺为她在美国的生活能不能适应而操心。

跟大家的顾虑不同,耿莹还是跟当年她扔掉稳定工作,勇敢去创业那会儿一样有胆识。她直接说:“给我三年吧。要是三年后我还能好好活着,没饿着,那我就要在美国闯出一片天来。”

后来,耿莹去了美国开始艰难的创业路。在最不容易的时候,她也曾崩溃得大哭大叫,但没多久,她就收拾好心情,重新摆起了小摊。

之后,耿莹得到了一个进入美国国防部长布朗私人俱乐部的机会,她开始以中国画家的身份,在那些有钱人圈子里给人画画。慢慢地,耿莹就在美国上流社会里出了名,成了一位很受欢迎的中国女画家。

尽管耿莹已在美国站稳脚跟,但她心里始终挂念着祖国,那份深沉的爱和无尽的思念让她在1997年毅然决定回国。她想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贡献点什么。

后来,她和陶斯亮等人一块儿商量着要为守护文化遗产出点力。到了2017年,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就正式挂牌了,耿莹挑起了会长的大梁。有人问她为啥要做这个,她很直接地说:“老一辈人用双脚打拼下的天下,咱们得好好守着。”

0 阅读:14

沧海梦想家吖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