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代战争拼的就是后勤和工业产能。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全面援助,我们是说:如果哈,俄乌战场会不会直接“重启”?这话不是危言耸听。看看北约的弹药库,再看看中国的钢铁产量,答案可能让你不寒而栗。

(中国制造)
俄乌战争从2022年打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焦点。乌克兰得到北约国家持续不断的援助,什么经济支持、军事物资、先进武器,能给的全都往前线送。即便如此,乌克兰的日子也不好过,弹药告急、资源枯竭,士兵们一边打仗一边盼着北约的军火补给车能快点到。

与此俄罗斯也没闲着,虽然单打独斗,但“家底”还算够厚。对它问题不在于武器装备,而是能不能打持久战。这时,美国突然对中国发难,说中国在背后“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耿爽直接回击:“如果中国真援助了,战场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这句话一出,场面瞬间安静了。美国代表没敢多说,甚至连反驳都没有。为什么?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中国的工业能力,远不是北约这些国家能比的。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联合国发言)
现代战争拼的不是单纯的武器先进,而是武器数量。打仗就是烧钱、烧物资,谁能坚持到谁才有资格笑到最后。而中国在全球工业体系里的地位,谁都知道。
拿火炮俄乌战场每天消耗的炮弹数量惊人。乌克兰前线一天炮弹需求量约1万发,比北约的生产速度快了好几倍。据说德国使出浑身解数,一年才能造110万发炮弹,但这点量在战场上连“开胃菜”都算不上。反观中国,122mm炮弹的产能如果全面开动,1个月就能生产1亿发,直接把北约国家甩出几条街。
更夸张的是,一汽集团生产火炮底盘的卡车平台,每年轻松能造25万辆。假如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一万辆火炮,每辆配1万发炮弹,那乌克兰的前线士兵可能连找掩体的时间都没有。战场局势会瞬间倾斜,北约再多的援助也填不上这个窟窿。

北约的弹药库存早已捉襟见肘。2023年初,北约秘书长就公开承认,乌克兰的弹药消耗已经超过了北约的生产速度。美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155mm炮弹的产能,2022年每月不到2万发,2024年底目标是月产10万发。这对中国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中国的工业炸药年产量达到500万吨,而这只是“被限制”的产能。如果放开限制,能造多少炸药?没人敢想。更别提中国每年超过10亿吨的钢铁产量,美国连1亿吨都不到。工业产能的碾压,让中国拥有了“想打就能打,想停就能停”的底气。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军事预算可能需要增加以满足弹药需求)
如果说炮弹是战争的“日用品”,那么坦克、战车就是“重型家伙”。在俄乌战场上,俄罗斯还在用苏联时期的老装备,乌克兰靠北约支援的“拼装货”。而如果中国真的认真起来,俄罗斯就算要100个重型合成旅的装备,也不过是中国一年的国防预算。
中国的重型合成旅,一辆99A主战坦克、一辆04A步兵战车、一门155mm榴弹炮,随便拉出来一个营,就能顶得上俄罗斯一个团的战斗力。2018年的中俄联合战役演练里,中国的重型合成旅曾把俄罗斯的一个摩托化步兵团打得体无完肤。这说明什么?俄罗斯如果有中国的装备,乌克兰的防线根本撑不过几天。

(俄媒拍摄到的,正在前往演习场地的99式主战坦克和86式步兵战车 图源:塔斯社)
有人可能说,北约那么多国家,怎么可能被中国比下去?但现实是,北约的工业体系经不起消耗。美国多年的“去工业化”,让它的军火生产能力大不如从前。欧洲国家更是如此,连德国这样的工业强国都在为每年的炮弹产能发愁,更别提其他国家了。
相比之下,中国靠着几十年的工业基础建设,不仅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还能随时调动数亿产业工人。打仗归根结底是打后勤,而中国的“工业怪兽”让其他国家只能望而却步。

既然中国有这么强的工业能力,为什么没有直接支援俄罗斯?答案很简单,中国不想把局势闹大。俄乌战争是美国和北约挑起来的,中国没必要掺和进去。更何况,俄乌战争拖得越久,对北约的消耗越大。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和平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美国和北约继续挑衅,中国也不是没有反制的手段。耿爽代表的那句话,其实已经是一种警告:别逼中国认真。