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强渡大渡河在即,毛主席问先跪哪条腿,刘伯承怔住了

沧海梦想家吖 2025-04-22 10:05:16

在长征的艰难旅程中,红军历经波折,总算是平安穿过了彝族的地盘,紧接着就要面对强渡大渡河的挑战了。这时候,刘伯承火急火燎地赶回来,想给毛主席报告工作进展。没想到,毛主席却像啥事儿没发生一样,轻轻松松地问了他一个问题,这让刘伯承一下子愣住了。

事情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毛主席却提了个看似特别基础的问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35年5月份,刘伯承被红军上头点了将,当上了先遣司令,他的任务就是给红军长征打前站。他们得穿过那片大凉山,那里主要是彝族人住,而这些彝族兄弟历来跟汉人不对付。他们对汉人特别提防,而且说话也听不懂,一不留神,他们可能就直接放箭过来了。

刘伯承着重指出,党的民族政策得老老实实执行,没接到命令,谁也不能乱开枪。走在前头的工兵连碰了钉子,被抓的人被扒得精光又给送了回来。刘伯承随即下令部队先别动了,开始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告诉大家红军只是路过,绝不会在这儿过夜。

在刘伯承的影响下,彝族头领小叶丹现身了,他与刘伯承热情地握了握手,随后决定以血结盟。他们宰杀公鸡,将鸡血滴入两碗清亮的水中。接着,刘伯承和小叶丹并肩跪在地上,朝着天空郑重起誓,然后一同饮下了混有鸡血的酒水。

刘伯承赠给了小叶丹一面红旗,上面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小叶丹头人他自己带着红军,安全通过了他的地盘。结果是很圆满的,但这一路走来真是紧张刺激,让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忙完那边的事儿,刘伯承火速赶到安顺场,给毛主席说大渡河那边的情况。可毛主席呢,正喝着缴来的米酒,跟没事人一样,有说有笑的。他慢悠悠地问刘伯承:

在三国那会儿,诸葛亮逮住孟获三次又放了他三次,最后孟获是真心服了。你说说,你咋就这么快让小叶丹信服了呢?

红军眼看就要硬闯大渡河了,情况紧急得不行。刘伯承作为打头阵的司令,心里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一点把握都没有,生怕没法向军委交差。

要是红军没法过大渡河,刘伯承可就难跟军委交差了。他没时间细说跟小叶丹结盟的那些事儿,就简短回了句,咱们就是照着党的民族政策来办的。

毛主席看起来一点也不慌忙,他还是紧盯着小叶丹的事儿不放,对这事儿特别上心。他又转头问刘伯承:“你和小叶丹头人,真的都跪在地上发誓了吗?”

刘伯承就顺着毛主席的想法说,对呀,彝族朋友特别讲义气,他们看我们是真心实意的,就很相信我们。不光给我们让路,小叶丹头领还亲自带着我们一起走呢。

讲完后,刘伯承急着想说强渡大渡河的准备咋样了。可毛主席没给他机会,还是接着刚才的话问,彝族人下跪时,到底是左腿先弯呢,还是右腿先弯?

刘伯承压根儿没想过,毛主席竟会提起这么个细枝末节的事儿,到底是先弯左腿跪下,还是先弯右腿,这能有啥不一样?非得在这儿掰扯清楚吗?搞明白这个,跟红军长征的大事儿能扯上啥关系呢?

现在最紧要的事儿,红军得赶紧过大渡河,把路给趟开。要不然,红军就有可能走上石达开那老路了。对于毛主席提出的这个问题,刘伯承一时答不上来,愣住了。

他早忘了彝族人是先弯左腿跪下,还是先弯右腿,那时候他压根儿就没往心里去。毛主席咋会问这些好像没啥意义的事儿呢?

毛主席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碰到再紧急、再危险的情况,他反而特别沉得住气,会故意找些轻松的话题跟大家聊,好像那些大事小情都跟他没关系似的。这就是真正的“大事面前不慌乱”。

毛主席心里头明明白白,红军现在的处境那是相当危险,大渡河必须赶紧过去,一点时间都不能耽误。但奇怪的是,他反倒是一点都不着急,跟旁边人聊着天,笑得挺开心。这就是他作为领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和乐观,也是一种能稳住整个局面的大气和沉稳。

瞧见毛主席那般从容不迫,大伙儿心里头也踏实多了,按部就班地去解决难题,最后红军顺利跨越了大渡河,打开了通往胜利的道路。这一切就像毛主席早就算计好了似的。他那股子革命乐观劲儿,早就给胜利铺好了路。

1 阅读:138

沧海梦想家吖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